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義每年都要掃一次 

——讀毛澤東《反對官僚主義,克服“五多五少”》

作者:樊憲雷    發布時間:2020-04-03   
分享到 :

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進程中,如果說毛澤東最看重什麼,那必定是深入群眾。他稱群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並指出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如果說毛澤東最痛恨什麼,那必定是官僚主義。他把官僚主義稱作“廢物”,直言要把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裡去。

1960年3月30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黨內指示《反對官僚主義,克服“五多五少”》,就集中反映了他對官僚主義的批判和對密切聯系群眾的要求。這個指示,針對的主要是黨的領導機關,涵蓋各省委、市委、自治區黨委,以及中央一級各部委、各黨組。指示開門見山地指出:“官僚主義這種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壞作風,一年不用掃帚掃一次,就會春風吹又生了。”問題很明確,態度也極為鮮明,就是要堅決反對官僚主義。

起草這個指示,緣於山東省委1960年3月下旬報送的一份簡報。簡報反映的主要就是干部作風問題,如虛報浮夸、大建樓堂館所、吃喝浪費、貪污腐敗。也就是毛澤東所指出的,“是關於官僚主義嚴重存在的問題”。這些官僚主義的突出表現,可以概括為“五多五少”,即“會議多,聯系群眾少﹔文件、表報多,經驗總結少﹔人們蹲在機關多,認真調查研究少﹔事務多,學習少﹔一般號召多,細致地組織工作少”。

反對官僚主義,毛澤東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中央蘇區時期,我們黨開始了局部執政的探索。那時候,毛澤東就強調必須嚴厲地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把那些遮塞在蘇維埃與民眾之間的廢物拋開去,這些廢物就是官僚主義與命令主義”。延安時期,隨著我們黨執政區域的不斷發展壯大,毛澤東反對官僚主義的態度愈發堅決。他強調,我們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人人要有徹底的革命精神,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對於“沾染了官僚主義的灰塵”的人,“就得用一盆熱水好好洗干淨”﹔而願意保存官僚主義灰塵的人,“就不是一個好黨員”。

1949年3月,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面對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局勢,毛澤東說:“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毛澤東將進京看作是“趕考”,並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但是,誠如毛澤東所分析的那樣,由於受反動統治階級對待人民的反動作風的影響,以及我們的領導干部在領導方法、工作方法上的經驗不足,官僚主義在新中國成立后並不會馬上消失,“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必須要跟它作長期的斗爭。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官僚主義是高度警惕的。1950年2月27日,他從蘇聯訪問回國在哈爾濱停留,應中共鬆江省委負責人的請求,為鬆江省委的題詞就是“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這一題詞是有針對性的。第二天,毛澤東到達長春,在視察市區時他發現大街小巷不見行人,后來得知這是當地為了保証他的安全搞了戒嚴。對此,毛澤東嚴厲批評說:“搞戒嚴,不讓老百姓出來,這樣太脫離群眾了。”脫離群眾,就是官僚主義。

為了肅清官僚主義作風,從1952年1月到1952年10月,中共中央在各級黨政軍機關和人民團體中開展了“三反”運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隨后開展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

但官僚主義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1952年11月17日,山東分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央報送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的意見的報告》,就反映了官僚主義作風頑疾的根深蒂固。這個報告指出,不少領導機關對基層干部中出現的強迫命令、違法亂紀現象,採取了官僚主義的態度,熟視無睹、漠不關心。事實証明,官僚主義作風,是滋長干部強迫命令、違法亂紀的溫床﹔反對官僚主義,是糾正干部強迫命令、違法亂紀的關鍵。針對山東分局的這份報告,毛澤東為中央起草了《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指示,強調:對於不了解人民群眾的痛苦,不了解離開自己工作機關稍為遠一點的下情,不了解縣、區、鄉三級干部中存在著許多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壞人壞事,或者雖然對於這些壞人壞事有一些了解,但是熟視無睹,不引起義憤,不感覺問題的嚴重,因而不採取積極辦法去支持好人、懲治壞人,發揚好事、消滅壞事,這樣一方面的官僚主義,則在許多地區、許多方面和許多部門,還是基本上沒有解決。為此,他要求各地要向官僚主義展開堅決的斗爭,“凡典型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事例,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其違法情形嚴重者必須給以法律的制裁,如是黨員必須執行黨紀”。其后,毛澤東一再強調要反對官僚主義,他甚至說:“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們一定要把領導上的老爺式作風、官僚主義作風、命令主義作風,完全消滅得干干淨淨。”

