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依托主題教育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宣講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以此為契機,切實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積極主動作為、自覺融入大局,緊密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新中國史宣講活動,積極服務全省主題教育,助力廣大黨員干部銘記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使三迤大地的紅色教育“火起來”。
一、加強組織領導,組建宣講隊伍
作為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省委黨史研究室堅持以上率下,以室領導班子主題教育示范帶動全室主題教育深入開展。2019年5月21日,黨中央發布《關於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意見》,決定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努力奮斗。省委黨史研究室對此高度重視,早在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之初,即著手研究貫徹落實措施。圍繞解決全室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形成調研報告,並認真做好調研成果的轉化工作。與此同時,省委黨史研究室盡早入手,認真籌劃宣講工作,從6月起即開始付諸行動,室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雲南日報報業集團、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等機關、院校、企事業單位進行宣講,積極服務主題教育。
敏銳地把握時機,乘勢而上。7月31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下發后,省委黨史研究室第一時間予以轉發,要求全省各級黨史部門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與此同時,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把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組織引導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中,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採取有力舉措,切實為宣講工作提供可靠組織保障。8月5日,經室務會研究決定,專門成立以蘇紅軍主任為團長、其他室領導班子成員為副團長、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及黨史業務骨干為成員的黨史、新中國史宣講團。宣講團成立后,在“老中青三結合”的團隊內,由室領導、資深黨史專家牽頭進行“傳、幫、帶”,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素質、提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體團員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思想作風,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顯著效果,成功打造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的宣講隊伍。
認真指導州市、縣市區黨史部門深入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9月1日,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下發《關於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發揮職能作用的通知》,省委黨史研究室迅速轉發給各州市黨史部門,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在主題教育中開展黨史、新中國史學習的重大意義,積極主動作為:在闡釋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論述中發揮職能作用,在推動黨史、新中國史學習中發揮職能作用,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中發揮職能作用,在利用好本地區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中發揮職能作用,做到黨有所需,史有所為。通過認真指導,有力推動了各州市、縣市區黨史部門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積極主動作為,切實發揮作用。
二、構筑紅色陣地,搭建教育平台
雲南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雲南人民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在全省各地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共2265個,位居全國前10位,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無數革命先輩和中國共產黨人所走過的足跡,眾多曾見証過重大歷史事件的革命遺址,成為雲嶺大地上一道道壯麗的風景線。
革命遺址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歷史事件或重要黨史人物故事,是組織黨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最好的現場教學場所。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省委黨史研究室扎實推進革命遺址保護、紅色場館紀念設施展陳提升改造、紅色基因傳承傳播等項工作,不斷興起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熱潮,取得了積極成效。
革命遺址是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資源。全省各地不斷挖掘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建設革命遺址,緊緊圍繞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打造了一批干部黨性教育基地。昭通扎西會議舊址、西南聯大博物館、紅河蒙自“中共雲南一大會址”、曲靖會澤水城紅軍擴紅紀念館、大理祥雲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等革命遺址點建成干部黨性教育基地,較好地發揮了干部黨性教育的作用。與此同時,有條件的地方也先后把重要革命遺址和重要黨史人物故居打造成教育基地。鼓勵各地充分發揮革命遺址遺跡、黨史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的作用,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舉辦流動展覽,拓展紅色資源輻射面,一大批革命遺址成為主題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
