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虛無主義無所遁形

原標題:讓歷史虛無主義無所遁形
作者:王進    發布時間:2020-01-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並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提醒我們,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不僅要理直氣壯、旗幟鮮明,而且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審視有關基本問題:歷史虛無主義也存在另一種形式,即將虛假歷史“真實化”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以否定客觀存在的歷史、罔顧歷史事實為基本特征的社會思潮。歷史虛無主義的一個基本問題即表現形式問題。人們通常認為,歷史虛無主義即“虛無化”真實歷史,其實並不盡然。歷史虛無主義也存在另一種形式,即將虛假歷史“真實化”。關於“虛無化”真實歷史,是個人、群體或集團,在不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上,“污名化”地否定真實歷史,不予真實歷史以應有的尊重和肯定﹔虛假歷史“真實化”,則是個人、群體或集團,以自身的歷史為對象和以自身的需要為取向,依據片面的不實之詞,人為制造偽史。

這兩種表現形式,盡管看似絕對相反,但都是為了混淆是非,否定歷史,性質和作用如出一轍。無論面對哪種表現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都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加抵制和反對。

實事求是看待有關學術問題:一看范圍大小、二看真實與否、三看主觀態度、四看政治立場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正確看待有關學術問題,把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分開。學術研究中出現的某種失誤和不同見解,大多是因為研究者的理論、方法、史料和認識的不同,並非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結果,更不能一概視為歷史虛無主義。學術研究中出現不同見解是正常的現象,歷史虛無主義在本質上卻是一種政治思潮,帶有強烈政治傾向和政治意圖,並非一個學術流派或一種學術觀點。

那麼,如何區別正常學術研究與歷史虛無主義?一是看范圍大小。歷史虛無主義者對所要虛無和美化的歷史,是以歷史的全部為對象,而絕非局部的事件或僅僅某個歷史節點。二是看真實與否。學術研究尤其是歷史研究者視歷史的真實為生命,一旦發現背離歷史的真實,會立即自我糾正。與此不同,對歷史虛無主義者而言,歷史的真實在他們的臆想之中,缺乏客觀証據。三是看主觀態度。有意而為的歷史虛無主義者,目的是動搖人民的信仰,搞亂人民的思想,實為自私自利。正常的學術研究者是為了追求真理,揭示真相,增長學問。四是看政治立場。是否迎合和呼應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及其所鼓動的社會思潮,是否損害黨的領導、國家領土完整、主權和人民利益。要而言之,判斷有關學術問題到底是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解決有關真相問題:要把正確認識歷史、客觀評價歷史、科學研究歷史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關系著黨的領導和國家政權安全,必須高度重視。那麼,到底如何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實事求是地解決有關真相問題是關鍵。

首先,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政治立場。具體來說,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場和維護黨、國家、民族團結的立場﹔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簡言之,就是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政治定力,堅定政治立場。除此之外,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把正確認識歷史、客觀評價歷史、科學研究歷史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等均對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作出明確規定。

其次,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學術立場。要著重把握歷史整體研究原則、歷史辯証法、歷史主義原則、客觀性原則等幾個基本原則。要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堅持用唯物史觀認識和記述歷史。不僅如此,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還要注意多管齊下。“敬畏歷史,追求信史”,拋棄偏頗狹隘的管窺之見和一孔之見,堅持從歷史大勢與戰略大局出發,做出實事求是的客觀敘事和科學解釋。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