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楷模——紀念聶榮臻同志誕辰120周年

作者:徐鵬堂    發布時間:2019-12-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聶榮臻,這是一個不朽的名字、光榮的名字。他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他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光輝一生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建立了卓著功勛。他是信仰堅定、對黨忠誠,勇於擔當、開拓創新,嚴守紀律、顧全大局,堅守初心、勤政為民,艱苦朴素、清正廉潔的楷模。新時代新征程,大力弘揚聶榮臻革命精神,對於全面從嚴治黨,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矢志不渝獻身黨的事業,是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楷模

聶榮臻出生前后,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幾乎所有的帝國主義列強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通過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強迫清政府割地、賠款,貪婪地攫取在中國的種種特權,清政府喪權辱國、腐敗無能。可以說,彼時中華,國雖泱泱,萎靡傾頹,列強斜睨,中華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熱的災難深淵。

面對國家危難和人民困苦,聶榮臻在青年時代就開始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五四運動爆發后,還在讀中學的他在家鄉積極參與領導學生愛國斗爭,此后,他抱著實業救國的願望,遠赴法國、比利時勤工儉學,希望通過學習科學技術,使我四萬萬同胞均能享安樂、均有衣有食。20世紀20年代初,受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中國國內的一些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此時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各國,宣傳馬克思主義已成為熱潮,還有其他各種社會思潮,在人們心中激烈碰撞和爭論。聶榮臻身陷在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中,他如飢似渴地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ABC》等著作,特別是通過閱讀從國內傳到歐洲的《向導》等刊物,尤其是《向導》把傳播馬列主義同分析研究中國問題結合起來,使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經過反復的學習思考,聶榮臻終於認識到,要想拯救國家和民族危亡,實業救國是無法實現這個目標的,隻有建立勞工專政,實行社會主義。1922年8月,聶榮臻加入了由趙世炎、周恩來等領導成立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春,經趙世炎、劉伯堅介紹,轉入中國共產黨。在不斷的學習、思考和比較中,聶榮臻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后,聶榮臻將自己全部的身心交給了黨,獻給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他始終理想信念堅定,對黨絕對忠誠,無論是環境多麼凶險,敵人多麼凶殘,革命意志從未消退,始終為自己的信仰不懈努力,直至逝世。

1925年聶榮臻回國后參加黃埔軍校工作和北伐戰爭,參與創建革命軍隊的政治工作。此時的中國,盡管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大革命轟轟烈烈的進行,國民黨右派卻在蓄謀破壞國共合作,奪取革命領導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瘋狂捕殺工人和共產黨員,僅僅4天時間,上海就有300多工人被殺,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蹤。被殺害的工人、農民和共產黨人尸橫大街,首懸城頭。在這血雨腥風的日子裡,有些人談“共”色變,有些人甚至叛變投敵,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聶榮臻堅決支持周恩來提出的共產黨聯合國民黨左派討伐蔣介石的主張。1927年7月,中央決定組織武裝起義,以反擊蔣介石、汪精衛的反共陰謀。受周恩來委派,聶榮臻擔任前敵軍委書記,前往九江向當地駐軍中的共產黨人傳達中央的這一重要決定。聶榮臻在葉挺司令部的碰頭會上,認真傳達了周恩來布置的任務,有人主張在沒有進行充分准備的基礎上應立即發動起義,聶榮臻則堅決貫徹中央的指示要求,要首先做好起義的准備工作,要求大家一定要聽從中央的決定,為此還被人說成是“奴隸主義,膽子小”。為了做好起義准備,聶榮臻等人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到部隊中傳達中央的指示,同連以上干部黨員逐一地談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他出色地完成了周恩來親自布置的任務。

南昌起義后,聶榮臻又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轉赴香港、上海、天津,繼續開展白區斗爭。在中央蘇區反“圍剿”的斗爭中,聶榮臻反對“左”傾冒險主義執行者的錯誤決定,堅決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關於紅軍主力應向國民黨統治薄弱的地區發展的正確意見。在艱苦卓絕、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聶榮臻堅決擁護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和主張,同黨內的“左”傾錯誤和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堅決斗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他長期領導一個軍事戰略區的工作,在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堅決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決策指示,始終不渝地為完成黨賦予的各項任務而忘我奮斗。

