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理論淵源

——列寧關於順應和利用“世界經濟”論述的現實意義

作者:楊承訓    發布時間:2020-04-24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分享到 :

﹝摘要﹞習近平提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理念和方略,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經濟理論的發展。其重要淵源之一是列寧關於世界經濟及社會主義國家順應和利用世界經濟的論述。社會主義國家要善於利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技術和文明成果的論點,是由列寧首先提出的,他還深刻論述了世界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趨勢,以及社會主義國家利用“世界經濟”的必然性和具體形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發展了這些根本觀點和方略。

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響亮地提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觀點和方略,不僅具有全球性的實踐意義,而且具有深邃的理論意義,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經濟理論的重大發展。追溯歷史,社會主義國家要充分重視和善於利用世界經濟的論點是列寧十月革命后在馬克思恩格斯論述的基礎上首先作出的系統闡發。現在重新學習列寧的這一論述有利於深化理解創建“開放型世界”和擴大開放的歷史淵源和深刻內涵,有利於進一步認識世界經濟社會化擴展的規律性和提高擴大開放、掃除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自覺性。

列寧關於“世界經濟”范疇的形成和應用

習近平指出:“世界上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說其是歷史大勢,就是其發展是不依靠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載《人民日報》2018年11月6日。】“世界經濟”作為一個科學范疇,是由列寧首先提出來的。十月革命后,列寧在提出對外國資本主義投資實行租讓制時,特別指出:“我們強調世界經濟的意義,並且是有意這樣做的。這無疑是正確的觀點。要恢復世界經濟,就必須利用俄國的原料。”“我們經常說,我們要把全世界建立在合理的經濟基礎上,這無疑是正確的。毫無疑問,如果很好地採用現代化的機器,那麼依靠科學的幫助便可以迅速地恢復整個世界經濟。”【《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71、72頁。】“我們並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我們是作為世界經濟的一員,生存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體系中。”【《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2卷第56頁。】所謂世界經濟的概念,就是突出國際經濟聯系的緊密性和整體性特征。列寧在同外國記者的談話中做了生動的論述,他說:“俄國目前的經濟破壞只是世界經濟破壞的一部分。經濟問題,如果不是從國際的角度,而是從個別國家或一些國家的角度來考察,那是不可能解決的。歐洲沒有俄國,便不能恢復元氣。而歐洲衰弱了,美國的情況就會危急起來。”【《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8卷第173頁。】這就是客觀形成的互相依賴性,是社會化日益擴大的規律,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為轉移。

關於世界經濟聯系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做過論述:“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資產階級,由於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於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裡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裡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76頁。】也就是說,在那時已經有了世界市場,世界各國已經發生廣泛聯系,生產社會化擴展到半個世界。但是,那時世界還沒有形成一體化,還處於分散佔領、分散傾銷、搶奪殖民地的時代,總體上還沒有形成整體世界經濟。到了發達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時代即帝國主義時代,世界經濟已經發展成一體化的體系,各個國家和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可孤立地分開,一方面競爭和矛盾趨於激烈,另一方面相互依賴性進一步加強,初步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態。兩個時代相比較,雖然都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但是量變引起了質變。按照列寧的論述,它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形成世界性的資本統治。“資本已經變成國際的和壟斷的資本。”【《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26卷第365頁。】其突出表現在資本輸出起主導作用。“對自由競爭佔完全統治地位的舊資本主義來說,典型的是商品輸出。對壟斷佔統治地位的最新資本主義來說,典型的則是資本輸出。”【《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27卷第376頁。】這意味著資本作為國際聯系的主要紐帶取代了實物形態的商品交換紐帶的統治地位,使得國際經濟更緊密、更機動,促進國際分工的一體化。

第二,“這是全世界資本和生產集中的一個新的、比過去高得多的階段”【《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27卷第381頁。】“大規模的壟斷代替了自由競爭。極少數資本家有時能把一些工業部門整個集中在自己手裡﹔這些工業部門轉到了往往是國際性的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等聯合組織的手裡。因此,壟斷資本家不僅在個別國家內,而且在世界范圍內,在金融方面、產權方面、部分地也在生產方面,控制了整個整個的工業部門。”【《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9卷第208—209頁。】如果說在舊資本主義時代主要是個別企業之間的競爭,那麼在這時期則主要是大集團之間的競爭,形成壟斷組織之間高層次的競爭,包括爭奪原料產地和勢力范圍的競爭。這樣就使得兼並、聯合、“參與制”的過程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以金融資本為支柱的跨國公司打破了國際界限,成為世界性的經濟組織。

