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承和弘揚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價值基因

作者: 王佩軍    發布時間:2020-06-28   
分享到 :

[摘 要] 從總體上看,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集中體現在重要人物(人)、重要事件(事)、重要遺址舊址(物)和重要文化形態(魂)四個類別,具有規模體量大、內容豐富多樣、與黨的現實工作對應性強等特點,不少方面的首創性、唯一性和持續性,在黨史、新中國史乃至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傳承和弘揚其蘊含的價值基因,是繼往開來、深化“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方面。

2007年7月12日,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在視察虹口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魯迅紀念館和曲陽社區文化中心等后,飽含深情地說:“我是踏著魯迅的足跡來到虹口的。虹口是文化大區,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近代歷史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是進步文化的策源地,可以說歷史積澱深厚。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精神,是歷史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2019年第二屆上海進口博覽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上海時指出,上海是我們黨的誕生地,黨成立后黨中央機關長期駐扎上海。上海要把這些豐富的紅色資源作為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切實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奮勇爭先、走在前列。這些論述為我們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蘊含的價值基因,落實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教育要求,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概況

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上海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紅色文化資源。中國共產黨創建在上海,早期黨的領導機關組建並長期設立在上海,紅色基因與紅色文化稟賦鑄造的無產階級政黨品性魂魄在上海,大量革命家、革命活動孕育的革命精神內涵在上海。從紅色文化發生發展的視角看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虹口是中共誕生地之一和初心形成地之一。

本文“虹口紅色文化”是指1920年前后至新中國成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共產黨員、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先進文化實踐及社會形態在虹口的變革過程。從總體上看,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集中體現在重要人物(人)、重要事件(事)、重要遺址舊址(物)和重要文化形態(魂)四個類別,具有規模體量大、內容豐富多樣、與黨的現實工作對應性強等特點,其首創性、唯一性和持續性,不少方面在黨史、新中國史及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虹口提出的“文化三地”是對虹口文化資源的總結,紅色文化是虹口“先進文化策源地”的重要內容,是先進文化激蕩的產物,是先進文化的核心組成﹔其孕育與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密不可分,離不開文化名人的推波助瀾與積極演繹。

(一)重要人物(人)。主要是三部分:一是陳獨秀、瞿秋白、周恩來、劉少奇、王荷波、李維漢、俞秀鬆、羅亦農、趙世炎、楊殷、陳雲、鄧小平、郭沫若、茅盾、馮雪峰、金維映、王孝和、李白等一大批在虹口工作和戰斗的共產黨人﹔二是魯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葉聖陶、夏衍、馮雪峰、丁玲、沈尹默、蔣光慈等一大批長期在山陰路、長春路、溧陽路、多倫路生活和寫作的文化名人。三是魏金斯基、馬林、內山完造、中西功、尾琦秀實、佐格爾等國際人士。

(二)重要事件(事)。赴法勤工儉學、中共四大召開、五卅慘案、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遠東反戰反法西斯大會等。其中,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是虹口紅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是虹口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上海成為黨的誕生地的支撐性因素之一。中共四大提出解決革命領導權和階級基礎問題,推動了工農運動和國民革命走向高潮,其中把馬克思主義與國情結合而確定“黨的工作群眾化”的基本路徑,不僅促進了中共從知識分子小團體轉為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政黨,而且加快了黨員發展的速度,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開時,黨員已從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時的994人發展到57967人。某種意義上,中共四大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推向了新階段。

(三)重要遺址舊址(物)。自1920年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前后至新中國成立,無數共產黨人在虹口這塊熱土上英勇斗爭,留下了大量的印痕,成為虹口最珍貴的紅色文化遺產。這些紅色遺址遺存主要分布於四川北路、提籃橋一帶,規模體量與黃浦區、靜安區相當,使虹口成為上海紅色文化資源三個重點區之一。據本世紀初統計,虹口各種遺址遺跡、名人故居、優秀建筑有283處。2011年虹口民主革命遺址普查,主要革命遺址51個,其他相關遺址53個,共計104個遺址。2013年6月中共黨史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重要革命遺址通覽》收錄虹口重要革命遺址31處,主要包括中共四大紀念館、“左聯”紀念館、魯迅紀念館、李白烈士紀念館4處重要紀念場館,中共四大遺址、上海總工會辦公機關遺址、中共中央聯絡機關舊址、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遺址、中共上海區委(江浙區委)機關舊址、中共江蘇省委舊址、“左聯”成立大會會址、“左聯”常委會會議舊址、中央特科武器儲存處遺址、中共塘沽路秘密電台舊址、創造社舊址、太陽社舊址以及眾多的名人故居舊居等﹔同時,還列出虹口一批沒有挂牌和有待考証的遺址故居,如東余杭路530號宋慶齡出生地宋氏老宅、岳州路254弄7號陳獨秀最后被捕地和254弄臨街岳州路小學金維映居住工作地等。