由此,毛澤東在《反對官僚主義,克服“五多五少”》中大力提倡反對官僚主義,強調“這種情況是不能繼續下去的,物極必反,我們一定要創設條件,使這種官僚主義走向它的反面”,也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了。

至於“五多五少”這些反映官僚主義的現象,毛澤東也不是首次提及。1952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檢查組在關於區、鄉工作中“五多”問題的報告中,就提出了基層黨政機關存在的“五多”問題,即“任務多,會議集訓多,公文報告表冊多,組織多,積極分子兼職多”。毛澤東認為這個報告“寫得很好”,“集中地反映了我們黨政組織在農村工作中一些嚴重地脫離農民群眾、損害農民及其積極分子的利益的問題”,要求各地進行整治,“必須加以改變”。

官僚主義的最大危害是脫離群眾,損害黨和政府的威信,進而損害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反對官僚主義,從另一個方面說,就是要密切聯系群眾,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關於密切聯系群眾,毛澤東的論述更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在毛澤東的推動下,群眾路線也成為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什麼樣的做法才是堅持了群眾路線呢?在此,我們可以通過受到毛澤東表揚的一則事例加以體會理解。

1944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表講話,其中,在講工作作風問題時,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機關中有些首長還不如群眾,也有好的首長,如馬專員會審官司,老百姓說他是‘青天’。”毛澤東這裡提到的“馬專員”,指的是當時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隴東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的馬錫五。

毛澤東為什麼如此推崇馬錫五呢?這是因為,馬錫五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了虛心向群眾學習,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保持了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比如他審理的華池縣封芝琴婚姻案,就很有代表性。封芝琴自小被父親包辦許配給張柏為妻。后來,封父因貪圖別人家的彩禮而要求與張家解除婚約。不過此時的封芝琴與張柏已相互心生愛意,不願解約。而張父得知封家要悔婚后便糾集親友乘夜搶走封芝琴並與張柏完親。封家由此將張家告至華池縣司法處,縣司法處判處張父6個月徒刑,封芝琴與張柏的婚姻無效。對此判決,封芝琴不服,攔路告狀求助馬錫五。馬錫五受理此案后,沒有忙於判決,他先深入鄉村干部和群眾中進行調查,摸清實際情況,又征求當事人封芝琴的意見,然后會同縣司法處就地在村公所舉行公開審判,臨判決前還征求了現場群眾的意見。最終判定,根據婚姻自主原則,封芝琴與張柏的婚姻有效,而二人的父親因違背法律被判處徒刑和勞役。這一案例,既堅持了婚姻自主原則,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懲處了違法犯罪之人,相關處罰也入情合理,還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人民群眾的充分認可。陝北說書藝人韓起祥據此改編的《劉巧兒團圓》,以及隴東中學教員創作的秦腔《劉巧兒告狀》等文藝作品,更是在邊區廣為流傳。

馬錫五在工作中主動深入基層和群眾,經常攜帶案卷下鄉,巡回審理,就地辦案,堅持訴訟手續簡便利民,不拘泥於形式,既堅持法律政策的原則性,又適當照顧當地風土民情,被稱為“馬錫五審判方式”。毛澤東高度評價馬錫五為“青天”,親自接見馬錫五,還專門為他題寫了“一刻也不離開群眾”的題詞。馬錫五式的領導干部,正是毛澤東提倡的領導干部﹔“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工作方法,正是毛澤東提倡的工作方法。正是因為有一大批馬錫五式的領導干部,陝甘寧邊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各方面建設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模范根據地和局部執政的示范區。

再回到《反對官僚主義,克服“五多五少”》一文,毛澤東要求,“一年要對這個‘五多五少’問題談兩次,至少談一次”。談的目的,是解決官僚主義問題。解決的辦法,毛澤東指出,“可以仿照歷城辦理”。歷城的做法,歸納起來就是:領導干部走出辦公室,走進田間地頭,同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工作上“條條”“塊塊”“片片”相結合,既做好中心工作,又做好分管工作﹔精簡會議,減少文件、表報,有事到下面就地解決。這種做法,與馬錫五的工作方法是相通的,在持續深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今天依然有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