依托星羅棋布的革命遺址,一批規模不等、大小不一的各類教育基地或紀念場館遍布全省各地。這些教育基地或紀念場館,通過聲、光、電和具體實物,直觀、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黨的歷史,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愛黨、愛國、愛鄉教育,豐富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和諧、邊境穩定安寧,提供了更多、更廣泛的陣地、窗口和平台,革命遺址的宣傳教育功能日益凸顯。
以開展紀念重大事件、重要活動為契機,統籌組織黨史宣傳工作,通過媒體、網絡、雜志和組織重大紀念活動等形式,突出把黨史工作作為開展紅色教育的重要陣地。緊密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舉辦青年黨史學習論壇、編輯出版黨史書籍,在重要時間節點宣傳黨史、新中國史。全省第一、二批主題教育單位充分運用家門口的“紅色寶藏”,組織黨員干部走進革命舊址、紅色場館,認真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從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榮歷史和偉大功績中,從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中,感悟初心、砥礪使命、汲取力量。全省各級黨史部門和相關紅色場館精心組織展陳內容、精心做好講解服務,為主題教育提供陣地服務。同時,指導有關縣市區做好紀念場館的文稿修改、方案設計、展陳布置、講解服務等各項工作,為廣大黨員干部開展主題教育搭建優質平台、提供優質服務。通過不懈努力,構筑紅色陣地,搭建教育平台,為有效開展主題教育宣講活動,打下了堅實、牢固、可依托的基礎。進一步激發全省黨史系統干部隊伍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激情,努力為雲南省跨越式發展貢獻黨史力量。
三、緊扣主題教育,講好紅色故事
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宣講。主題教育中,省委率先垂范,認真學習黨史。2019年7月10日,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中學習研討,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根據學習安排,專門邀請省委黨史研究室楊林興副主任為理論學習中心組作《學習中共雲南革命史 傳承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專題輔導,系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在雲南的發展歷程以及帶動人民群眾從事革命運動的歷史,總結了雲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廣受矚目,好評如潮,反響熱烈。以此為契機,在省委的帶動示范下,省委黨史研究室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學習,用心備課,帶頭宣講。室主要領導帶頭為全室干部職工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專題黨課。班子其他成員都為所在支部講了1次黨課。與此同時,結合實際,分類打造專題授課“地方版”“部門版”“高校版”“企業版”等,積極服務全省主題教育。先后為省委理論中心組、省級機關單位、大專院校、州市、昆明市相關社區等宣講黨史、新中國史,其中蘇紅軍主任講授23場(次),楊林興副主任講授57場(次),楊軍二級巡視員講授16場(次)。其他相關處室負責人也結合自身職能分工進行了專題授課。主題教育期間,宣講團成員深入機關、學校、廠礦、社區、農村、軍營、網絡開展“七進”活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業務專長,積極主動作為。宣講團先后為省委理論中心組,部分州(市)、縣市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授課,為省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昆明市的部分社區宣講黨史、新中國史共計130場(次),取得顯著成效,受到各方好評。每場宣講活動的情況,及時在雲南黨史網、雲南黨史網宣微信群予以反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20日,受“雲嶺先鋒夜校”( APP平台)第28期訪談節目邀請,楊林興副主任作《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專題授課,反響熱烈,點擊播放率達到47.6萬次,創下了自開展宣講活動以來的最高紀錄,引發廣泛關注,有效拓展了教育覆蓋面,切實提升了黨史部門的影響力。
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一步激發干部職工愛國奮斗熱情,全省黨史系統深入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通過組織集中收聽收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典大會上的講話和閱兵盛況,開展專題講座、研討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營造濃厚的氛圍。深入挖掘雲南黨組織及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以此為基礎,密切配合、積極參與省委宣傳部承辦《輝煌70年——雲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統籌做好大綱審定、展板設計、史實把關、展覽布置、組織參觀、現場講解等工作﹔加強與主流媒體的合作,與《雲南日報》聯合開辦“輝煌70年·雲嶺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與紅色文化傳承”主題征文專欄,共刊發文章43篇﹔在舉國上下掀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國慶7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精神熱潮之際,為進一步創新黨史工作,使之更好地貼近和服務實際,更好地為廣大青年服務,10月11日,省委黨史研究室舉辦2019年第三期青年學習論壇,以“學習研究新中國成立70年來雲南的光輝成就與寶貴經驗”為主題,邀請相關州市黨史部門,及共青團雲南省委、中建二局雲南分公司、西南林業大學相關領導和青年干部,共同學習交流﹔10月28日,省委黨史研究室蘇紅軍主任參加2019年度第四期“雲嶺銀潮之聲”大講壇,作“學習中共黨史和新中國史,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國慶重要講話精神”專題講座,來自84家省、中直單位的干部職工近600人參加聽講﹔編輯出版《中共雲南黨史研究》“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刊﹔編輯出版《解放雲南》《解放雲南紀要》等黨史書籍,並完成《新中國70年雲南的歷程、成就與經驗研究》黨群系統決策課題,全面展示雲南70年的光輝歷程,謳歌70年的偉大成就﹔撰寫“五四”運動100周年、邊縱成立70周年等紀念文章,在《人民日報》《雲南日報》《雲南通訊》等媒體上發表,為建國70周年獻禮。