新中國成立后,聶榮臻先后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理總參謀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科學技術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為國防科技建設事業和軍隊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著貢獻。無論在何崗位,擔任何種職務,他始終做到夙興夜寐,公而忘私,以自己的言行,踐行著為共產主義獻身的入黨誓言。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身處逆境,他都矢志不渝,始終保持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堅信黨,堅信人民,從來沒有動搖過。

聶榮臻以忠誠和生命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充分體現了他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黨員干部隻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中無所畏懼。

始終以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為己任,是勇於擔當、開拓創新的楷模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我們歷史上有志之士自我訓誡的格言,體現了他們的社會擔當精神。正是千千萬萬個有志之士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前赴后繼,中華民族才有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聶榮臻就是一位有擔當精神的有志之士。

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在重慶江津縣吳灘鎮。1917年夏,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津縣立中學。在這裡,《進化論》、《天演論》、《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的影響,使他獲得了進一步的思想啟蒙,逐漸轉變為具有強烈愛國心的熱血青年。聶榮臻對身處的黑暗社會深惡痛絕,對勞苦大眾的苦難生活深感同情。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還在讀中學的聶榮臻因參與領導愛國學生運動觸怒當局而被迫輟學。后在親友資助下選擇赴法勤工儉學,踏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法國期間,他積極投身旅法學生運動,閱讀進步書籍,思想上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由於革命的需要,聶榮臻回到中國,從此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在戰爭年代,聶榮臻曾任中央軍委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治委員,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司令員。他勇於擔當,開拓創新,堪稱文武兼備的一代名將。

南昌起義時,聶榮臻按照周恩來的指示,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投向汪精衛,無法爭取其參加起義的危機時刻,他機智勇敢,正確地分析了張發奎第二十五師的形勢,成功地從馬回嶺將第二十五師的兩個團又一個連的3000余人拉出來參加起義,壯大了起義力量。在紅軍時期,聶榮臻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非凡膽略。他參與指揮了攻克漳州、血戰湘江、強渡大渡河、奪佔臘子口等重要戰役戰斗,斬關奪隘,屢建功勛。他總是沖鋒在前,多次率領先遣隊,或者是接應中央及紅軍部隊,或者為紅軍打開北上通道。他參與指揮並取勝的直羅鎮戰役,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長征途中,聶榮臻敢於同左傾錯誤和分裂中央的錯誤做斗爭,堅決支持毛澤東同志的領導。

抗日戰爭期間,聶榮臻參與指揮了全面抗戰開始后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平型關戰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了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他率部對平漢、平綏、正太鐵路進行了三次破襲戰。他在指揮雁宿崖、黃土嶺的戰斗中,擊斃了被日軍稱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旅團長,率部參加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的囂張氣焰。1942年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根據地面積和人口日益縮小,聶榮臻毅然提出“向敵后之敵后挺進”的斗爭方針,深入敵佔區,奪取日偽軍力量薄弱的據點,擴大游擊區,扭轉了晉察冀邊區的困難局面。

聶榮臻創造性開辟的我黨最大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被黨中央譽為“模范抗日根據地和統一戰線的模范區”。這塊根據地的創建,以及根據地上軍民誓死抗戰的英雄氣概,無不體現著聶榮臻敢於擔當的精神。這是一塊孤懸敵后的根據地,當時,國民黨軍隊完全撤出或者投降為偽軍,而四周被敵人的汪洋大海層層包圍,在這裡,聶榮臻得不到任何物資接濟,但是,他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決策部署,放手發動群眾。他認真執行減租減息政策,組織軍民生產,加強財政建設,大力加強對群眾組織的領導,加強邊區政權建設。令人欣慰的是,1937年年底開創之初,各種人員加在一起不過3000人,到1945年,晉察冀已發展到正規軍32萬余人,民兵發展到90余萬人。實現了毛澤東同志當初的設想,發動群眾,積蓄力量,壯大自己,持久抗戰,建立長期斗爭的戰略基地。