(四)重要文化形態(魂)。虹口紅色文化精神集中體現在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新文化運動及赴法勤工儉學、黨的建設、城市革命斗爭等歷史功績之中,表現為革命實踐過程和不同的文化形態。如百年前,中華民族精英睜眼看世界,先后從北外灘及其周邊碼頭出發赴美赴日赴法﹔推動中共不斷壯大發展的 “槍杆子”(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筆杆子”(“左聯”與左翼文化運動)、“刀把子”(第一個黨內懲治腐敗文件等)在虹口的孕育、提出和實踐﹔中共組織的遠東反帝反法西斯大會及成立遠東反戰同盟中國分會等活動,展示中共早期的國際舞台身影﹔國歌旋律的誕生、國旗五星紅旗圖案的設計、國徽的制作等不無巧合集聚虹口,具有廣泛的影響。尤其是“左聯”作為中共領導、以魯迅為旗手的第一個革命文學團體,揭開無產階級先進文化的新開端,具有世界影響力﹔左翼文化運動開創中共領導文化工作的先河,激揚革命文化的旋律,展示中共社會影響力,培養一大批思想理論、文藝工作領導骨干和革命者,“中國魂”魯迅精神、魯迅文化更是影響至今。

二、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價值基因

(一)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黨建基因。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著黨的建設的重要經驗,主要體現在加強黨的領導及組織、宣傳、統戰、紀檢等黨內工作方面,也體現在工青婦群眾工作、文化工作、社會工作、軍事工作、隱蔽斗爭等具體方面。

一是主體意識。中共四大提出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意味著中共在當時國民革命大潮和國共合作中已不願意自身被同化削弱或邊緣化,而自覺加強黨的建設、強化黨的領導和革命主體作用。這種舍我其誰的主角意識與獨立性,彰顯了中共對民族命運和革命發展的責任感與擔當意識。

二是群眾路線。中共四大提出工農聯盟與階級基礎問題,途徑就是“黨的工作群眾化、社會化”,走出書齋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把群眾理念落地為實踐,“使黨走上領導群眾的路上去”,可視為走群眾路線的起源。雖然毛澤東作為籌備“四大”的中央秘書因故沒參加中共四大,但他最早領會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和群眾路線精髓,為后來走出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認識基礎。而中共四大前后工會、婦女、青年組織等發展壯大也是意義深遠。

三是黨建引領。中共四大開拓了黨的組織建設“頂天立地”新空間,即黨的最高領導“委員長”改稱“總書記”,組織建設重點從地方組織建設轉移到支部建設上來,基層“黨小組”改為“黨支部”,並對黨支部設置原則、職責任務及活動方式做出具體規定,奠定了黨支部制度基礎,連同“一切工作歸支部”的提出,使得黨的基層執行力、戰斗力有了體制機制保証,成為中共黨建的重要特征及“支部建在連上”的認識源頭。而中共早期最大地方黨組織中共上海區委(江浙區委)、江蘇省委及組織科運作,也為后來中共地方黨組織建設積累了經驗。

四是文化動員。早期中宣部曾設在羅浮路、四川北路1649弄安慎坊32號,中央文委、“左聯”、左翼文化運動及大批文化名人、出版機構、出版物等在虹口。尤其“左聯”及左翼文化運動,除產生巨大革命文學成果和文化價值外,還有中共對社會進行文化動員和社會運作及情報收集的革命實踐,體現在文化主張、政策、組織、活動、人才等方面,體現在把握社情、運作社團、干預社會、整合力量的實際效果上,取得文化思想戰線和社會動員的勝利,動員起大批革命后備軍和同情者,培養出大批思想理論、文學藝術骨干和江上青、宣俠父、谷景生、童長榮等革命志士。

五是凝心聚力。針對德國納粹上台和日本侵佔東北的國際形勢,1933年9月30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霍山路85號組織召開遠東反戰反法西斯大會,世界反帝大同盟組織幾十個國家代表參會,宋慶齡、馮雪峰負責籌備,宋慶齡主持並做報告,毛澤東、朱德發來賀電,推舉毛澤東、朱德、魯迅、高爾基等為會議名譽主席,成立遠東反戰同盟中國分會,推舉宋慶齡為分會主席,通過反法西斯反白色恐怖反圍剿的宣言、決議和抗議書。這是中共第一次領導召開的國際會議,宣示了作為革命黨的中共反對法西斯等的立場和世界影響力,展示了中共實現共產主義、胸懷世界和平、關注人類命運、凝聚進步力量的政治追求,也是中共最早的國際統戰實踐。

六是紀律保証。1926年8月4日,中共四屆中央擴大會議從上海虹口向全黨發出《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這是中共第一份反腐敗文件,開創中共從嚴治黨的先河。首屆中央監察委主席王荷波曾是虹口第一個黨小組的重要成員、第二任中共上海區委委員長,他從虹口黨小組、上海區委和三次武裝起義的革命實踐中獲取必須從嚴治黨的最初認知。山陰路69弄69號、70號作為中共上海區委機關舊址,對中共早期紀檢監察制度孕育具有特別意義。歷屆中共紀檢監察機構主要負責人中,王荷波、劉少奇、李維漢、陳雲、喬石和尉健行等6位有在虹口從事革命活動的經歷。