積極服務第二批主題教育。州市、縣市區兩級黨史部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殷切囑托,突出對黨在雲南歷史的研究,注重對革命精神的提煉,著力加強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的研究,還原真實歷史、講透紅色故事,有力提升了紅色資源的感染力、影響力。在第二批主題教育活動中,深入開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各類宣講活動,共計2685場(次),為全省圓滿完成主題教育作出了積極貢獻。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實用有效的載體,進一步豐富了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青少年學生的黨史、新中國史知識,大大增強了愛黨、愛國信念,成績斐然。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要領導主動帶頭,扑下身子,深入基層宣講。國慶節收假后,收到多家單位授課邀請。蘇紅軍主任對此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在工作任務異常繁重的情況下,科學統籌,周密計劃,合理安排,積極准備,緊密結合相關單位工作特點和實際情況,精心組織授課內容,著力突出高層次、高標准,不辭辛勞,輾轉奔波,以實際行動對授課單位的工作給予鼎力支持。僅10月中旬,就先后赴昆明市官渡區、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機關、玉溪市人民政府、昭通市政協等作專題輔導報告。殊為不易的是,在交通極為不便且正值雨季、山體滑坡的情況下,頻繁來回往返於昭通崇山峻嶺之間。10月22日,昭通市委常委班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二期讀書班(集中學習)在扎西干部學院開班。市委書記楊亞林同志主持開班式並作動員講話。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等60余名同志參加學習。根據學習活動安排,特別邀請省委黨史研究室蘇紅軍主任作專題輔導。新穎別致的授課,引經據典,博古論今,內涵豐富,事例詳實,針對性強,貼近實際,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具有強烈的現場感,為全班學員作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輔導報告,倍受好評。大家紛紛表示,通過認真聽講,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深受感染和教育,引發思考和啟迪,從歷史的維度深刻感知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價值追求,受益匪淺,收獲頗豐。授課過程中,蘇紅軍主任還緊密結合自己在數十年工作中形成的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特別是長期從事政府、經濟、統戰、黨建暨黨史工作的切身經歷,與大家交流心得體會,分享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參與省委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團。11月20日,省委宣講團成員、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楊林興博士為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省工投集團領導班子成員、總部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所屬企業班子成員百余人參加報告會。楊林興從企業實際出發,作了深入淺出的宣講,並與省工投集團干部職工進行互動交流。這場宣講報告會,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系統、深入地宣講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受到省工投集團干部職工的一致好評,對推動企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發揮了較好的引領作用。11月27日,根據省委統一安排,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省委宣講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報告會在首府六庫鎮舉行。省委宣講團成員、省委黨史研究室楊林興副主任作專題宣講報告。州委書記納雲德主持會議並講話,州委副書記、州長李文輝等領導出席報告會,近千名干部群眾參加聽課。當天下午,楊林興副主任又風塵仆仆地趕到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巴尼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圍繞“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哪裡來、為什麼老百姓能過上幸福生活、今后我們要怎麼干……”等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100多名搬遷群眾詳細講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等,進行深入的互動交流,被當地干部群眾稱贊為“接地氣”的宣講活動。楊林興副主任先后為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作了13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發揮了黨史工作的職能作用。
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暨“雲嶺百姓宣講”活動。抽調業務骨干參與中國關工委組織的“騰飛中國•輝煌70年”愛國主義教育全國百場巡講、省委宣傳部組織的“雲嶺百姓宣講團”宣講活動。注重在實踐中磨煉年輕干部,打造“開口能說、提筆能寫、上台能講、問史能答、出門能宣”的復合型人才,積極推薦青年黨史骨干深入基層為群眾宣講。其中,徐繼平同志為祿勸縣、宜良縣、彌勒寺社區等宣講8場(次),被基層同志贊譽“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進一步拓展了宣講范圍,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通過深入開展宣講活動,把一個個紅色故事搬上講台,結合聲情並茂、圖文結合的形式,再現歷史場景,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和現場感,增強黨史宣傳教育的感染力、說服力。在對黨史、新國史的學習中, 積極營造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堅信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真正讓紅色文化在三迤大地熱起來、火起來,呈現方興未艾的良好勢頭。在持續升溫的紅色文化熱潮拉動下,使更多的人從紅色記憶中尋找初心源頭,從而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執筆:寸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