這塊被譽為“抗戰之咽喉”的根據地,像高山一樣牢牢矗立在華北大地上,最多時牽制了侵華日軍五分之二的兵力,使得日軍不敢放手向西、向南進攻。確保了延安方向的安全,打亂了敵人的部署,讓關東軍大本營制定的“開發華北的方策”,特別以掠奪“山西的煤、河北的鐵、河南和山東以南的棉”的基本戰略目標落空。聶榮臻領導的根據地上軍民誓死抗戰的決心,絕不屈服的抗戰精神,以及放手發動群眾,鑄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銅牆鐵壁,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中流砥柱這一鐵的事實。

解放戰爭中,聶榮臻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晉察冀抽調大批部隊和干部開赴東北戰場,並指揮部隊實施正太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庄戰役等一系列重大作戰行動,牽制並殲滅了大量敵人,為實現華北和東北兩大戰場緊密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參與領導和平談判,為推動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促進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聶榮臻受命於百廢待興的危難之際,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並兼任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技委主任,他長期主管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和國防科技工作,為祖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新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國家經濟發生嚴重困難,蘇聯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停止援助並帶走了重要圖紙資料,國防尖端項目面臨“上馬”還是“下馬”爭論的情況下,聶榮臻頂住壓力堅決反對“兩彈”下馬,力主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繼續研制導彈、原子彈,他提出的“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成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個基本方針。他創造性地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實行行政指揮和技術指揮“兩個系統、兩條指揮線”,他強調,科學家的事交給科學家去辦,專業領域的事交給專業人士去辦,大大激發了參與研制“兩彈一星”的廣大知識分子的工作熱情和潛能,使我國的導彈、原子彈、氫彈很快試驗成功。他常對科研人員說“成功了算你們的,失敗了記在我賬上,畢竟你們苦也吃了累也受了,我是來干什麼的,我就是來擔責任的”。在導彈核武器試驗現場,他不顧個人生命安危,親自到導彈發射架下坐鎮,直到兩彈對接通電試驗成功才離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試驗,聶榮臻是發著燒,抱病前往核試驗基地,現場主持試驗。正是因為聶榮臻大無畏的擔當和開拓精神,兩彈武器化很快得以實現,中國正式邁入核大國行列,國防和科技實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聶榮臻長期擔任或兼任軍隊高級政治工作領導者,對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建樹頗多,他豐富的軍事實踐,卓有見地的經驗,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敢於擔當是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的精神品格,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正是有像聶榮臻這樣的一代又一代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擔當、鐵一般紀律的共產黨人的前仆后繼,我們黨才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以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發揚擔當精神,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書寫出絢麗的人生篇章。

始終從大局出發,嚴格執行黨的決定,是嚴守紀律、顧全大局的楷模

毛澤東同志曾兩次評價聶榮臻是“厚道人”,“厚道”這兩個朴實的字眼,既是光明磊落、誠懇待人的品行,更是嚴守紀律、顧全大局的楷模。聶榮臻始終把嚴守紀律、胸懷全局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加以踐行。

長征開始不久,紅軍就遇到敵人的圍追堵截。為了突破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中革軍委命令聶榮臻和林彪指揮的紅一軍團控制九峰山這個制高點,防止敵人佔領樂昌后對我堵截,掩護中央縱隊從九峰山以北安全通過。林彪主張不去佔領九峰山,而是想沖過樂昌了事。聶榮臻認為,是否佔領九峰山,這是個重大原則問題,必須堅決執行軍委的命令。他批評林彪說:“我們不能隻管自己在平原上跑過樂昌就算完,還有中央軍委縱隊在后面,我們擔任的是掩護任務,如果我們不佔領九峰山,敵人把后面的部隊截斷怎麼辦?”經過聶榮臻的說服,林彪才同意派部隊搶先佔領九峰山,掩護中央縱隊等后續部隊安全地通過了敵第三道封鎖線。在哈達鋪,他從國民黨報紙上獲悉陝北還有一塊根據地在紅軍的掌握中,感覺事關重大,把這一消息迅速報告毛澤東同志,這才有了中央紅軍挺進陝北的壯麗篇章。聶榮臻敢於同左傾錯誤和分裂中央的錯誤做斗爭,遵義會議是挽救黨、挽救紅軍、挽救中國革命的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會前的溝通中,他就和王稼祥的意見一致,堅決主張請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在列席兩河口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擁護中央的決定,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充分體現了他胸有全局、為黨盡職的大局意識。

