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 國家有力量
被稱為“孤島夫妻哨”的王繼才夫婦在開山島的最東邊舉行向國旗敬禮儀式
郭明義在工作中
張富清老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禮
“航空報國英模”羅陽
黃大年在為吉林大學的學生授課
廖俊波(中)在福建省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向花農了解花卉生產情況
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中國精神融於我們的民族血脈之中,從古至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也不斷豐富中國精神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把中國精神弘揚好,凝聚起中國力量,接續奮斗。
把中國精神宣傳好闡釋好
將中國精神宣傳好闡釋好,才能讓更多人充分了解中國精神,深受其益,繼承之,弘揚之。宣傳教育中既需要有對中國精神內涵的解讀,也需講述中華民族奮斗歷程中涌現的英雄事跡,頌揚時代楷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讓榜樣的力量影響更多人。
在宣傳中,需要創新方法手段,把握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別是在媒介融合發展的今天,要善於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中國精神的元素,如通過圖片、微視頻進行表達,在敘述中將概念具體化、生活化,貼近大眾,以此更好地宣揚中國精神。另外,要講好中國故事,“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把中國精神寓於故事之中,娓娓道來,使中國精神更容易走進人心裡,傳播得更久遠。
在宣傳之外,還要通過教育引導來弘揚中國精神,使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年正確認識中國精神,了解其內涵和意義,並對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積極的指引。青年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通過教育引導,讓更多青年人胸懷理想,志存高遠,堅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在學校教育中,進一步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通過中國精神的教育給廣大青年以正確引導,為其成長成才發揮重要作用。
營造弘揚中國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圍
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孕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們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國精神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連,弘揚中國精神,離不開文化熏陶。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傳承和發揚中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好的文化氛圍離不開優秀的文化藝術作品。這些作品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且能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認知。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夠陶冶情操、引領風尚,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作品並不拘於一格、不形於一態、不定於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裡巴人,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隻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這就是優秀作品。”在文化文藝工作中,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作優秀作品,表現好展示好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闡釋好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以佳作提正氣,正所謂“文以載道”,潤物無聲。
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藝創造力,創造的成就燦爛輝煌,我們有充足的底氣感到自信與自豪。當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思想文化力量的較量更加凸顯,要繼續深入弘揚我們的優秀文化,深化對我們文化的認知,感知其力量,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精神。
在實踐中踐行中國精神
把中國精神貫徹到實踐當中,使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力量,也是對中國精神的一種弘揚。
從黃大年同志身上,我們能感受到這種力量。黃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揣赤誠的報國之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回國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和教學中,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工作。樓下傳達室的大爺都說這麼多年,還沒見過工作這麼“著魔”的。黃大年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付出了巨大心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他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我國各行各業,還有許多像黃大年一樣的楷模,他們踐行了中國精神,詮釋了中國精神,同時也以他們的行動再次弘揚了中國精神。在實踐中貫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深切感受到中國精神的正能量,並在實際工作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更大貢獻,也能更好地來傳承和弘揚中國精神。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和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古聖先賢的思想,仁人志士的夙願,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弘揚當代中國精神是相統一的。為了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好、踐行好。
面向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既要有思想教育、實踐養成,還需體制機制等方面來保障,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各種社會管理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注重在管理中體現價值導向,鼓勵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制約與之相悖的行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讓人們感知和領悟它,知行合一,並身體力行地推廣它。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富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回望歷史,中國精神一直彰顯著其強大的力量。愛國主義始終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改革創新始終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凝心聚力。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凝聚起中國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共同奮斗。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來源:《成都日報》2019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