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創新引領復興征程

原標題:理論創新引領復興征程
作者:馮俊    發布時間:2019-10-02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根據新的實踐不斷進行新的探索,使我們黨的理論不斷向前發展,不斷為實踐提供新的理論指導,保証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理論指導,勇於進行理論創新。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立足中國實際 開辟中國道路

70年來,中國共產黨圍繞“走什麼路”進行了不懈探索,團結帶領人民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中國道路。

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人民民主專政得到鞏固和發展。我們黨以獨特智慧和新的實踐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例如,提出中國革命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走﹔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不是專政的對象﹔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和平贖買政策。

科學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關乎對所處歷史方位的把握。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對社會主要矛盾作了進一步概括,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根本性變化,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斷,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依據。

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十五大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至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那還需要更長得多的時間”。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經過長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結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概念,突破了把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對立的觀點。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理論取得重大突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進一步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和方向。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70年來,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設計: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以堅強的政治定力走好中國道路。

探索現代化理論 指引強國建設

實現現代化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7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歷程,也是現代化理論不斷創新的歷程。

從工業化、“四個現代化”到“小康社會”。195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包括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此后,四個現代化內涵不斷豐富。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在會見外賓時提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完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黨的十三大確定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黨的十五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了進一步規劃,提出新“三步走”發展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在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堅持和創新指導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理念。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和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新發展理念反映了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守人民立場。中國共產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和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妥善解決了“為了誰”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推進現代化建設,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在發展各項事業的同時,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創新黨建理論 鍛造領導力量

70年來,我們黨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准確認識黨的本質屬性。黨的十六大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兩個先鋒隊”規定黨的性質,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世界政黨史上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先進性和純潔性貫穿於黨的性質、宗旨、任務和全部工作中,我們黨必須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鄧小平同志提出,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江澤民同志指出,必須毫不放鬆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胡錦濤同志強調,要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70年來,我們黨不斷完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的十四大指出:“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抓思想從嚴、抓管黨從嚴、抓執紀從嚴、抓治吏從嚴、抓作風從嚴、抓反腐從嚴。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推進黨的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標志著我們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的優勢。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

(作者:馮俊,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教授)

1956:黨的八大科學分析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變化,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方向。

197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1982: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7:黨的十三大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92:黨的十四大明確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1997: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002: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007:黨的十七大把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統一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012: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017: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