聶榮臻有堅強的組織紀律觀念和小局服從大局的全局觀念。隨著日軍侵華的深入,特別華北淪陷后,毛澤東同志已深刻認識到華北危機就是中國之危機,權衡再三,中央點將聶榮臻,前往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他深知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開展華北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略部署,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全局出發提出來的戰略決策,也明白深入敵后的極端危險性,但他沒有推辭,沒講條件,以大局為重,抱定與華北共存亡之決心。根據地初創時期,干部十分缺乏,在敵人四面圍攻之下,不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被敵人吃掉。聶榮臻著眼於根據地的長遠發展和抗日戰爭的大局,找到了從根本上解決干部短缺問題的途徑,那就是創辦學校。他以一一五師教導營為基礎,在河北阜平成立了軍政干部學校,學校隻辦速成班,學制每期隻有3個月,一年內共培養了1400多名干部。此后,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由校長陳伯鈞率領教職員和學員2000多人也來到冀中,聶榮臻根據軍區部隊整編的需要批示成立軍區教導團,專門培養連排干部。這樣就有抗大二分校、軍政干部學校和軍區教導團,為晉察冀邊區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干部。他還在《目前形勢與今后工作》中詳細地提出了今后長期地有計劃地訓練干部的步驟。此外,他制定的選拔干部標准,也體現了黨的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識,即:政治堅定,正確執行黨的路線與政策﹔忠於職責,能力上能夠勝任﹔努力學習,辦求上進﹔遵守紀律,為人模范。為解決根據地醫務人員短缺的情況,在聶榮臻大力支持下,創建了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他把這所學校放在與軍事院校、黨校同樣重要的地位,配備了稱職的教員,明確了教學計劃,教科書和實習的醫院,並提議讓白求恩當校長。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聶榮臻致電中央軍委:已與平津美英等國使館及燕京大學、協和醫院等取得聯系,爭取他們的人員向邊區撤退或到邊區工作。決心利用時機既可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又可為我們培養軍需人才。每一項舉措,都體現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超前的大局觀。

解放戰爭初,已擁有32萬正規軍和90多萬民兵的聶榮臻,本可以在解放戰場上,馳騁疆場,殺敵建功。可是他顧全大局,甘當配角,忠於執行中央的決策,積極配合東北作戰。1945年9月,中央發布了《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的決定》,明確我軍的戰略方針的重點是,先奪取東北,作為鞏固的根據地和可靠的后方基地。晉察冀毗鄰東北,聶榮臻更認為責無旁貸,堅決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作出這一的戰略決策。他先后抽調可以組成25個團的軍隊干部趕赴東北,以解東北軍區部隊發展的燃眉之急。為解東北軍區在財政、兵源方面因國民黨重兵壓迫下出現的極大困難,他主動向中央建議,把晉察冀軍區下屬的冀熱察、冀熱遼軍區劃歸東北軍區。此后他又向中央建議,把整個冀東劃給東北軍區,大大加強了東北軍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遼沈戰役時,毛澤東同志給聶榮臻的任務是:配合東北作戰,抓住華北的敵人,不使他們出關增援東北,也不使東北的敵人撤到關內,封閉進出東北的大門,以便“關起門來打狗”,解決東北問題。聶榮臻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指示,他命令第2兵團向熱西、冀東地區進擊,有效地在冀東鉗制了敵人。為了把傅作義的主力部隊吸引到綏遠,聶榮臻親自到第3兵團向團以上干部進行動員。第2、第3兵團由東西兩個方向的鉗制,把華北的敵人死死地困在山海關內,使其無法出關增援東北。此外他還發動了一系列戰役牽制敵人,保証了遼沈戰役順利進行。聶榮臻對於自己身處戰略配合的從屬地位毫無怨言,他指出:“盡管在這個時期內,華北我軍打的大殲滅戰少一些,但為了完成中央指定的戰略任務,這樣做是完全應該的,我想華北我軍的指戰員也是樂於這樣做的。”