第三,金融資本支配著各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范圍內融通。金融資本統治世界,以其獨特優勢形成世界經濟生活的軸心。“金融資本的密網可以說確實是布滿了全世界”,“它布滿全國,集中所有的資本和貨幣收入,把成千上萬分散的經濟變成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本主義經濟,並進而變成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27卷第380、349頁。】它的周轉比商品流通的周轉要快得多、聯系緊密得多。

第四,生產力高度發展和社會化,把所有國家和地區都納入了世界分工的系列。特別是交通和通信網絡的密布,使得交通更加便利,信息極為快捷,從而改變了各國的經濟空間,同時社會分工打破了國界,形成國際互相依賴關系。像列寧所說的那樣,“要恢復世界經濟,就必須利用俄國的原料。不利用俄國原料就不行,這樣說在經濟上是正確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71頁。】他后來又說:“資產階級國家需要同俄國做生意,因為它們知道,沒有這種那種形式的經濟聯系,它們還會像以前那樣繼續垮下去。”【《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3卷第3頁。】同樣,列寧也強調俄國離不開世界。當時,著名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凱恩斯(著有《和約后的經濟后果》)、美國金融巨頭萬德利普等提出現在原料太少,需要俄國。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資源短缺,需要世界各國互補,尤其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強化了世界范圍內的互補性。

第五,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更為突出,部分發達國家跳躍式的發展使得各國不斷重新排位,各種經濟勢力和政治勢力不斷重新組合,各國之間的聯合、對立交錯發展,矛盾在高層次上以不斷改變的形式展開,乃至爆發世界大戰,同時也制造出一些可以為人民革命所利用的薄弱環節。列寧非常重視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各附屬國的地位和作用,認為“東方已經最終加入了革命運動,最終卷入了全世界革命運動的總漩渦”【《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3卷第394頁。】

歸納起來,發達市場經濟的世界經濟特征突出地表現為兩點:“頭足倒置”、統一和矛盾平行推進。所謂“頭足倒置”,就是把社會再生產的順序顛倒過來,由生產決定流通、流通決定金融,變為金融支配流通、流通支配生產。正如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所說的那樣:“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商品生產雖然依舊佔‘統治地位’,依舊被看做全部經濟的基礎,但實際上已經被破壞了,大部分利潤都被那些干金融勾當的‘天才’拿去了。這種金融勾當和欺騙行為的基礎是生產社會化,人類歷盡艱辛所達到的生產社會化這一巨大進步,卻造福於……投機者。”【《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27卷第342頁。】所謂統一和矛盾平行推進,是指既使經濟走向一體化,又充滿著矛盾,在高層次上形成統一趨勢和矛盾趨勢相互作用的體系。發達市場經濟的規律在世界范圍內以錯綜復雜的形式越來越充分地表現出來。

從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上看,世界市場的發展促進統一的世界經濟形成。在資本主義開辟世界市場之初,還稱不上世界經濟(或者說剛開始發育)。沒有世界市場,資本主義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列寧對於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資本主義發達市場經濟)的論述,大體概括了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上半葉世界經濟的特征。現在,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生產力更加呈現全球社會化的特征,即形成經濟全球化。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學習出版社2018年版第149頁。】

社會主義國家利用世界經濟的必然性及靈活形式

社會主義國家對外經濟政策理論是列寧商品經濟理論的重要內容,同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一樣,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時,處於資本主義欠發達商品經濟時代,當時思考問題的基點是社會主義在歐洲取得共同勝利,從而不可能提出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關系問題。他們所論証的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的理論,可以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借鑒,但還不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開放理論。到了帝國主義時代,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列寧科學地發現了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首先在一國取得勝利的理論,並且指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和“一國勝利論”,乃是他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政策一系列論述的理論前提。在實踐上,正是一國首先取得社會主義勝利后才出現了兩種制度、兩類國家並存的世界,也才產生了兩類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的關系問題。當然,這個理論的提出和完善同樣不是純粹理論推導的產物,而是實踐的需要,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系統化。

