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疫大災中感悟民心黨心初心

作者:胡澄    發布時間:2020-03-09   
分享到 :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大疫,大考著中國共產黨。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發揚傳統的、歷史的、人民大眾的政治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英勇奮斗,以自己那赤誠的初心,把一顆顆散落的民心撿拾融合起來,匯聚成萬眾一心,將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積極向好的態勢拓展開去。

筆者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受所在區委指派,下沉到社區防控第一線,與社區的黨員干部群眾在一起,在這場大考斗爭中深深思索著。

“越是艱險越向前”。置身於這場激烈斗爭第一線的我們,在黨中央發出“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的號召下,我們單位的黨員干部聽從區委的命令,停止春節休假,大年初二就奔赴原北京軍區總醫院社區參加抗“疫”。我們單位這次下沉到一線的黨員干部中有去年剛剛做完腎科大手術的女黨員,有不久前剛剛做完腰椎間盤突出手術的女干部,還有今年即將退休的老軍轉干部。

同志們齊裝滿員精神抖擻地集結到社區辦公室待命,這就是我們的黨員,這就是我們的干部,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沒有一個退縮,沒有一個臨陣脫逃。

看著這些老弱病殘卻又氣宇軒昂的黨員同事,我的熱淚從心頭滾過!在這病毒侵襲,家家閉戶,人人自危的危急時刻,共產黨員聽從黨中央號召,趕赴抗“疫”的第一線,“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種本色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本色,這種本色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戰斗力之所在。

在社區辦公室裡,社區黨委的郭小金書記見我們到齊了,就熱情地招呼:“你們來啦!今天我們要執行的任務是區委號召的‘敲門行動’,就是把咱們社區裡2403戶居民的門都敲開,查詢出京情況,登記發熱病例,分發區委與東四街道社區的告知書。大家要積極響應這個號召,不落一戶,不遺一人,全面掌握情況,把區委的部署與號召,把黨的溫暖傳遞到每家每戶每人。你們要摸清排查好清楚,匯總以后上報區委,為區委的決策與部署提供扎實的基層情況。”

聽完郭書記布置任務,我們這些平常足不出戶坐辦公室,整天與文字打交道的黨員干部們都一頭霧水,頭大如斗。想想吧:2400多戶,6000多人,每人每戶,這是多大的工作量,這樣的工作又該從何下手?郭書記把我們下沉干部分別編入社區的四個網格小組當中,由網格長帶領我們執行任務。我和單位的老復轉軍人老范被分配到了第一網格,由網格長也是黨小組長李丹同志和社區黨員陳菲菲同志帶領我們下戶執行任務。

李丹同志沖我和老范就說了一句話:“我們走吧!”就帶領我們下戶了。在路上她給我們介紹,第一網格有752戶,2100多人,分別居住在四棟塔樓,三棟板樓,兩棟筒子樓和一片平房區中,共有9棟樓。我們先來到一座十九層高的塔樓下,分成兩組,李丹帶著老范一組,陳菲菲帶著我為一組。隻見陳菲菲仰頭看了看高樓,沖我說了一句:“我們上吧!”我們就首先乘電梯來到頂層。從頂層出發,挨門挨戶執行敲門行動的任務,敲完一層的門以后再緊接著往下走一層。

李丹和陳菲菲這些社區干部對每一棟樓,每一戶人家的情況都非常熟悉,在樓道裡電梯中碰見了居民,她們都知道這是幾層幾戶的住戶,家中什麼情況,並親熱的大爺大媽的叫著,囑咐他們要做好防護。居民們也對他們非常熱情,一口一個“丹姐”的叫著,親熱地回應著。在敲門過程中有的居民打開門十分驚訝地說:“呀,你們真是辛苦,怎麼年三十晚上查了一遍,今天又來了?!”

每到一戶門前,我們都要向裡喊話:“我們是總院社區居委會的干部,來排查一下情況,裡面有人嗎?”