新中國成立后,在我國國防科技事業遇到嚴重困難時,尤其是面對“兩彈”下馬的論調,聶榮臻頂住壓力堅決反對,他始終扭住“兩彈一星”的目標不放。他常說“搞不出兩彈來,我死不瞑目!”歷史已証明,邁入核大國行列,才是新中國真正的成人禮。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我們要學習聶榮臻嚴守紀律、顧全大局的品格,自覺樹立大局意識,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唯有如此,才能跨越今天的雪山草地,攻克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和“臘子口”,確保黨的事業順利發展。

心系人民、密切聯系群眾,是堅守初心、勤政為民的楷模

聶榮臻的一生,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人民群眾,尤其是戰士和知識分子。他從青年時期就開始積極投身革命,從最初赴法勤工儉學、黃埔軍校、南昌起義戰場、中央蘇區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馳騁於晉察冀根據地,到解放后任后代理總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一直到他逝世,縱觀其一生,無論是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還是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他始終自覺地與人民群眾融入到一起。他甚至對自己部下救的日本女孩美穗子姐妹,施以援手,悉心照料。他與前來援華抗戰的白求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被譽為模范抗日根據地的晉察冀根據地,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塊孤懸敵后的根據地,四周盤踞著大量日軍,還經常遭日軍重兵“掃蕩”,它是如何鞏固和壯大的?聶榮臻給出的答案是:“這沒什麼可奇怪的,關鍵的一條,就是發動群眾,把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我們就有了賴以生存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鞏固的‘奧秘’所在。”人民群眾之所以心甘情願被發動,最主要的原因是聶榮臻做到了密切聯系群眾,以群眾利益為上。他下令撤銷由自己親自組建的軍區騎兵營,原因是馬匹消耗大量糧食,給根據地人民增加了負擔。按照他的指示,800多匹戰馬退役分散到老百姓家耕地。他指示軍區政治部發出訓令,要求部隊不要在村庄附近採摘已經被群眾當作主食的楊樹葉和榆樹葉,也不要在村庄附近挖野菜,寧可餓肚子,也不能與民爭食。他把人民當成親人,當看到許多群眾因為缺糧被迫捋樹葉、剝樹皮度日,看著那些被飢餓折磨的孩子,細長的身子頂著個大腦袋討飯的場面,聶榮臻一次又一次流下眼淚。在發動群眾的過程中,聶榮臻始終緊密結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當有人質疑僧侶是否有資格參加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時,聶榮臻強調,僧侶是中國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應該和各民族各階層緊密攜手,共同抗日。

聶榮臻愛兵如子,盡管他已經是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按照要求,可以有許多“特權”,但是他始終和官兵打成一片。抗戰最艱苦的時候,他和戰士們一樣吃喂馬的黑豆,從沒有利用職權搞過一點特殊享受。當他聽說抗敵劇社的孩子們也吃黑豆,採摘老鄉們一般不吃的杏樹葉充飢時,他眼睛濕潤,心疼地連聲說:“不能讓孩子們吃這些東西,劇社的糧食定量不減,不能減!”一分區團有個大塊頭重機槍班長,在糧食標准大大減少之后餓得扛不動機槍,聶榮臻破例批准這個班長吃雙份口糧。副官長劉顯宜被炸傷,他十分牽挂,不但寫信安慰,還親自安排大夫治療。是他首先提出了部隊是“子弟兵”的重要論斷,讓戰士們倍感親切,這一表述后來成為對整個人民軍隊的親切稱呼。

新中國成立后,聶榮臻擔任主管國家科學技術和國防科技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他是祖國科技事業的大功臣。“兩彈一星”事業之所以很順利地發展起來,得益於聶榮臻認真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政治上充分信任科技人才,在工作上則大膽使用。生活上處處關心體貼科技人才,據他的女兒聶力回憶,當初籌備五院時,哈軍工的專家教授們最早來北京報到,當時五院還沒有個正式辦公場所,專家們沒地方住,聶榮臻決定把自己的住處騰出來給專家們住。隻不過專家們堅決不同意這樣安排,讓房的事才沒有成,但足可以看出聶榮臻對科技人才的關心。

