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初心的見証與力量

——紀念曾山同志誕辰120周年

作者: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發布時間:2019-12-13   
分享到 :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曾山同志誕辰120周年。人民共和國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優秀兒女。曾山同志是老一輩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江西蘇維埃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的理想與信念、忠誠與擔當、風骨與氣節,見証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夢想,不僅在歷史的天空璀璨奪目,更是我們砥礪前行的不竭力量。

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

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歷經艱險而不敗,從苦難走向輝煌,就是因為堅信為之奮斗的事業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堅信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正是因為這種“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才能拋頭洒血以赴之、殫精竭慮以成之,艱苦卓絕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才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曾山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參加廣州起義、領導官田暴動、指揮攻打吉安、擔任首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為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發揮了特殊作用,在中共黨史尤其是中央蘇區史和江西地方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參與領導紅軍游擊隊改編、新四軍組建、華中抗日根據地經濟建設、華東解放區后勤支前等重要工作,擔任中共中央東南局、華中局、華東局等重要領導職務,轉戰大江南北,立下卓著功勛。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財經委員會主任、商業部部長、中央交通工作部部長、內務部部長等職。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斗,曾山同志始終不變的是絕對忠誠於黨的一片丹心與堅定不移跟黨走的如磐初心,這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

滿門忠烈的革命大家庭,是曾山成長的紅色起點。1899年12月,曾山出生於江西省吉安縣白沙錦源村。父親曾彩芹以教書為掩護,為黨傳遞過許多重要情報,先后三次被捕,慘死獄中。母親康春玉深明大義,全力支持丈夫和孩子們干革命,曾先后五次被捕,堅貞不屈。哥哥曾延生、嫂子蔣競英夫妻雙雙發動工農革命,同赴刑場,英勇就義。弟弟曾炳生1926年入黨,犧牲時年僅23歲。毛澤東曾慰問過曾山的母親,熱情贊揚這個光榮家庭為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和付出的重大犧牲。在這個革命家庭裡,曾山早早在心中埋下了報國和信仰的種子。1926年10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毅然決然投身於中國革命洪流。

石可破而不可奪堅。革命遇到挫折或低潮時,往往最能考驗和鍛煉共產黨人。1927年大革命失敗,神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曾山沒有絲毫動搖,隻身南下廣州,加入葉劍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並參加了隨后爆發的廣州起義。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被迫撤出蘇區,進行戰略大轉移。曾山臨危受命,代理江西省委書記,奉命留守蘇區,掩護主力轉移,開展游擊戰爭。曾山率領部隊在強大敵人的重重圍困中艱苦轉戰,敵人燒毀了他家的房子,逼供他的母親,還四處張貼“捉拿曾山者,賞洋八萬元”的懸賞布告。幾經惡戰,九死一生,隊伍被打散,曾山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1935年5月,為了早日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曾山日夜兼程,以極大的勇氣和革命智慧,越過敵人重重封鎖到達上海,找到了黨組織,繼續堅持斗爭。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裡,緬懷先輩,不忘初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神聖的使命。

敢於堅持真理的無畏擔當

櫛風沐雨走過近百年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在擔當中奮力前行,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在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進程中,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革命傳統,也是曾山同志的鮮明政治品格。

曾山年少時期,正是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亂世。為掙錢度日,他年僅17歲時,就被送往贛州裕豐泰棧房學做絲線手藝。三年學徒、兩年幫工,曾山深深體會到舊社會勞動人民受剝削壓迫的痛苦,深刻認識到隻有起來反抗才有出路。在哥哥曾延生的引領下,曾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0年,面對黨內發生的以奪取城市為中心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曾山沒有盲從,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決支持毛澤東不打南昌、奪取吉安的正確主張。9月29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第九次攻打吉安的命令。時任贛西南特委書記的曾山立即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和地方武裝,協助紅軍主力攻打吉安,率領地方武裝配合紅一軍團攻佔吉安城。10月7日,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此后,贛西南掀起蘇維埃運動高潮,與閩西蘇區連成一片,形成了擁有21座縣城、250萬人口的中央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得到了實踐的檢驗,也體現了曾山堅持真理、無畏擔當的精神品格。

堅韌擔當需要堅決摒棄個人榮辱得失,一時一事做到不難,難的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始終如此。1933年,中央蘇區在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領導下,排擠和打擊毛澤東,逼迫曾山表態。曾山不顧個人安危,旗幟鮮明地申明自己的觀點,指出中央蘇區的發展,紅軍隊伍的壯大,是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和指揮分不開的。曾山為此受到排擠,由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降職為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曾山被污蔑為“叛徒”“走資派”“生活特殊化”。他對自己的境況心胸坦蕩、泰然處之,卻為“四人幫”一伙倒行逆施而憤慨萬分,為黨和國家處於混亂局面而擔憂不已。在1969年召開的黨的九大上,曾山和陳毅同在一組。林彪、江青為污蔑陳毅,四處搜集材料,羅織罪名,並點名要曾山“揭發批判”陳毅。曾山堅決抵制,因此招致林彪、江青一伙的忌恨。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前進道路不會一馬平川,我們黨面臨著各種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以先輩為鏡,我們既要遇到問題不回避,遇到困難不躲避,遇到風險不逃避,更要敢於擔責、敢於斗爭、敢於改革,越是艱難越向前,在推進偉大事業中體現共產黨人的風骨。

