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在這裡奠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百年回眸

作者:曹典    發布時間:2020-06-19   
分享到 :

一百年前,1920年6月,陳獨秀等在上海老漁陽裡商議成立共產黨組織。一年后,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望志路(今興業路)上的一棟石庫門房子裡開幕。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從此,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復興之路。

開辟理論陣地

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首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重視建立理論宣傳陣地和開拓新的出版事業。一系列開拓性的工作,加強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研究和宣傳,宣傳了黨的建設的基本理論,以此來武裝擁護共產主義的人們,並使黨建立在切實的布爾什維克化的思想基礎上。

1.1920年夏,在陳獨秀的領導下,社會主義研究社成立。該社是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和翻譯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組織。8月,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完整的中譯本。社會主義研究社還出版過《馬格斯資本論入門》《政治主義談》等書籍。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復旦大學陳望道舊居的《共產黨宣言》版本廳

2.《新青年》自19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8卷第1號起,成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刊物,刊載了許多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新青年》還開展過“關於社會主義討論”,刊文批判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錯誤思潮。該刊從第8卷第1號起增辟“俄羅斯研究”專欄,從多方面介紹蘇俄的情況和成就。

《新青年》刊載的李達文章《討論社會主義並質梁任公》

3. 1920年7月間,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霞飛路新漁陽裡6號(今淮海中路567弄6號)設立中俄通信社,由楊明齋負責。中俄通信社將來自蘇俄遠東各地、赤塔、海參崴、莫斯科等地的通訊稿和消息,以及英美報刊上的文章譯成中文,送往中國各地報刊,有力推動了對蘇俄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楊明齋

中俄通信社辦公室

4. 1920年9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新青年社。該社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公開的出版機構。新青年社總發行所設在法租界大馬路(今金陵東路)279號,對外營業。編輯部設在老漁陽裡2號陳獨秀寓所。新青年社成立后,除出版《新青年》雜志外,同時還出版《新青年叢書》。該社出版過《社會主義史》《階級爭斗》《勞動運動史》,重印過《馬格斯資本論入門》等。

新青年社總發行所舊址

5.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理論性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由李達主編。《共產黨》月刊共出版6期,每期發行約5000份。該刊立場鮮明地樹起共產黨的旗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進行了黨的基本知識的教育,從思想上統一了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認識,為正式創建中國共產黨奠定了思想基礎。

《共產黨》月刊

6. 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輿論陣地。1920、1921年期間,《覺悟》刊登了不少有關社會主義理論的譯著,如施存統翻譯的《見於〈共產黨宣言〉中底唯物史觀》,陳望道翻譯的《勞動運動通論》等。《覺悟》譯載過許多介紹蘇俄現實情況的文章和俄羅斯進步文學作品。《覺悟》每天出版,發行量在數萬份以上,面向社會各界,影響極為廣泛。

上海民國日報社所在地周邊今貌(今河南中路近泗涇路處路西一帶)

(來源:《黨史信息報》2020年6月10日第14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