從實踐上說,無產階級一旦取得政權,就直接面臨著如何處理同其他國家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問題,需要立刻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十月革命的第二天(1917年11月8日),列寧親自起草了《和平法令》,明確提出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和平關系。1918年初,他從敵我懸殊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靈活的策略,力排眾議,果斷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在此前后,圍繞和約問題,他與拒絕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任何關系的“左派共產主義者”展開了論戰。他認為,“從社會主義政府在一個國家裡獲得勝利的時候起”,考慮它同世界帝國主義之間的聯系,“隻能從發展和鞏固已經開始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最有利的條件出發”。【《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3卷第254頁。】他嘲諷“左派”的奇談怪論:“按照這種觀點,處在帝國主義列強中間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是不能締結任何經濟條約的,如果不飛到月球上去,那就無法生存。”【《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3卷第423頁。】他嚴厲批駁了所謂“強行推動”世界和別國革命、反對和平發展的觀點,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從來都否認‘強行推動’革命,因為革命是隨著產生革命的階級矛盾的日趨尖銳而發展起來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3卷第423頁。】接著,他在“暫時喘息”時期提出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高薪聘請外國專家、准備實行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他說:“社會主義建設是否可能,就全看我們能否在一定的過渡時期內,用向外國資本交納一些貢賦的辦法保護自己國內經濟的獨立。”【《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4卷第164頁。】1920年以后,蘇俄先后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訂立了經濟協定,逐步開展了對外貿易。但是,真正的發展還是在新經濟政策時期。在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爆發革命的期望,在時間上估計得更長了,從而對於對外經濟政策更加重視,並逐步系統化。

列寧的多次論述,揭示了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交往和技術交往的客觀必然性,批駁了閉關自守的狹隘的“愛國主義情緒”,強調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善於利用這些交往和聯系。綜合來看,這種交往和聯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以下幾個方面決定。

(一)發達市場經濟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特點。古代和中世紀的世界以互相隔絕、閉關鎖國為特征,各國之間雖有零星的往來,但經濟上不能形成有機的聯系。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尤其是帝國主義時代以后,各國經濟則是互相依賴的。列寧反復說明各國之間在經濟上的這種依賴性。他認為,“有一種力量勝過任何一個跟我們敵對的政府或階級的願望、意志和決定,這種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經濟關系。正是這種關系迫使它們走上這條同我們往來的道路”【《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2卷第343頁。】所謂“全世界的共同經濟關系”,就是指生產力的發展超出一國的范圍,帶來世界范圍內社會分工和協作的發展,並形成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發達的商品經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生產出它所需要的一切產品(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那樣),更不可能擁有生產所需要的全部資源。所以,俄國必然“受制於”國際市場,“同它有割不斷的聯系”。1922年4月,列寧在同《紐約先驅報》記者談話時說道:“俄國需要同資產階級國家做生意。另一方面,各國資產階級政府也很清楚,沒有俄國,歐洲的經濟生活就不可能調整好。”因此,在對外經濟政策上,“我們強調世界經濟的意義”。【《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3卷第160頁。】

(二)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還決定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上比較落后的國家首先勝利,並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發生關系。列寧一方面認為,“既然就世界范圍來說存在著大工業,那麼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無疑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又指出,“我們是在國家落后這種情況下投入革命的,因此現在沒有我們所必需的發達的工業”。【《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2卷第347—348頁。】首先勝利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上是先進的,在經濟上是落后的﹔而與社會主義國家並存的資本主義大國,在政治上是落后的,在經濟上則是先進的。這一尖銳矛盾增加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困難。要解決這一矛盾,除了利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政治上和生產關系上的優勢,依靠本國人民的積極性自力更生搞建設之外,還要善於利用國際工業技術力量。這是列寧自十月革命以來一再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在《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中,他指出:“社會主義能否實現,就取決於我們把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得好壞。”【《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4卷第170—171頁。】當時,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公式:“樂於吸取外國的好東西: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 +=總和=社會主義。”【《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4卷第520頁。國內戰爭時期,他在《致美國工人》一文中提出,要設法取得技術上比較先進的國家對蘇俄的幫助。【參見《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7卷第188頁。】此后,在談到實現全俄電氣化計劃時,他多次強調引用外國的技術、設備和資金,認為“沒有外國的資本和生產資料的幫助,我們就不能很快執行這個計劃”【《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75頁。】他還要求運用最新的資本主義技術來改善本國的企業。“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生聯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況下應當把自己的生存同資本主義的關系聯系起來。”【《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1卷第177頁。】

