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毛澤東關於艱苦奮斗的論述

原標題:重溫毛澤東關於艱苦奮斗的論述
作者:王均偉    發布時間:2020-02-16    來源:《求是》
分享到 :

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倡導和培育的優良作風,是黨帶領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走向勝利的顯著政治優勢,是無比珍貴的傳家寶。毛澤東多次提出,要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重溫毛澤東關於艱苦奮斗的一系列深刻論述,對於我們在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凝聚和增強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要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與疫情魔鬼的斗爭中,用好艱苦奮斗這個傳家寶,以堅如磐石的信心、隻爭朝夕的勁頭、科學合理的措施,同心協力、英勇奮斗、共克時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1956年11月15日,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講了兩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一個是關於酸菜的,他說:“一九四九年在這個地方開會的時候,我們有一位將軍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有許多同志贊成,我就反對。他舉的例子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他說這不行。我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裡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另一個是關於蘋果的,他說:“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我們的紀律就建筑在這個自覺性上邊。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裡頭出來的。”講這兩個故事,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怎樣理解“政治本色”?首先要從黨的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是在內憂外患中誕生、成長、壯大起來的,艱苦奮斗是黨的極其鮮明的精神本色。“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近百年的歷史征程中,我們黨能夠一路走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次次從挫折中奮起,在奮起中不斷成熟,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條舉世公認,那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秉持艱苦奮斗的信念,始終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有一首今天我們十分熟悉的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實際上,當時的井岡山哪裡有這樣浪漫,沒有糧食,不得不靠南瓜和茄子甚至野菜充飢,缺鹽少油的伙食味道可想而知,裹著單衣鑽進稻草堆裡抵御嚴寒,怎麼可能暖暖和和!真實的情況是:“每天除糧食外的五分錢伙食費都感到缺乏,營養不足,病的甚多,醫院傷兵,其苦更甚。”但是,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大多數紅軍都是堅定樂觀的,戰斗力是頑強的。

圖為毛澤東1939年9月的題詞:“向光明大道前進,艱苦奮斗,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斗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極為罕見。紅軍將士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用意志和勇氣譜寫了一部壯麗史詩。

美國記者斯諾很想解答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同其他地方的共產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為了尋求答案,他千方百計來到陝北,在這裡他看到了什麼呢?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裡,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系著斷了一隻腿的眼鏡﹔紅軍大學學員把敵人的傳單翻過來當作課堂筆記本使用……所見所聞,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讀者可以約略窺知使他們成為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欲望,那種熱情。——凡是這些,斷不是一個作家所能創造出來的。這些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

從黨的宗旨看,“政治本色”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集中體現。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怎麼來看這個宗旨呢?他們不會隻聽你的口號,更看你的行動。與人民苦在一起,與人民干在一起,才能讓人民得出“心在一起”的結論,才能相信你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1941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縣長聯席會議,討論征糧問題,突然發生雷擊事件,延川縣代縣長李彩雲被雷電擊死。一位農民借此發泄說:“老天爺不睜眼,咋不打死毛澤東?”保衛部門要把這件事當作反革命事件來追查,被毛澤東制止了。他指示放人,同時深入了解這個農民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結果發現,由於當時延安物資匱乏,邊區老百姓負擔很重。弄清了原因,毛澤東下決心開展大生產運動。正是這樣與人民甘苦與共的作風,決定著黨的前途命運。共產黨是“艱苦奮斗,軍民兼顧,和蔣介石統治區的上面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完全相反。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是一定要勝利的”。1947年3月18日到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轉戰陝北371天,行程1000多公裡,居住過12個縣境內的38個村庄。陝北人民成為掩護毛主席、黨中央的第一道屏障,根本原因是共產黨能夠與人民甘苦與共,人民才願意與共產黨命運與共。

1941年前后,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掃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自然災害,各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極端困難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圖為晉察冀邊區的八路軍指戰員在開荒生產。 新華社發

丟掉艱苦奮斗的精神,追求奢靡之風,必然會脫離群眾。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你艱苦奮斗,與群眾同甘共苦,群眾就擁護你、支持你﹔你大吃大喝,貪圖享受,群眾就疏遠你、反對你。所以,毛澤東告誡說:“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無論什麼時候,共產黨人都應該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否則就不是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