我體會到敲門也是一個非常需要用心的活兒。第一,在現在社會的環境中,居民的防備心理都非常強,你必須一遍又一遍強調:“我們是總院社區居委會的干部。”這才能敲開門。第二,敲門的力度不能太大,要不然顯得不禮貌﹔又不能太小,否則,上了年紀的居民聽不到,必須由小漸大才能敲開門。第三,有些門不能夠敲,因為裡面睡著嬰兒或者是老年人在休息,怕驚擾了他們,隻能在門外呼喊。誰的家門需要重敲,誰的家門需要輕敲,誰的家門屋子是閑置的不用敲,在丹姐她們心裡都有一筆帳,非常的清楚。這個敲門行動的工序是敲、問、記、貼,即:敲開門、問情況、記錄在冊、在門前貼送告知書。

我們一家、一戶、一層、一梯的緊忙活,從來沒有干過這種直面群眾工作的我們,身體不久就充滿了酸痛感,但是我們把黨的溫暖、國家的政策、政府的關懷送傳達到了每一戶居民。看著每戶居民心裡充滿的那種安全感、溫暖感,我們心裡則充滿了成就感與神聖感。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這些區裡下來的干部對這一行動還不理解,心想現在都大數據時代了,怎麼還用這麼原始老套的笨辦法去干群眾工作?但是隨著工作的展開,每一扇門、每一扇門地敲開,隨著與居民的交流互動,我們對這項敲門行動的理解也逐漸加深。我們感受到,在大災大難大疾大困的面前,再大的數據也不能取代面對面與人民群眾的交流,這是一次特殊時期的深入群眾,這是新時代的群眾工作,每敲開一戶的門也就敲開了群眾的心扉,讓他們知道黨和政府就在身邊,他們就在黨和政府的心頭。讓他們知道甭管多大的災害,有共產黨員給他們擋著。這個敲門行動用了兩天才基本完成,我們也更理解了社區干部的辛苦。基層的黨員干部用自己的身心構筑起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在了實處。擋在這場大災面前的是無數的郭書記、丹姐、陳菲菲這樣的共產黨員。

在大災大難面前才能夠體現出哪些“自己人”與黨心是相通的。在這方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34號院住在簡易筒子樓裡的居民史大姐。頭一次見她是在敲門行動中,當我們還沒有到達34號院的時候,史大姐就已經早早在樓前等候我們了。她是這座樓的樓長,當我們到了樓下的時候,史大姐已在冰雪嚴寒之中等了我們近二十分鐘,她對這棟樓裡的居民情況非常熟悉,領著我們從陰暗的地下室開始敲門,一直敲到頂層五樓。誰家幾口,誰家外出,誰家剛到,誰家閑置,她心裡都有一本賬,而且她對這項工作非常熱情赤誠,裡外忙乎著。她的熱情融化了那天氣中的陰冷與冰寒,我一直以為她是一名黨員。在這一輪敲門行動結束后,我被分配到34號院門口站崗執勤,又遇見了史大姐。那一天下著大雪,寒風刺骨,史大姐在寒風中忙活著,一會搬凳子,一會拿來熱水瓶,一會又從家中沏了一壺茶,讓我們這些執勤干部喝。我不好冷落了大姐的熱心,就倒了一杯茶一飲而下,這壺茶在寒風中已經冷卻了,但我卻感到一股暖流涌到心田,而且口中有一種濃濃的甜味回甘。我對她說:“大姐,您還在茶裡邊加了糖啊,謝謝了。”大姐熱切地說:“對啊!對啊!我往裡面放了點冰糖,讓你們潤潤嗓子。”我一邊喝著茶,一邊與大姐聊起天來,我問道:“您是黨員吧!”不想大姐卻說到:“我不是啊,但我是黨員家屬,我愛人是黨員,我要為黨員添彩,我要為黨增光。”當我對她的熱誠行動表示感謝時,她說:“我算不了什麼,是我們樓的黨小組嚴組長做得好,她每天都為我們樓消毒,並且還站崗值班,十分辛苦。有這樣的黨員干部在前,我們還能有什麼說的,跟著做就是了。”

大姐聊到興頭上,滔滔不絕:“我能吃苦,我16歲時上山下鄉到了東北,在廣闊天地中鍛煉,我在家裡的時候身體非常弱,連頭都要姐姐幫我洗,可是到了東北大冷天裡勞動,三十斤的糧食我背起來就走。我16歲下鄉,20多歲返京,就到了北京房修一公司工作。那時候的黨組織真是照顧我啊,看我身體弱就不安排我干重活,我在房修一公司干到退休。”在她的口吻中充滿了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