(三)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利用外資更是擺脫危機的重要手段之一。當時的蘇俄,由於7年的戰爭,經濟遭到毀滅性摧殘,被列寧形容為“被打得遍體鱗傷的叫花子”。為了盡快擺脫困境,改善人民的生活狀況,更應當積極爭取一些外援。他認為:“在革命(指世界革命——引者)還沒有到來以前,資產階級的資本對我們是有利的。當我們國家在經濟上還極其薄弱的時候,怎樣才能加速經濟的發展呢?那就是要利用資產階級的資本。”【《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42頁。】他又說:“現在是否必須這樣提出任務:鑒於蘇維埃政權因經濟破壞和落后而面臨垮台的巨大危險、落后和趕不上的危險,隻能這樣提出任務:借助聯合外國資本趕上去?……如果五年能解決,那就是偉大的勝利。這才是切實地,而不是幼稚地提問題的方法。”【《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379頁。】為解除人民痛苦著想,“隻要能夠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我們不惜讓外國資本家拿走2000%的利潤”【《列寧全集》第1版第32卷第304頁。直到1922年底,列寧還堅持這樣的看法:“沒有外國資本參與我國經濟的發展,要迅速恢復經濟是不可能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3卷第295頁。】

(四)帝國主義之間、各個經濟集團之間的矛盾,制造了可以為社會主義國家利用的條件。壟斷資本主義沒有消滅競爭,而是在更大規模上以新的形式加劇了它們之間的競爭,產生並加劇了一系列矛盾。“我們過去所以打敗世界資產階級,是因為世界資產階級不能團結起來。”【《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42頁。】隻要善於利用這個矛盾,就可以為社會主義國家帶來經濟上的利益。“我們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在資本主義包圍中利用資本家對利潤的貪婪和托拉斯與托拉斯之間的敵對關系,為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生存創造條件。”【《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1卷第177頁。】

基於上述分析,列寧主張積極開展對外經濟聯系工作,實行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積極進展、機動靈活的對外經濟政策。他在俄共(布)十大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對外經濟戰略思想:“對我們來說,同其他先進國家的國家托拉斯實行這種聯合,是十分必要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1卷第27頁。】他反對閉關鎖國的主張和盲目排外的情緒,把諸如“我們無敵於天下”“我們大家吐點口水也能把外國人淹死”之類的言論斥之為胡說八道,並說:“這種胡說愈是披上‘純共產主義的’外衣就愈危險。”【《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50卷第201頁。】他指出:“如果不實行租讓政策,不拋棄偏見,不拋棄地方‘愛國主義’,不拋棄行會‘愛國主義’和所謂我們自己‘想辦法’的看法,我們就不能認真地提出立即改善經濟狀況的問題。”【《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1卷第164頁。】

列寧在研究利用國際市場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出發點還在於活躍國內市場,彌補其不足,保持它的穩定性。在他看來,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是兩個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系的市場。社會主義的國內市場是由國家計劃指導的(調節商業),可以由國家來控制和掌握﹔國際市場則不可能由一個國家控制和掌握,它完全是無計劃指導的市場。但這兩個市場相互影響,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國際市場往往與國內市場的溝通更直接一些,而社會主義國家則可以有控制地把國際市場的直接影響變為間接影響,但無論如何這種影響是始終存在的。社會主義國家如何認識和利用這種影響,對於保証經濟調節、活躍國內市場、促進工農業生產有著重要作用。關於這個問題,列寧在新經濟政策時期進行過多次探索。

從列寧的論述看,他充分認識到發達市場經濟是由國內和國外兩個相互聯系的市場為基礎的,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同世界市場聯系起來。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一個必然因素,而恰當地處理好兩個市場的關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一條重要原則。

列寧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多種靈活形式

發展對外貿易。列寧說:“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我們雖然沒有獲得國際勝利,即對我們來說是唯一可靠的勝利,但是卻給自己爭得了能夠同那些現在不得不與我們建立貿易關系的資本主義列強並存的條件。”【《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23頁。】他說:“有一個極大的因素,使我們能夠在這種復雜而又十分特殊的情況下存在下去,這一因素就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同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貿易關系。”【《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0卷第25頁。】特別是實行新經濟政策以后,對外貿易有了較快的發展,他多次要求全黨學會做生意,接受國際市場的考試,強調:“我們絕對必須同資本主義國家(隻要它們還沒有完全垮台)進行貿易”,“隻要資本主義國家還照樣存在,我們就必須同它們做生意”。“不管它曾經怎樣敵視我們,也不得不同意和我們做交易,同我們來往。”【《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3卷第2、4、304頁。】“如不進行對外商品交換,共和國的經濟復興是不可能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51卷第434頁。】他親自給美國人寫信,表示歡迎建立貿易關系:“我們是十分重視我們今后同美國的生意往來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50卷第159頁。】為發展對外貿易,他領導蘇維埃初步建立了新的外貿體制。