從文化傳統看,“政治本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發揚。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史,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中華文化基因裡充溢著艱苦奮斗的氣質。毛澤東明確提出:“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抗戰期間,中國的政治力量中誰繼承了這個民族優良傳統?陳嘉庚先生深有體會。1940年,他組織南洋華僑回國考察抗戰情況,慰勞抗戰將士。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重慶和西安,他目睹各種奢侈和腐敗,達官貴人花天酒地,政府要員貪污腐化,女眷則唇紅口丹、旗袍高跟,酒樓茶館賓客盈門,讓他非常失望。來到延安后,看到的是毛澤東居住在窯洞裡,洞裡隻有十幾隻大小不等的木椅。毛澤東請他吃飯,就在窯洞外露天設一席,桌上隻有白菜、咸飯,還有一大碗雞湯。毛澤東告訴他,自己工資有限,買不起雞,這隻雞是鄰居老大娘聽說來了貴客,特意把自己養的雞送來的。8天延安實地考察,陳嘉庚說他真正感受到了延安黨政軍民的艱苦奮斗精神和良好社會風氣。回到南洋,他告訴僑胞: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國民黨軍第12兵團司令黃維在淮海戰役中戰敗被俘,長期不服氣。1975年夏天,有關部門組織了一批政協委員到外地參觀,剛被特赦擔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的黃維也在其中,在延安看見毛澤東、周恩來住過的窯洞,給了黃維極大觸動,那是何等的艱苦之所!共產黨就是在這樣困難這樣清貧的條件下,指揮軍隊、率領人民,創建了新的人民政權。

1949年9月21日,新中國誕生前夜,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表達了對新中國光明前景的信心,他說:“一切困難都將被全國人民的英勇奮斗所戰勝。中國人民已經具有戰勝困難的極其豐富的經驗。如果我們的先人和我們自己能夠渡過長期的極端艱難的歲月,戰勝了強大的內外反動派,為什麼不能在勝利以后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呢?”但是緊接著,他又用“三個隻要”指出了實現這個前景必須具備的前提,“隻要我們仍然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隻要我們團結一致,隻要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團結國際友人”。“艱苦奮斗的作風”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10月26日,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復電延安人民,提了一個希望:“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理解毛澤東這樣排序和這個希望的苦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政治本色”的深刻意義。

“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

1950年3月1日,訪問蘇聯結束后回北京的路上,毛澤東在沈陽同中共中央東北局、遼寧省、沈陽市的負責人談了一次話,其中說道:“這次我和恩來同志路過東北,主要想了解一下東北的工作情況,了解東北地方工業生產情況。發現浪費太大。我在哈爾濱提過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陽一看比哈爾濱還厲害。我和恩來不是為了吃喝,搞那麼豐盛干什麼?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艱苦奮斗,你們應做表率。”

以毛澤東的黨內地位和威望,這個批評可以說是極其嚴厲的。背后深層的原因,是他從中看到了某種危險。從延安到西柏坡,他反復提醒告誡的情況還是未能完全避免。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新華日報》發表《甲申三百年祭》,分析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起義軍高級將領被勝利沖昏頭腦,“龐大的人馬都在京城裡享樂”,丞相牛金星“大轎門棍,洒金扇上貼內閣字,玉帶藍袍圓領,往來拜客,遍請同鄉”,大將劉宗敏沉湎於吳三桂愛姬陳圓圓的溫柔鄉裡。到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李自成不得已親自出征,倉惶而去,倉惶而敗,倉惶而返。大順政權在北京隻存在了40多天。這篇文章引起毛澤東的高度重視,他不僅讓延安《解放日報》全文轉載,還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要求同志們引以為戒。

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以深邃的歷史眼光提出了勝利后怎麼辦的問題。他告誡全黨:“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他提出:“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但勝利只是漫漫征途上的一場“小考”,勝利之后還有更多必須考好的“大考”。1954年2月,陳雲在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上指出: “大家是為革命來的,還是為做官來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也容易。起初是干革命來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來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來越大,有人就隻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在勝利了的國家裡頭,有電影,有照片,開會時熱烈鼓掌,閱兵時可威風啦。火車站歡迎的時候,送鮮花,夾道歡呼。物質享受是很具備的,很可以腐化。從前在瑞金、延安時,想腐化也很難,現在腐化很容易。我們對於執政以后黨內的狀況是不能盲目樂觀的。”革命比預想更快取得了勝利,勝利后有些人把毛澤東“兩個務必”的告誡置諸腦后的速度也比預想得更快、更嚴重,劉青山、張子善就是其中的反面典型。還有一部分黨員干部,雖然沒有劉青山、張子善問題那麼嚴重,但革命意志衰退,革命熱情不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少了,過去跟敵人打仗時的那種拼命精神少了,鬧地位、鬧名譽,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這些東西多起來了。1957年3月18日,毛澤東在濟南黨員干部會議上批評道:“聽說去年評級的時候,就有些人鬧得不像樣子,痛哭流涕。人不是長著兩隻眼睛嗎?兩隻眼睛裡面有水,叫眼淚。評級評得跟他不對頭的時候,就雙淚長流。在打蔣介石的時候,抗美援朝的時候,土地改革的時候,鎮壓反革命的時候,他一滴眼淚也不出,搞社會主義他一滴眼淚也不出,一觸動到他個人的利益,就雙淚長流。聽說還有三天不吃飯的事情。”

