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首批空戰勇士吳奇

作者:楊志軍    發布時間:2020-06-08    來源:百年潮
分享到 :

1927 年10 月13 日,吳奇出生在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吳家牌坊的一個書香門第。1944 年,新四軍抗大第九分校副校長馮定推薦其進入抗大五分校,從此吳奇走上了革命道路。

吳奇在抗大五分校知識青年學員班學習期間,因日偽“掃蕩”隨分校輾轉多地,生活十分艱辛,但既是學員又是校后勤處會計的吳奇卻毫不在意。1945 年9 月抗戰勝利后,吳奇隨新四軍第三師北上,任七旅十九團后勤處軍需助理。兩淮戰役后,三師奉命進軍東北。1945 年9 月28日,吳奇隨十九團從淮安徒步北上,於11 月25 日到達錦州附近,歷時近兩個月。吳奇隨部隊徒步行軍跨越了江蘇、山東、河北、熱河、遼寧五省,行程3000 裡。由於錦州失守,12 月1 日十九團進駐阜新炭礦病院,吳奇被調到旅部后勤部負責給養工作。

1946 年2 月13 日,林彪在彰武、法庫地區發動了秀水河子戰役。此役打得非常慘烈。吳奇所在的新四軍三師七旅官兵冒著零下30 多度的嚴寒,不斷沖鋒陷陣,鮮血染紅了白雪覆蓋的道路。戰斗從黃昏打到第二天上午,沒有機動隊,也沒有預備隊,最艱難的時刻,機關人員、炊事班等后勤人員都上了戰場。吳奇等機關人員隨阻擊部隊進至王家窩棚地區阻援,國民黨士兵用機槍向我方陣地掃射,危急關頭,吳奇拿起一支美式M3 沖鋒槍,趁著天還未亮迂回到敵身后,用沖鋒槍一陣掃射,敵機槍頓時啞火。吳奇大喊:“想活命的舉手投降,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六個國民黨士兵以為我軍已將其圍住,於是放下武器舉手投降。這次戰斗吳奇一個人活捉了六個俘虜,榮立個人二等戰功一次,后來這件事還被編入音樂話劇《遲來的紅五星》。

4 月18 日,四平保衛戰中,七旅奉命守備三道林子,這是四平側后之主陣地與制高點,扼四平的咽喉。按七旅首長指示,吳奇等作為第二批突擊隊,配合二十一團作戰。旅部參謀馬益德帶領吳奇等堅守前沿陣地,鏖戰至5 月19 日,部隊傷亡嚴重,后七旅奉命向長春、五常撤退。在戰地醫院,一個傷員報告旅部參謀馬益德,說如果不是吳奇在路邊發現他並背他回來,自己可能犧牲在路上了。這次戰役,吳奇再立二等功一次。

1947 年1 月,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部在哈爾濱成立培養駕駛員的汽車學校,從民主聯軍總后機關、各縱隊后勤機關抽調部分干部擔任學校領導,分管訓練、保障工作,吳奇進入汽車學校。11 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到汽車學校招收飛行員,吳奇體檢合格后入選。到老航校后,在四平解放戰、保衛戰、攻堅戰中屢立戰功的吳奇作為優秀干部被推薦到第三批學習。從此,吳奇開始展翅藍天,搏擊蒼穹。

第三批共46 名學員,吳奇與張洪清、宋亞民、王天保、朱學才等為一個互助學習小組,學校在第一批學員直飛高練的成功經驗基礎上,讓他們沿用了“三步並成一步走”的辦法強化飛行訓練。為了早日飛上藍天,吳奇在地面上反復熟悉起飛、上升等一系列數據,一有空就坐在練習器上一遍一遍地練習。為了使動作標准,他要麼找張洪清、要麼找宋亞民一起相互學習。為了防止動作過大、過粗,達到輕握駕駛杆的目的,吳奇所在的互助小組常常練到深夜。為了掌握更多的飛行技能,吳奇還利用休息時間爬到屋頂看地平線,目測高度,白天看飛鳥、夜晚看星星,來增加眼力。

由於學習刻苦,吳奇的飛行技能進步很快,負責飛行教學的教官對吳奇的訓練成績十分滿意,推薦他去試飛滑翔機。之后,學校派吳奇在內的八名優秀學員前往哈爾濱馬家溝跑馬場機場,主要任務是掌握滑翔機駕駛技術,為下一期的學員摸索經驗。當時,他們飛的是校自行試制、試飛成功的滑翔機,是有很大飛行意外危險的,但吳奇等人在教員鮑武生的精心教授下,很快掌握了飛行技巧。1949 年11 月7 日,吳奇以優異成績從航校畢業后,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驅逐機學校(1949年12 月20 日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航空學校)學習。