租讓制作為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特殊形式,即將一小塊地方或行業租賃給外國資本。實行租讓制的客觀條件,一是在外國資本方面,由於世界市場日趨狹小,有相當數量的剩余資本需要自然資源,隻要對它們有利,就能夠接受租讓條件﹔二是在蘇俄方面,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自然優勢吸引外資。列寧當時考慮能夠租讓的有巴庫的石油、北方的森林、西部的荒地,還有一些礦山。列寧還考慮過利用租讓制的辦法開發堪察加。他在1921年4月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共和國共產黨員的信中,指示他們:“通過實行租讓和商品交換政策,對資本主義的西方在經濟上要千方百計地加以利用,加強和加緊利用。石油、錳、煤(特克瓦爾切利煤礦)、銅——豐富的礦產資源還遠遠不止這些。有充分的可能來廣泛實行租讓政策和開展同外國的商品交換。”【《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1卷第195頁。】

列寧在世時比較重視美國百萬富翁尤裡·哈默及其子阿爾曼德·哈默對烏拉爾石棉礦的租讓合同和文具生產、銷售的租讓合同,親自接見了小哈默。列寧多次寫信給俄共(布)中央介紹他們父子的情況,認為“作為貿易的開端,這個合同具有重大的意義”【《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51卷第508頁。】“這是通向美國‘實業’界的一條小徑,應該千方百計加以利用。”【《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52卷第441頁。】根據阿爾曼德·哈默的回憶,列寧對他講了這樣一段話:“在世界各國中,我們認為美國是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我們邀請美國人到俄國,是為了請他們教我們生產的方法,把我們的工業提高到應有的高度。對這樣的援助,我們願意付出代價,答應美國資本絕對不受侵犯,保証它在一定時期內能從它承租的工商企業中賺到錢。”【上海外國語學院列寧著作翻譯研究室編譯:《回憶列寧》,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頁。】這段話體現了列寧租讓制的基本思想。

同外國聯辦合營公司。如前所述,這是當時引進外資的一種股份制形式。列寧倡導利用這種形式學習商業。“第一,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學習做生意,這對我們是必要的。第二,如果我們認為必要,我們隨時都可以取消這種公司。”【《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3卷第288頁。】當時規定,合營公司本國股份不得少於51%,在這個前提下廣泛吸收外資,並利用外國資本家在國外的地位開展對外貿易。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蘇俄一兩年內就組織了24個合營公司,如“蘇德合營五金公司”“美俄貿易股份公司”“蘇英木材合營公司”,等等。列寧在堅持外貿壟斷的同時,強調要多開辦這類公司。在俄共(布)十一大,他把辦這種公司、學習經商當作基本經驗之一。在《關於對外貿易壟斷》(1922年12月)一文中,他特別提出:“成立合營公司的辦法是能真正改善對外貿易人民委員部這個糟糕的機關的唯一辦法,因為實行這個辦法,外國商人和俄國商人就會在一起工作。”“利用合營公司進行長期的認真的學習,這是恢復我國工業的唯一途徑。”【《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3卷第335、336頁。】

借貸。在列寧看來,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借貸關系是完全允許的,也是可行的。他多次講過利用借貸外資等籌措電氣化的資金(大約佔總投資額的五分之一)、進口一些活躍市場的商品。俄共(布)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都提出了從國外爭取借款的建議。

聘請外國專家傳授技術。列寧一直很重視這種形式。他曾多次提出高薪聘請一大批外國技術專家來傳授技術,每年付出五千萬或一億盧布,“從國民經濟的利益來看,從由陳舊的生產方法過渡到最新的、最完善的生產方法來看,花這筆錢是完全有理由的。為了學習好的生產方式和方法而花這樣一筆錢,是應當的,是值得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4卷第130頁。】