她頗為自豪地說:“我們公司是為中南海裡中央領導修房子的,見過許多大領導呢。”對於生活的艱苦史大姐有一種淡然的心態,她說:“這筒子樓我一住就是幾十年,從結婚那會子就有信兒說改善條件拆遷,可是一轉眼孩子都四十多歲了,我們還在這裡住,房子讓給孩子了,現在已經有了第三代,我與老伴兒隻好在樓前的倉庫裡居住。”

這就是我們的群眾。生活雖然不富裕,但卻是始終與黨同心同德,共渡時艱。對於過去的艱苦歲月不是埋怨抱怨,而是把苦難中的美好永記於心。相對於那些所謂的頂層貴族與精神公知,恐怕這些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基層群眾才是高貴的。雖然天寒地凍,冰雪交加,我們站在34號樓前心中卻充滿了暖意。

昨天,她領著我們去“敲門”﹔今天,我在這裡為她們“看門”!我們共產黨的使命不就是要把這些基層貧苦的大姐們組織起來,以集體的力量去溫暖她們,振奮她們,共同抗擊病毒的侵襲,共同奮斗美好歲月嗎!這些普通貧苦百姓對黨的向心力才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力量與根基所在啊!

在這次敲門行動中,我們敲了700多戶門,這些門給留我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的門有非常高級的,也有非常簡陋的,有電子門鎖,也有普通的鐵柵欄門,有的甚至隻有木門而沒安防盜門。有老舊的,也有最新穎的,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橫梁吊鎖,也有當下最新式的指紋開關。在平房區與筒子樓裡,有的門根本就不安防盜門,只是一扇普通的木門。從各式各樣的門中可以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和時代的變遷。

通過敲起這形形色色,富富窮窮的門,我感覺到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高、富、冷”與“貧、老、熱”——越高級的門,越富裕的人家往往對我們的調查態度越是高冷,而越是那些寒門中和上了年紀的居民,對我們的行動越是熱情。特別是那些住在簡陋筒子樓裡的老住戶,不但開門相迎,而且還出來配合工作,對我們說:“你們別費勁每戶都敲了,這一層的住戶我都了解,誰在家,誰出門,誰回娘家過年,誰出門在外,哪戶有武漢人員我們都清楚。你們需要了解什麼情況隻管說。”

這些情景讓我們感觸頗深,今年是毛主席尋烏調查活動九十周年,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也是在深入調查中國社會底層情況的時候敲開了每一扇貧寒之門,才讓人民群眾敞開心扉,迎納了中國共產黨,把共產黨當做親人放在了心中。

我想起了著名畫家於成鬆同志為紀念毛主席尋烏調查而創作的一幅中國畫,叫做《敲醒中國》,他就是以毛主席在農村調查中挨家挨戶敲門這個行動的畫面,表現了尋烏調查的偉大歷史意義。對於這幅杰作的構思,於成鬆同志說到:“我把畫面用真實和意境交織。毛澤東敞開胸襟,舉起差不多與自己等高的左手,用中指和食指敲門,用諧音寓意‘宗旨突出’‘十指連心’。旁邊的斗笠和手提的馬燈,則是向觀眾說明:茫茫雨夜,毛澤東帶去的是一盞指路明燈,是星星之火。

毛澤東光著赤腳是農民本色,踏在石地,接地氣,既能高瞻遠矚,又深入社會底層。這裡不僅暗喻‘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諺語組成毛澤東戰略思想活的靈魂,也展現了毛澤東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不久前,為紀念古田會議九十周年,由著名導演陳力同志拍攝的影片《古田軍號》中有這麼一組鏡頭讓人感觸非常深,閩西的老百姓為了搶救自己的子弟兵傷員,他們把自己家門的每一扇門板都拆了下來做成擔架,以至於在天寒地凍之中,老鄉們坐在沒有門板的家門后面凍的瑟瑟發抖,但他們的心扉永遠向著共產黨人敞開。當毛澤東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非常感動,命令閩西的工農政府人員趕快想辦法給老鄉家裝上門板,這個鏡頭讓人久久回味。而這部電影以它史詩般的歷史意義,敲開了我們這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心扉,讓我們牢牢把黨的歷史,黨的風格,黨的作風永久記在心中。陳力導演在談到為什麼創作這部電影時說:“我們要用這種歷史與藝術敲開青年一代人的心扉。”

整整九十年后,在中國又遭受大災大難的時候,我們也要像毛主席所說的那樣:邁開你的雙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當下,我們就要去敲開了群眾的心扉,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窩裡、心房中。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