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四八”烈士陵園坐落於革命聖地——延安,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座高規格烈士陵園。因安葬1946年4月8日空難犧牲的王若飛、葉挺、秦邦憲、鄧發等13名烈士而得名。陵園還安葬著在延安時期犧牲的關向應、張浩、張思德等革命先烈。
步入陵園,一座塔狀的漢白玉紀念碑聳立其間。碑高19.46米,寓意烈士遇難的1946年。碑身正面鑲嵌著毛澤東手書的“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9個大字。正面碑座上雕有一隻漢白玉花環。碑身后面呈4層階梯式,塔下有8級台階,象征4月8日。頂部雕有中國共產黨黨徽——鐮刀和斧頭,象征中國共產黨。最高一層四面刻著四顆五角星,代表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碑座右側刻有“四八”烈士遇難碑記。
碑文共800余字,質朴而全面地記載了“四八”烈士遇難的歷史背景、經過及全黨化悲痛為力量的決心。
碑文開篇即點出烈士犧牲的歷史背景。抗戰勝利后,中國面臨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主張團結一切愛國民主力量,把中國引向獨立、自由、民主和光明,並為此作出極大的努力和開展針鋒相對的斗爭。但“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因全國停戰協定、東北停戰協議、整軍方案以及政治協商會議關於憲草原則、人權保障、和平建國綱領等項決議的實現,遭受國民黨嚴重阻撓,為與中共中央商討堅持上述各項協定之方略,王若飛,秦邦憲同志冒惡劣天氣,毅然乘美國C47式運輸機,由重慶返延”。同機返回的還有皖南事變中遭國民黨非法拘禁5年之久,經我黨多次嚴正交涉終於獲釋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及其夫人、女兒、幼子和在巴黎參加了世界職工代表大會的解放區職工代表鄧發等。
據碑文記載:“八日下午二時許,飛機抵延安上空,是時,雨霧沉沉,烏雲低暗,能見度極差,與地面失去聯系,隻得返回西安,不幸途中迷失方向,誤入山西興縣境內,與海拔二千余米之黑茶山相撞,同機十三位同志及美國四名飛行員,計十七人全部遇難!”
烈士們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這犧牲何其突然,又何其壯烈!
王若飛原名王運生,年少時讀到《木蘭辭》中“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一句時,便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若飛”。自此,他的人生猶如他起的名字一樣,向人民、民族最需要處奮進。他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敵人對他嚴刑拷打、萬般利誘,甚至以槍斃來恫嚇他屈服,但他在刑場上視死如歸的強大氣場,竟讓敵人也震撼。當時的國民黨綏遠省主席傅作義感慨:軍人上戰場,臉色也得白一白,而王若飛在刑場上竟面不改色、態度自若。
當槍斃不能使王若飛屈服時,敵人便將他獨自一人關進了不見天日的小黑牢。鐵條分割了他的天空,牆壁阻擋了他的身軀,但冰冷的黑牢鎖不住他鐵一般的剛強,嚴刑拷打折不斷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他早就做好了犧牲的准備,在給愛人李培之的訣別信中說:“忘掉我吧!不要為我的犧牲而悲傷。我們在紅旗下聚集,又在紅旗下分手。戰士們雖然在紅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紅旗卻永遠不倒。它將隨著戰士的血跡飄揚四方!這就是我們的勝利,請您伸出雙手,來迎接我們的勝利吧!”
1937年5月,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基本形成,黨組織將王若飛營救出獄。由於他長期被獨自一人關押在不見天日的小黑牢裡,什麼也聽不見、什麼也看不見,他隻能來來回回在裡面轉,嘴裡單調地數著:“一、二、三、四、五……”天長日久,無情的折磨使他的精神受到極大摧殘。剛出獄時,他常常一個人呆呆地坐著,自言自語。看到這位曾經頗具口才的演講活動家被折磨到這種境地,許多人掉下了眼淚,后來經過醫治才漸漸恢復正常。此后,他為黨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三次赴重慶談判,表現了杰出的談判才能,連國民黨都稱他為共產黨的“王鐵嘴”。
葉挺是北伐名將,人民軍隊的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領導人。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在5年多的牢獄生涯中,蔣介石曾多次派人來勸降,還讓葉挺同妻子兒女團聚,想以骨肉之情軟化他。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葉挺經常講:“一個革命者要有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堅強意志。”在獄中他寫下著名的《囚歌》以詩言志:“我渴望自由,但也深深知道,人的軀體怎能由狗洞子裡爬出!我隻期望著,那一天地下的火沖騰,把這活棺材和我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經中共中央多方努力,葉挺終獲自由。他出獄后第二天即電告中共中央,請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3月7日,毛澤東代表黨中央復電葉挺,批准他入黨,並以“親愛的葉挺同志”相稱。葉挺的願望實現了,他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為此,一家四口特意在盛開的梅花樹下照了一張合影,葉挺夫人曾對人說,我從來沒有見他像今天這樣高興過。
可誰能想到,馬上就要和黨、和親人在延安重聚了,死神卻奪去了他寶貴的生命,連同他的夫人李秀文、11歲的可愛女兒葉揚眉,3歲的小兒子葉阿九。還有他親密的戰友秦邦憲、鄧發……
他們在沙場上身經百戰不死,他們在敵人的監牢裡定了死刑都沒死,怎麼就一下全犧牲了呢?當中國人民正迫切需要他們時,怎麼就突然不見了呢?他們鋼鐵般的誓言還錚錚在耳,他們身處槍林彈雨和鐵窗刑場之中的堅定不移還在眼前。他們面對人民、親人時的柔情和面對敵人時的剛強,是那麼完美的統一!怎麼說不在就不在了?
不,他們並沒有死!他們都還活著,他們活在千千萬萬的人民心中。“四八”烈士的犧牲喚醒了“萬萬以上的中國人民”。碑文寫到:“噩耗傳來,舉國震驚,四海同悲。全國各地迅速掀起聲勢浩大的悼英烈、反內戰、要和平之新浪潮,邊區參議會為此休會一日,並通令邊區懸半旗三日、停止娛樂一月致哀。十九日,延安各界三萬余人隆重舉行葬儀和追悼大會,以哀悼這些為堅持人民和平民主事業而犧牲的偉大死難者,激勵革命不斷走向前進!”
烈士們的鮮血不會白流,正如習仲勛在紀念他們的文章中所寫:反動派“以為流血會把人民嚇退。然而人民流的血,人民戰土們流的血,會把那些吃血者們淹沒的。中國人民已經走上勝利的道路,人民的戰土仍將前仆后繼,把悲痛立刻變成勇氣,變成力量”。
70多年來,“四八”烈士為了新中國英勇犧牲的精神,激勵著無數共產黨人向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目標奮斗不止。隻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將烈士們逝去的悲苦化為永遠奮斗的力量,才能“一心一德,誓爭勝利慰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