收集技術情報。列寧認為:“我們現在向歐美學一學是很有必要的。”【《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52卷第454頁。】這些資料對於制定經濟計劃、發展內外貿易、改進企業的技術裝備,都十分重要。

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新時代的理論創新

列寧關於世界經濟和利用世界資本主義成果的論述,已經過去一個世紀,但是其精髓仍然需要認真借鑒,更需要在實踐中獲得進一步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對這一重要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歷史地考量,習近平關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全面開放的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創新,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把列寧以來的世界經濟和擴大開放思想作了進一步開拓、提升,是理論上的又一次飛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簡單概括。

(一)對全世界生產社會化、經濟全球化做了新的深刻分析,形象地概括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他說:“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286頁。“縱觀國際發展史,深刻驗証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規律。各國削減壁壘、擴大開放,國際貿易就打通了血脈﹔如果以鄰為壑、孤立封閉,國際貿易就會氣滯血瘀,世界經濟也難以健康發展。”【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載《人民日報》2018年11月6日。】這是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客觀現實基礎,具有必然性。

(二)對新時代世界經濟形勢做了新的判斷。當今世界,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既有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新機遇,也有前所未有的新挑戰。總體上兩個世界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變化,社會主義經濟力量正在壯大,新興市場國家漸顯蓬勃發展之勢,逆全球化潮流的勢力已呈頹勢和衰變,機遇大於挑戰。這是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環境和條件。

(三)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戰略。這一重要理念體現了全人類當前和長遠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已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多國贊同採納。這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我國擴大開放的基本指導思想。

(四)把“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我國全面開放的重要平台和途徑,作為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習近平形象地指出,“一帶一路”就是要再為我們這隻大鵬插上兩隻翅膀,建設好了,大鵬就可以飛得更高更遠。這一重大合作倡議,既對新時代我國開放空間布局進行了統籌謀劃,又對中國與世界實現開放共贏的路徑進行了頂層設計。這是我們黨關於開放理論的重大創新,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一戰略開創了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開放的新篇章,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參與其中,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把它當作國家振興之良機。

(五)支持、順應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聯合大多數國家,分化、孤立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積極推進構建世界治理新格局。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指出:“各國應該堅持開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間。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國際貿易和投資等經貿往來,植根於各國優勢互補、互通有無的需要。各國應該堅持開放的政策取向,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提升多邊和雙邊開放水平,推動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各國應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減少負面外溢效應,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各國應該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載《人民日報》2018年11月6日。】

(六)把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作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推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根本出路及最重要的支點。習近平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載《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面向未來,中國將以更負責的精神、更開放的胸懷、更高質量的增長,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參見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載《人民日報》2018年11月6日。】事實勝於雄辯,40年來,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98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147倍,累計吸引外資超過2萬億美元,已成為世界第一外貿大國,成為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超過30%。【參見《為世界共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載《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2日。】

(七)以更高水平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統一。原則性就是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犯,堅持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和平共處。在此前提下,採取寬領域、雙出進、多形式開放,以經濟為主(包括貨物、金融等),擴大到文化、生態等領域﹔“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行﹔交往形式多種多樣,靈活機動,不拘一格,其中進口博覽會是世界首創。

(八)堅持擴大開放和確保安全的統一。在世界交往中,要有憂患意識,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靈活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在利用機遇中迎接挑戰,確保國家總體安全。

最后要強調的是,從列寧利用“世界經濟”到鄧小平打開對外開放大門,再到習近平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都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對時代作出的科學判斷。列寧在論証利用“世界經濟”時,多次指出:當時正處於資本主義時代,不能忘記國際階級斗爭,現在帝國主義雖然走向衰落,但其力量仍佔優勢,帝國主義時代還未結束。鄧小平在提出和實施對外開放時特別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防止和平演變,“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11頁。】習近平多次指出,要關注世界斗爭形勢的變化,研究現代資本主義演變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兩手政策。在擴大開放中要保持定力,既不走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現在雖然以經濟斗爭為主要形式,但不能忘記和忽視國家總體安全。總之,我們還要注重世界經濟發展的兩面性,特別是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必須認識國際斗爭的特殊性,警惕和應對“美國優先”的霸權主義及各種遏制中國發展和反對全球化潮流的圖謀,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強盛,成為世界人民爭取解放、經濟繁榮的標杆和引擎。

(楊承訓: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教授)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