吳奇

1950 年6 月19 日,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吳奇結束在第三航空學校蘇聯噴氣式飛機的飛行訓練后,於8 月8 日隨所在的空軍第四混成旅駐防上海。空軍第四混成旅最初是准備配合陸軍和海軍解放東南沿海島嶼和台灣的,但成立后的第六天,朝鮮戰爭就爆發了。為了加強東北地區的防空力量,10 月27 日午夜,吳奇所在的空軍第四混成旅奉命移防東北,不久后改編為空軍第四師,駐在遼陽。方子翼師長率領吳奇他們接收了蘇聯空軍的一些裝備,進行改裝訓練和作戰准備。12 月4 日,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給空四師下達了作戰電令, 令全師以大隊為單位輪番進駐安東(今丹東)浪頭基地, 進行實戰鍛煉, 並指定從吳奇所在的十團二十八大隊開始。

二十八大隊十名飛行員,是我空軍最早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大隊。他們都是來自陸軍的優秀的年輕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英勇作戰精神﹔他們都是在老航校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掌握了飛行技術,飛過日制、蘇制活塞式飛機,在米格-15 噴氣式殲擊機上完成了中隊、大隊編隊和單、雙機空戰課目的優秀學員。這十位抗美援朝空軍首批勇士是:大隊長李漢(后任第四航校副參謀長)、副大隊長李憲剛(后任空十二軍副軍長)、中隊長趙明(后任空二軍副軍長)、飛行員張洪清(后任空三軍軍長)、孫悅昆(后任空軍指揮學院正師級研究員)、宋亞民(后任空十一軍參謀長)、褚福田(后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吳奇(1951 年10 月16 日空戰中犧牲)、趙志才(1951 年1 月21 日空戰中犧牲)、魏夢雲(1951 年10 月2 日空戰中犧牲)。

第三航校速成班一班飛行員畢業合影,二排右三為吳奇

12 月21 日,吳奇隨二十八大隊到達浪頭機場。在蘇聯空軍幫助下,二十八大隊制訂了實戰練習計劃。26 日,進行了第一次戰區航線飛行。28 日,開始擔負實戰鍛煉的戰斗值班,這是志願軍空軍第一次戰斗出航。當天下午,按協同計劃配合蘇聯空軍迎戰,但因經驗不足,未能發現美空軍飛機。此后,又有幾次戰斗出動,都未能與美空軍飛機直接交鋒。一連五天戰斗出動中,蘇軍前后編隊都將二十八大隊編隊丟在后面,等蘇軍打完了仗,二十八大隊連敵機的影子都未見到。原來,蘇軍飛行員有所顧慮,一怕承擔中國朋友損失的責任,二怕中國新手把他們當敵機打,三怕中國人搶功。

於是,二十八大隊飛行員要求單干。1951 年1 月1 日,方子翼師長請示上級后,和二十八大隊大隊長李漢研究了一個方案:在形式上,與蘇軍仍按協同計劃值班、出戰﹔但是,空中編隊當聽到我方通報敵我相距30 公裡及其關系位置時,便一面向敵機方向嚴密搜索,一面取500—1000 米的正高度差,區分好攻擊和掩護梯隊,飛向敵機,發現敵機后沖下去打一個攻擊即行退出,不戀戰。就這樣一仗一仗打,定能取得經驗,學會空戰。

1 月5 日,二十八大隊第一次執行該方案。當天上午發現敵機后,李漢即率隊隨蘇軍編隊加速前沖,但敵機迅速逃入黃海,雖未接敵,但二十八大隊真實地擺出了打的陣勢,等於實戰了一次,大家都非常高興。1 月21 日,二十八大隊同美國空軍打了第一次空戰,李漢在隊友配合下,擊傷敵機一架。

在初次空戰勝利的鼓舞下,二十八大隊情緒更高、信心更大。23 日,打了一次出色的反封鎖反轟炸的大空戰。當天,二十八大隊起飛作戰時,十多架美軍F-80 飛機躥到浪頭機場上空,封鎖跑道,壓制起飛,二十八大隊毫不畏懼,強行起飛反擊,編隊尚未集合就將敵機擊退,並追到新義州上空,同蘇軍一起與幾十架敵機戰斗了半個多小時。雖未擊落敵機,但收獲不小,支援了蘇軍,保衛了目標。

29 日午后,二十八大隊隨蘇軍出擊,李漢率8 機編隊飛抵定州,在戰友吳奇(2號機)等配合下,李漢(1 號機)擊落、擊傷F-84 型飛機各一架。李漢成為抗美援朝時期打下第一架美軍飛機的戰斗英雄。這次戰斗,開創了我志願軍空軍擊落美空軍戰機的先例,打破了美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51 年2 月2 日,吳奇所在的十團奉命回遼陽基地休整。2 月9 日,由在於空戰中表現英勇,吳奇獲二等功。3 月2 日,回遼陽基地整訓。9 月12 日后,十團、十二團一起進駐安東一線作戰,吳奇也再次前往。

9 月25 日起,空四師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空軍展開了多次激烈的大規模空戰。10 月5 日10 時11 分,十團團長阮濟舟率吳奇等駕駛20 架米格-15 戰機,在蘇空軍98 架殲擊機協同下,與敵20 余架F-80戰機在清川江橋東南上空展開空中激戰。此戰,吳奇擊傷美軍F-80 戰機一架。

