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偉: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
前幾天,在北京隆重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群眾游行開始之前,有一個方陣讓在場觀禮的人們潸然淚下,那就是致敬方陣。21輛禮賓車上,有老一輩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親屬代表,老一輩建設者和親屬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戰士,老一輩軍隊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等,年齡最大的101歲,最小的73歲。
致敬方陣的代表他們代表什麼呢?我想,簡單地說,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
當禮賓車駛過的時候,天安門廣場的大屏幕上,同步播出了象征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的地標性景觀。這些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我們向先輩致敬,向歷史致敬,詮釋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最近幾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江西、甘肅、北京、河南等地考察工作,每到一地,都會結合當地的黨史資源,闡述傳承和傳播好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黨的性質、宗旨、本色的意義。
為什麼總書記反復地強調這個問題?這與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臨的使命任務特別是當前的國內外形勢密切相關。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另一方面,我們黨領導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有,而且越來越復雜。
紅色基因是我們黨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凝結著無數革命先烈和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探索和赤膽忠誠,蘊含著鮮明的立場、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精神、過硬的作風。紅色的基因傳遞出的,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戰勝一切困難的不竭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對江西來說,意義尤為重要。
江西是為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新中國的建立作出過巨大犧牲和貢獻的“紅色土地”,紅色資源十分豐富,堪稱“紅色基因寶庫”。
1922年,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提供了光輝范例,萍鄉安源被譽為“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南昌被譽為“人民軍隊的搖籃”﹔毛澤東、朱德領導的革命武裝在井岡山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獨立領導創建的第一個全國性國家政體,江西瑞金被譽為“共和國的搖籃”。
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中,江西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江西這片熱土上,我們黨鍛造了“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偉大長征精神也是從江西開始凝練的。還有方志敏這樣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述方志敏烈士的故事,也曾多次讀他寫下的《清貧》。他說:“我多次讀方志敏烈士在獄中寫下的《清貧》。那裡面表達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愛和憎,回答了什麼是真正的窮和富,什麼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什麼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人到底怎樣活著才有價值,每次讀都受到啟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在方志敏烈士身上凝結的忠誠、犧牲、創造、清貧的精神,閃耀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恆的榜樣作用。
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和方志敏的精神都是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黨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和靈魂,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營養,成為鼓舞激勵黨和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前段時間到上饒方志敏烈士的家鄉實地考察,欣喜地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江西各地加大了對紅色資源的保護、發掘與運用,在傳承和傳播紅色基因、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和顯著成效,把傳承紅色基因的任務落到了實處。以傳承方志敏的革命精神為例,這幾年江西編著出版的《方志敏精神》《方志敏研究》《方志敏是如何煉成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據地歷史與人物研究》《閩浙皖贛蘇區史》《血染歸途》等著作,大大增強了對方志敏的精神的研究深度、宣傳力度和輻射廣度。通過深入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爭當方志敏式好黨員、好干部”活動,進行典型示范教育,營造學先烈、爭先進、當先鋒的氛圍,凝聚起干事創業正能量。通過舉辦“可愛的中國”全國大學生研學夏令營、“可愛的中國”全國書法作品展、“可愛的中國 美麗的弋陽”全國攝影大展,集體誦讀《可愛的中國》,組織作家、詩詞家、書畫家以方志敏及其革命精神為題材進行創作等大型活動,豐富了方志敏精神的傳播形式,在全國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是電影《信仰者》、戲曲《方志敏》、電視劇《可愛的中國》這兩年集中推出,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成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體現了江西在傳承和傳播紅色基因,以紅色基因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立體化、生動化、多元化的努力,效果良好。
我們應當進一步激活紅色基因,拓展和深化紅色基因傳承和弘揚的長效機制,以紅色基因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
樹高千尺不忘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弄清楚從哪兒來”就是弄清楚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紅色基因。當然,紅色的種子不會自然而然地長成參天大樹,需要不斷地呵護、培育、澆灌,才能茁壯成長,永葆生機活力。
(一)要加強革命遺址舊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堅持把紅色遺跡保護、紅色陣地建設與紅色旅游開發相結合。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樹立具有全國性號召力、影響力和認同感的江西特有的紅色文化品牌。
(二)要深化對紅色基因內涵的研究、挖掘、提煉,進行全面、科學、客觀的概括。江西的紅色歷史源遠流長,紅色基因積澱豐厚,紅色文化魅力非凡,對這些紅色資源進行深入研究,使它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更好更大的認可、傳播和弘揚,是江西黨史工作者的光榮職責。
(三)要推進紅色基因研究成果的轉化,不斷豐富和創新傳承紅色基因的載體和方式,開展紅色基因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活動,讓廣大群眾在內心激發紅色認同,產生紅色共鳴,筑牢紅色根基。
(四)要挖掘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彰顯紅色基因的時代意義。紅色基因的生命力在於與時俱進,它不僅蘊藏著我們“從哪裡來”的精神密碼,更指示著我們“往哪兒去”的前進方向。傳承紅色基因理應充滿時代氣息。要在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征途中,不斷吸收新的理論成果,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注入新的發展活力,使紅色基因永立時代潮頭。
一代代共產黨人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的動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展現出如此光明的前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越來越接近現實。我們應當分外珍惜,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傳統永不變色,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
來源:《黨史文苑》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