永葆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

艱苦奮斗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寫在自己旗幟上的政治本色。回望近百年的光輝歷程,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史。

割下半面旗,踐行一生志。廣州起義失敗后,曾山冒著生命危險秘密返回吉安,任中共吉安西區區委書記,創建贛西南革命根據地和工農革命武裝。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后,曾山奉命留守蘇區,率領部隊轉戰在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中。嚴峻的形勢下,曾山拿出一面寫有“艱苦奮斗”四個大字的紅旗,用小刀將它一分為二遞給中共公(略)萬(泰)興(國)特委書記胡海並說道:“這面紅旗我們各拿一半,一則用艱苦奮斗的精神互相勉勵﹔二則我們今后勝利會師時,重新把它縫合起來作為紀念。”胡海接過寫著“奮斗”二字的半面紅旗,堅定地說:“革命一定會勝利,共產主義事業一定會成功,我們艱苦奮斗吧!”由於叛徒出賣,胡海不幸遇害,但這半面紅旗被他妻弟鐘榮榜珍藏下來了。曾山領導紅軍游擊隊在江西蘇區堅持數月,與比自己強大數十倍的敵人進行了數百次戰斗,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紅軍主力長征,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寫下了悲壯而光輝的一頁。但在一次激戰中,半面紅旗丟失了,這讓他心痛不已。

贈旗互勉,讓曾山終身難忘,也堅定了他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克己奉公的信念。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國民黨揚言,上海是個大染缸,要讓共產黨紅的進來,黑的出去。曾山出任上海市副市長,要求任何人決不能利用職權佔用一點財物。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從不為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一件棉襖,又舊又破,后來,實在由於工作需要,他才做了一件罩衫罩在外面。妻子鄧六金上班公交出行,從不坐曾山的公務用車。大女兒在上海當紡織工人,曾山鼓勵她當好普通勞動者。兒子曾慶源希望調換工作、表弟朱烈倫希望安排工作,都被拒絕,表弟一直在鄉務農。

曾山經常告誡家人:“我們的一切都是勞動人民給的,我們永遠屬於勞動群眾,記住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群眾利益無小事,察民心而施百務,一切為了群眾,是他一貫的作風。1966年3月8日,邢台強震,34萬人受災。曾山踏著余震,慰問災民,安頓生活。當地負責人擔心曾山一路勞累,就安排搭一個臨時帳篷,讓他稍事休息,喝碗熱水。曾山叮囑干部們說:“不要管我,要把關心用在群眾身上。”在震災最嚴重的隆堯縣白家寨公社,曾山和群眾一起度過了震后最艱難的三天三夜,傾注了滿腔心血。

“艱苦”“奮斗”兩個半面的旗子雖永遠不能重合在一起,可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作風,依然歷久彌新、熠熠生輝,彰顯著時代價值。

功成不必在我的家國情懷

歷史一再提醒和告誡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千秋萬代的事業。“功成不必在我”,是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曾山一直秉持的家國情懷。

曾山一直以來都堅持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推進,隻為主義,沒有個體,更不戀權。蘇區時期,時任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的曾山將在吉安城內籌集到的五六萬塊銀圓、一二十斤金子和大量銀子,全部送給紅軍做軍餉,沒有為省蘇維埃政府留下一塊銀圓。解放戰爭在全國取得初步勝利后,黨中央提出集中統一全國的財政經濟管理。受各區財政經濟自支習慣影響,有些干部希望留點小錢自用以便機動,但曾山堅決不同意,說服大家堅決擁護中央的決定,最后一致同意全部上繳、分文不留。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選舉毛澤東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按照中共中央原來意見,為“副主席二人,張國燾與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后經蘇區中央局與臨時中央政府商議,將原定的“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改成項英。曾山對此毫無怨言,一如既往地為中國革命事業堅持和付出。江西解放前夕,曾山得知陳正人將南下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特地打電報給董必武轉陳正人:“我願回江西,在你領導下做一份經濟建設工作,隻要組織上批准,當遵照隨你南下。”盡管未能如願,但字裡行間體現了曾山謙遜的品格和對家鄉人民的深厚情懷。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贛西南蘇區和江西蘇區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無論是開展根據地經濟建設,組織擔架隊、赤衛隊、慰勞隊等支援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斗爭,還是籌備一蘇大、二蘇大召開,曾山都作出了突出貢獻。毛澤東多次說過,在江西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解放戰爭時期,戰爭模式已經由游擊戰轉入大兵團運動戰,對后勤支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曾山時任華東局委員兼華東財委書記、財辦主任等職,負責華東解放區后勤和財經工作。他想盡一切辦法,組織了大量物力、人力支援前線,以保障前線供給。特別是著名的淮海戰役,這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兵團作戰,后勤供給任務十分繁重。大量的彈藥、糧草和各種軍用物資,全靠組織幾百萬群眾肩挑、人扛、車推運上前線,組織管理工作極其繁重。曾山夜以繼日地在淮海戰場上奔忙,花費了巨大的心血,有力地保証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曾山同志離開我們已經47年了。從投身大革命到領導江西蘇維埃,從土地革命戰爭到解放戰爭,從中國革命到新中國建設,他跟著共產黨走過風風雨雨,克服千難萬險,貢獻了自己的一切。百年歷史煙塵中揀出這些革命時光,束為一札,獻給祖國,並祭先烈。

(原載《江西日報》2019年12月1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