10 月16 日8 時29 分, 空四師十團、十二團配合蘇聯空軍作戰, 吳奇等人駕駛36 架戰機進入新義州東南后,與美軍十余架F-86 打頭陣、B-29轟炸機尾隨的混合機群展開對戰。吳奇在掩護戰友岳昌明脫險的戰斗中擊落美軍F-86“佩刀式”戰機一架。

吳奇返航后,當地面人員前來提取射擊膠卷時,他再次接到指揮部起飛命令。14 點55 分,吳奇按指揮部命令隨中隊飛抵清川江上空迎敵,此時美軍156 架F-86 戰機與8 架B-29 轟炸機已開始在清川江附近轟炸掃射。進入戰斗隊形后,吳奇按大隊長李漢要求搜索前進,李漢話音未落,敵機已躥至我方機群上空,李漢見敵情突變,令編隊轉向東南方向前進,調整飛行方向、射擊角度后正面進攻。

“吳奇注意,正前方有敵機!”聽到大隊長李漢聲音后,吳奇看到六公裡外有十余架F-84 戰斗機正向自己正面扑來,高度在4000~6000 米之間,分為上下兩層推進。吳奇目測再有三秒鐘就可能發生兩機對撞,於是先敵開炮,三炮齊發,其他戰友也陸續開炮。敵機紛紛急轉,向西北逃躥。李漢命令各機拋下副油箱,加大速度爬高向敵機沖去。

美軍戰斗機群急轉后,再次扑來。在156 架F-84 戰斗機編隊面前,雖敵眾我寡,我軍空戰英雄無所畏懼,李漢下令:“一中隊攻擊!二中隊掩護!”並率先沖向敵機,吳奇緊跟著李漢扑了上去,敵機一下子四散逃離。

吳奇因急速俯沖,掉進了20 多架敵機的中間,幾架敵機馬上圍攏過來紛紛把機頭對准了他的飛機,他當機立斷,猛地一拉操縱杆,飛機急速向斜上方沖去,機身避過道道彈光。

拉升后,吳奇再度急轉,四架敵機似乎明白了,慌忙左轉。吳奇見敵機露出一個空當,便一個S 半滾沖了過去,順勢咬住一架敵機,雙方在幾千米的高空展開了追逐戰,終於吳奇把敵機慢慢地套入瞄准器的光環。

這時,四架敵機從尾后向吳奇包抄過來,機頭也對准了他的飛機。機警的吳奇再次先敵開炮,三炮齊發后一個躍升,敵機機槍瘋狂掃射的子彈緊擦著吳奇戰機的機尾飛過。

吳奇提高飛行速度,不料飛機失速進入螺旋,旋轉著快速墜向地面,但他異常鎮靜,終於在800 米高度時改出螺旋,再次將戰機向高空拉升。

敵機在戰友們的攻擊下,掉頭向東南方向飛去。吳奇又盯住一架敵機跟了上去,500 米、400 米、300 米, 他穩穩地將敵機套住,按下炮鈕,“咚!咚!咚!”炮彈從敵機機翼兩側飛速而過。

“吳奇!拉升、拉升……”耳機內再次傳來戰友岳昌明的聲音,吳奇看了看高度表,處於800 米的高度,急忙拉升后,再看岳昌明時,發現有3 架敵機將3 號機逯鬆亭團團圍住,吳奇隨即左轉去咬住圍攻逯鬆亭的敵機,正當他再次俯沖時,岳昌明戰機已從他頭頂呼嘯而過,吳奇在空中急剎后落到了岳昌明的后邊,隻見岳昌明加大油門向圍攻逯鬆亭的敵機左翼沖去。

十團一大隊與敵F-86 空戰圖

“岳昌明注意,你頭頂上有敵機。”吳奇話音未落,雲層高處再次躥出兩架美軍戰機直逼岳昌明戰機。吳奇立即右轉迎敵,兩機對視,敵先開炮,吳奇的戰機中彈。

吳奇再度拉升戰機,從雲層高處又接連躥出兩架敵機,吳奇射出三發炮彈后被敵機子彈擊中胸部,他一手捂著流血的胸部,一手緊握操縱杆,強忍劇痛駕機撞向敵機,包圍逯鬆亭的敵機被突如其來的撞擊嚇得慌忙逃躥。

吳奇再次拉動上升操縱杆,但被打掉機尾的戰機已無升力。

“回國,回國,我要回國。”無線電聲波裡傳來了吳奇微弱的聲音,在塔台擔任指揮的師長方子冀大聲喊道:“吳奇!吳奇!蹬左舵,左舵,向西南方向,西南方向是祖國、是祖國,東經116、北緯41度是首都、是北京……”

經丹東市浪頭鎮基干民兵晝夜搜索,第三天中午在興開嶺東北方向約五公裡的山坡上找到了吳奇的戰機——戰機水平翼脫落、尾翼被打掉,機身已完全被打壞。英雄的鮮血凝固在機艙,染紅了周邊的土地。

(本文得到吳奇烈士之子吳中直的大力支持和協助)

(作者:中共揚州市委黨史辦公室宣教處處長)

(原載《百年潮》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