文武兼備的紅軍女將

作者:劉穎    發布時間:2019-09-20   
分享到 :

1953年,我國紡織工業代表團在蘇聯考察訪問,當時代表團隻配備了一名專職俄語翻譯。由於團員經常分散活動,翻譯無法分身,因此感到很為難。在了解這一情況后,代表團團長、時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張琴秋主動提出:“我也算咱們代表團的一名翻譯。我去參觀訪問的地方,翻譯就不必跟隨,由我擔當。”她不擺架子,熱情地為代表團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翻譯,帶領大家圓滿完成了訪問任務。而“部長兼譯員”一事也被傳為美談。

這位主動請纓作翻譯的張琴秋,是黨內有名的文武全才。戰爭年代,她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更是聞名巴蜀的紅軍女將領﹔新中國成立后,她是第一代女部長。她服從組織安排,有勇有謀、敢於擔當,為中國革命事業和新中國紡織工業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3年上半年,川陝蘇區反“圍剿”時,川軍田頌堯部一個團從小路包抄到紅四方面軍總醫院附近。當時醫院隻有地方武裝婦女赤衛營約500人,以及保衛科的幾十個男同志。面對數倍於我的敵人,張琴秋沉著冷靜,指揮大家奮起迎敵。敵軍官發現山頭都是纏著紅布標志的女紅軍,便下令攻擊。但士兵們見對面是婦女和小姑娘,不願意放槍。張琴秋便趁機帶領女戰士發動政治攻勢:“歡迎咱們的士兵兄弟到紅軍中來!”她們朝士兵喊話宣傳,說大家都是窮苦人,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不能自家人打自家人,應該共同起來反抗。平時受到軍閥壓迫的士兵們聽到喊話后都不再進攻。敵軍團長便用機槍掃射不肯開槍的士兵,士兵們隨即開始反擊。張琴秋看到敵人發生內亂,立即率婦女赤衛營一邊繼續喊話,一邊沖進敵營,將全團敵軍繳械。從此,“五百農婦繳一團白軍”的新聞傳遍全川,成都《蜀笑通訊》和《中國論壇》先后刊載這條消息,這使得敵人在政治上處於被動地位,而張琴秋的膽識和才干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認。

新中國成立后,張琴秋被調到紡織工業部,成為最早一批轉移到經濟建設崗位上的干部。為盡快熟悉紡織業務,張琴秋決心努力鑽研與紡織工業有關的專業知識,爭取早日由外行變內行。當時機關學習氛圍濃厚,開設了各種業余補習班。她主動帶頭參加棉紡織工藝學補習,並說道:“在紡織工業部工作,不知道棉花是怎樣紡成紗的,又是怎樣織成布的,那怎麼行!”此外,張琴秋還十分尊重工程技術人員,拜他們為師。每次到廠裡,除了聽取廠長、工程師的工作匯報以外,她還主動詢問專家們的工作經驗,就一些專業問題向他們虛心求教。經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積累,張琴秋很快掌握了紡織行業的生產、環節和術語,真正“進入了角色”。1957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她就提高紡織原料質量、挖掘紡織原料資源等問題作重點發言,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認同和贊賞:“張琴秋這個同志干什麼工作都行。過去在紅軍裡能帶兵打仗,現在搞工業也照樣能拿得起來。”

“戰士之心兮常懷進取,革命風范兮后者之師”。作為紅軍時期唯一的女將領,張琴秋既可上馬征戰殺敵、又可提筆寫文章搞建設,文武兼備、勇於擔當,為我們樹立起一位女革命家的崇高形象,也為我們練就高強本領、在新時代更好擔負起使命任務樹立了榜樣。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1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