除了關心科技人才,聶榮臻還時刻關心普通百姓的安危。1966年10月,他親赴現場指揮導彈核武器試驗,在試驗之前,導彈核武器飛行經過的紅柳園當時有13000名居民,他多次要求,這些居民必須全部撤離,以防萬一。試驗的頭一天晚上,他仍心系紅柳園居民、兩個基地科技人員及指戰員的安全,腦子裡總在想假如導彈帶著核彈頭掉下來怎麼辦的問題,他派人找來導彈核武器安全自毀系統的試驗紀錄影片,仔細看了一遍后,覺得這個系統是可靠的,才放心去休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根本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要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需要我們以聶榮臻為榜樣,一以貫之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

隻講奉獻、不思回報,是艱苦朴素、清正廉潔的楷模

清正廉潔,是我國歷代優秀的政治家、思想家對自身品德修養的自覺追求,並在實踐中轉化為清廉自守、不思妄取的自律行為,是五千年傳統文化中清廉品格的具體呈現。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把艱苦朴素、清正廉潔作為必備政治品格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聶榮臻不但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而且他時時刻刻都以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

聶榮臻為新中國的成立、國家的科技事業、國防事業、航天事業、軍隊建設、尖端武器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為研制“兩彈一星”立下了不朽功勛。但是,他沒有躺在功勞薄上居功自傲,而是隻講奉獻、不思回報,隻重事業、淡泊名利,他艱苦朴素、清正廉潔,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聶榮臻對自己要求嚴格,帶頭遵守廉潔自律的規定要求。在居住方面,他沒特殊要求,從沒有向組織伸過手,一直保持著共產黨員艱苦朴素的本色。他自從1949年搬到景山東街的一個老院子住,直到1992年5月14日逝世,43年一直沒有搬過家,期間的鄰居換了一撥又一撥,組織上也曾要求他搬到條件好些的樓房,都被他拒絕了,這座老院子見証了聶榮臻的艱苦朴素、清正廉潔。他一生都沒有在飯店擺過生日宴,他反對鋪張浪費過壽,主張過生日簡單一些,他定下的規矩是:“關起門來自家過。”據家人回憶,80歲之前,聶榮臻一直是在家過生日,由夫人張瑞華操持,說是操持,不過就是在家裡吃一頓長壽面而已。如果遇上有事外出,過生日也就免了。即便是改革開放之后,經濟條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人問為何不到外面吃一頓“山珍海味”,他都堅決反對。

聶榮臻始終牢記黨員身份,他對家人也是嚴格要求。譬如,他對家人的用車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准家人隨便用公家的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夫人張瑞華每天一大早就趕公共汽車到中組部上班,還自己帶飯。有一次乘車時,太擁擠了,張瑞華被擠下來摔在馬路邊,額頭腫了一個包,可她仍然堅持乘公共汽車。她還對女兒說:“你爸爸的車,不該我們坐。我們坐上了,心裡也不踏實。”據女兒聶力回憶,1962年軍委辦公廳主任肖向榮建議讓夫人張瑞華當聶榮臻的辦公室主任,讓他頂回去了。張瑞華從1952年定行政級為 8級干部,多年未變,身邊的工作人員覺得不合適,想給上級反映,聶榮臻批評說:“這是組織上的事情,你們不要管。錢夠用就行了,什麼級不級的。”

聶榮臻對晚輩一貫要求嚴格,他說:“如果不正之風在家庭裡代代相傳,那就不要多久,我們民族的精神、黨的優良傳統都將蕩然無存,豈不可虞!”他女兒聶力的孩子聶菲,從小就知道艱苦朴素,褲腿短了,接一塊,繼續穿。從上小學到大學畢業,學校裡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外祖父是聶榮臻。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像聶榮臻那樣,嚴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住底線,抵擋誘惑,始終保持共產黨員艱苦朴素、清正廉潔的政治品格,才能書寫出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麗篇章。

聶榮臻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楷模,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入黨時的誓言。他信念堅定、勇於擔當、顧全大局、勤政為民、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和思想情操,為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永遠懷念他!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