1959年大慶油田發現后,石油部決定組織石油會戰。在黨中央支持下,全國各地石油職工和3萬多名解放軍轉業官兵及大專院校學生,從四面八方雲集大慶,投入了這場石油會戰。會戰初期,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圖為當時職工“五兩糧食保三餐”堅持會戰的場景。 大慶油田供圖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如果不加以警惕,不及時給予當頭棒喝,不扭轉這種風氣,李自成的前車之鑒難免重現,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黨的前途命運難以把握。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始終把保持艱苦奮斗精神看作是全黨的大事,強調社會主義是艱苦的事業,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進行到底。他說: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要分幾步來走:大概有十幾年會稍微好一點﹔有個二三十年就更好一點﹔有個五十年可以勉強像個樣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現在大不相同了。他指出:我們現在是白手起家,祖宗給我們的很少。讓我們跟全國人民一道,跟國家一道,跟青年們一道,干他個幾十年。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要使全體干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應當強調艱苦奮斗,強調擴大再生產,強調共產主義前途、遠景,要用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人民。要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要講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領導全黨進行了多次整風、整黨運動和專項教育活動,加強艱苦奮斗作風教育,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斗爭,堅決反對各種貪圖享樂鋪張浪費現象,堅決懲治各種腐化墮落違法亂紀行為。盡管面對艱巨繁重的建設任務,面對巨大國際壓力乃至戰爭威脅,面對各種曲折和困難,全黨全國人民保持了良好精神面貌,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人物,艱苦奮斗的作風得到了保持和發揚。毛澤東是艱苦奮斗的提倡者,更是當之無愧的艱苦奮斗楷模。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建設時期,他以身作則,一生簡朴,身居高位卻從不要求奢華﹔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打補丁的襯衣。他是勞動人民的兒子,永遠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把我們黨艱苦奮斗的傳統好好發揚起來”

經過70多年的建設和改革,我們國家的面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也觸手可及,在這樣的背景下艱苦奮斗的傳統和作風還要不要?毛澤東當年希望的“把我們黨艱苦奮斗的傳統好好發揚起來”還合不合時宜?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回答是:“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天眼之父”南仁東長期奮戰在中國射電天文學領域,從推動中國參與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到力主中國自主建造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經過22年艱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使中國射電天文學睜開了巨型“天眼”,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圖為南仁東(左三)與工程技術人員在貴州大窩凼施工現場檢查施工進展(2014年12月1日攝)。 新華社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從重溫我們黨的艱苦奮斗記憶、發揚黨的艱苦奮斗精神開始的。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發表重要講話,他說:“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12月4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現在,有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東西,有些鋪張浪費、豪華奢侈的東西,上上下下都有些表現,我們不能安之若素、司空見慣、見怪不怪。”2013年1月22日,他在中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上指出:“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艱苦奮斗是黨的傳家寶,是黨的紅色基因。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以出台“八項規定”破題開局,為新時代標注了艱苦奮斗的鮮明特色,也書寫了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新篇章。

中國的偉大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力奮斗創造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我們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切實把奮斗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偉大的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的持續奮斗,前進的征途上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 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其中會有曲折,會有犧牲,一切貪圖安逸、不願繼續艱苦奮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驕傲自滿、不願繼續開拓前進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我們要勇於在艱苦奮斗中淨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艱苦奮斗要靠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增強自覺性,更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建設加以保障和維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統一,不斷扎緊扎密扎牢制度的籠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然作規定,就要朝嚴一點的標准去努力,就要來真格的。不痛不痒的,四平八穩的,都是空洞口號,就落不到實處,還不如不做。”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在建章立制的同時,黨中央狠抓制度執行,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全黨全社會正在形成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的良好氛圍。

一段時間以來,少數黨員艱苦奮斗精神淡薄了,艱苦奮斗傳統丟棄了,追求奢靡、貪圖享受,整天醉醺醺、昏沉沉、輕飄飄,這些問題如果任其蔓延,久而久之,必將積重難返,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小管涌就會淪為大塌方,甚至可能釀成全局性、顛覆性的災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解決黨內存在的違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種問題,關鍵是要有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要堅持問題導向,真刀真槍解決問題,“通過過濾雜質、清除毒素、割除毒瘤,不斷純潔黨的隊伍,保証黨的肌體健康”。通過自我革命,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容易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

領導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領導干部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帶頭把黨的優良作風繼承下來、發揚下去”,正是抓住了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做表率、走在前,才能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這既是歷史經驗,也是現實要求。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自身的責任,時刻保持警醒,經常對照檢查、檢視剖析、反躬自省。特別是要抓在細處,管在日常,從小事小節上加強約束、規范自己,常撣心靈灰塵,常清思想垃圾,常掏靈魂旮旯。隻有干部過緊日子,才有群眾過好日子。領導干部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堅守為人民謀幸福初心,牢記為民族謀復興使命,人民才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斷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我們要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精神,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團結奮斗,就一定能夠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