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啟示錄》的啟示

原標題:《淮海戰役啟示錄》的啟示
作者:王均偉    發布時間:2019-12-02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原標題:《淮海戰役啟示錄》的啟示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淮海戰役無疑是其中極為精彩的篇章。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發起的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解放軍犧牲最重、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役。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江蘇廣播電視總台組織攝制了5集電視紀錄片《淮海戰役啟示錄》,通過對淮海戰役發起、演變主要過程和重大事件的回顧,對戰役期間涌現的經典戰例、英雄模范、感人故事的挖掘和講述,讓觀眾重回歷史現場,重溫硝煙彌漫的戰爭風雲,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回報人民”的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深刻回答了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淮海戰役啟示錄》打開的只是歷史的一個窗口,但它展示給觀眾的卻是歷史前進的鏗鏘步伐,是一部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讓歷史啟迪未來的優秀作品,它的成功給我們進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以深刻的啟示。

第一個啟示,必須深入挖掘歷史題材的當代價值。黨史、新中國史中蘊藏著豐富的營養,但要讓這個教科書在當今時代發揮其資政育人的作用並非易事。淮海戰役是個老題材,過去有多種多樣的作品進行表現,其中有些是很成功的,比如電影《大決戰》《車輪滾滾》《佩劍將軍》,小說《百合花》,歌曲《淮海戰役組歌》等。《淮海戰役啟示錄》的突出亮點在於緊扣“初心”和“使命”這一時代主題,圍繞這個主題深入開掘這個老題材的新內涵,全片圍繞“抉擇”“同心”“制勝”“血性”“民心”5個主題,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贏、國民黨為什麼輸的道理,闡述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讓觀眾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讓觀眾在領悟黨和人民的奮斗史中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贏得勝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淮海戰役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它的豐富內涵是值得我們隨著時代步伐不停地去挖掘和詮釋的。可以說,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當代內涵與價值的挖掘和表達呈現上,《淮海戰役啟示錄》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它通過對歷史主流與本質的准確把握,揭示歷史題材的當代價值,從而達到用歷史成就激勵人、用歷史經驗啟迪人、用歷史教訓警示人的時代效果。

第二個啟示,用人的故事講黨的道理,作品才能具有引領力。《淮海戰役啟示錄》是由一個接一個真實生動的故事來感染人、說服人、啟示人的,為紀錄片如何講好故事樹立了一個典范。比如講聽黨指揮,片子中講了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中原野戰軍攻克宿縣的故事,當時華東野戰軍正准備圍殲黃百韜兵團,蔣介石令劉汝明、李延年兵團增援,華野兵力緊張,中央急令中野3天內攻克宿縣,阻止敵援。中野在千裡躍進大別山時拋棄了所有重武器,現在要攻打重兵防守的堅城,是十分困難的,但劉鄧接到中央命令,沒有任何猶豫和討價還價,立刻行動,靠著手榴彈與刺刀,按時完成了黨中央交付的任務,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擔任突擊隊的三縱9旅25團3營全營360人,傷亡246人,其中8連120多人,隻剩下14人,人人帶傷。比如講圍攻黃維兵團,選擇的切入口是雙方指揮官陳賡與黃維在黃埔軍校一期的同學之情,一下子就把觀眾代入到歷史的復雜性之中。比如講解放軍的后勤保障,講了一個司務長怎樣保証前線戰士伙食“一熱二香三有湯”,酷寒的冬天讓戰士們在戰場上吃到熱飯,那是何等的困難!包子也是戰斗力,也是戰勝敵人的武器。人民支前,講了支前民工董長鬆、17歲的支前女民工朱永蘭、擔架隊分隊長焦裕祿的故事。無名烈士,講了已經81歲的妹妹尋找當年20歲哥哥的故事……正是這些真實的人物故事,讓遠去的歷史躍然紙上,讓觀者在感動中沉思,讓真理在敘述中綻放。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的奮斗中,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革命故事、建設故事、發展故事、復興故事,如何用形象生動的細節、深入淺出的表達,把這些故事講得引人入勝,講得可信可親,做到既有真情的感染力、說服力又有思想的穿透力、引領力,是今后重大題材創作的努力方向。

第三個啟示,重大題材創作要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淮海戰役啟示錄》之所以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江蘇廣播電視總台提供了一個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的平台,形成了巨大的創作合力。重大題材紀錄片的創作,當然首先需要創作團隊的智慧和努力,但因其題材重大,單靠創作團隊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淮海戰役啟示錄》在這方面也很成功,特別是在用好政府之手和專家之腦方面。這部作品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扶持的項目,從策劃開始,主管部門就積極介入,提供指導和幫助,使得這部片子從一開始就站位高、立意高、起點高。作為一部反映革命歷史的主旋律紀錄片,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戰爭觀、國家觀、人民觀,也就是必須在政治上和史實上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年輕的創作團隊要把握好這些問題往往會遇到困難,我們看到眾多的專家在關鍵處用簡練准確的語言畫龍點睛,使得這部紀錄片政治上可靠、史實上可信。集合智慧形成合力才能創造精品,江蘇廣播電視總台提供的平台再次証明了重大題材紀錄片創作的這個規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僅物質上要富裕,精神上也要強大。文化文藝工作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中凝聚著我們的根和魂,是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我們要通過深入挖掘其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讓重大題材文化作品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主流和先導,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大餐,致敬歷史,引領時代。再有1年多時間,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我們期待著更多更好的作品向這一偉大時刻獻上最真摯的祝福。

(作者:王均偉,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七部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