(二)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紅色基因。我們黨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紅色基因始終在傳承和光大。從黨性的角度理解,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價值主要包含人民性、革命性、組織性、紀律性、文化性、開放性等基因密碼。而這些主要孕育自虹口的紅色基因密碼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重要的源頭活水,也為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政再到新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般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人民性是指把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起點和共建共享的現實實踐。人民既是革命者的服務對象,也是革命者依靠的基本力量。革命性,就是與時俱進的反帝反封建反圍剿,反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軟弱性,始終保持自身的清醒和戒驕戒躁積極進取的品性。組織性,就是堅持黨領導一切原則,聽黨的話跟黨走,統一思想,步調一致。紀律性,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角度不斷完善客觀制度體系,加強主觀自覺防范意識,保持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文化性,就是在於崇尚文化的自信、認同、地區魅力價值,不以發展紅色文化帶來多少經濟效益為評判﹔在於樹立“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精神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信念﹔在於不斷加強學習教育和推進文化發展,努力在不斷提高我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同時積極改造我們的主觀世界。開放性,就是學習前輩們向所有社會階層爭取進步人士的支持、向國內外各種進步力量開放革命事業的精神,最大可能爭取支持,集聚資源。

三、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開發與傳承

近年來,虹口區委、區政府立足“文化三地”,把視野放在新時代“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和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歷史文化情懷打造“文化強區”,推進“黨的誕生地”宣傳發掘工程、“虹口記憶”工程及文明創建實踐活動,強化黨史“存史資政育人”作用和紅色文化保護利用,打造核心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經濟社會高水平高品質發展,在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社會共識、強化意識形態、擴大區域影響等方面形成特點和優勢。

(一)對黨史和紅色遺址遺跡的挖掘保護研究。組建虹口紅色文化專家委員會及研究團隊,圍繞虹口黨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推出一批理論研究成果和黨史文化圖書,推進“四大”紀念館創建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改陳布展、“左聯”會址紀念館修繕及展陳更新,組織中共紀檢監察制度孕育與上海、“睜眼看世界、啟航北外灘”紀念赴法勤工儉學百年、支部建設等研討會,並在南湖革命紀念館等“長三角地區紅色場館聯盟”場館巡展,修繕景雲裡、春陽裡及瞿秋白、沈尹默故居等紅色遺址,完成“國旗廣場”命名和紀念塑像建設等。其中,地處山陰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內的虹口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建設引人注目。這裡,紅色文化遺址遺跡集中稠密,擁有大量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優秀歷史建筑,歷史遺跡保存較好,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滄桑感。具體范圍從武進路至甜愛路,長約2000余米,從四平路溧陽路、海倫路至寶山路、同心路、東江灣路,寬約1000余米的2平方公裡的空間,紅色遺址多達49處,呈現三個特征:一是集聚性(49處,其中重大事件發生地2處、重要活動場所29處、故居舊居18處)﹔二是多樣性(聚會、秘密會晤、出版、劇社、講座、展覽、故居舊居等)﹔三是唯一性(紅色文藝源頭:“左聯”“社聯”、劇目聯、美聯等)。同時,“四大”“左聯”、魯迅、李白烈士等紀念館四點聯動,遙相呼應。

(二)對紅色文化的開發利用。圍繞培育一批紅色文化創意及展示品牌、打造一批重大活動項目,虹口紅色文化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場所、重要精神在諸多經典文藝作品和銀屏舞台廣為傳頌。建立紅色文化宣講團,開展群眾性主題尋訪和社區校園經典誦讀活動,組織長三角紅色文化系列聯展巡展活動,組織“魯迅文化周”系列活動和大型原創情景劇《魯迅在上海》演出,拍攝《紅色足跡》系列微視頻和《海派文脈·虹口三地》,培育“張家禾傳講工作室”品牌,開發“魯迅小道”“四川北路城市斗爭路”等紅色游覽線,制作“黨的紅色文藝源頭”地圖等。新的形勢下,虹口紅色文化挖掘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在打造國內外有影響力顯示度的核心文化品牌、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提高合作共贏水平等方面,正做出新的努力和探索。

(三)傳承和弘揚虹口黨史及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實踐。上海作為中共建黨之地、最初活動之地、早期中樞指揮系統所在地和紅色文化的源頭,對中共早期革命實踐發展壯大、對中共革命建設的文化自信塑造,具有革命聖地和精神家園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虹口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價值基因是歷史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弘揚和傳承虹口紅色文化的價值基因,對我們深化“四史”學習教育,秉持黨的革命精神血脈,堅定初心使命與理想信念,打造虹口建設發展新形象,鑄就新的時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價值和現實的意義。

一是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旋律,傳承弘揚虹口紅色文化基因、精神密碼,不斷從中汲取虹口新一輪發展的勇氣、智慧和力量﹔二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既胸懷遠大,又腳踏實地,攻堅克難,滾石上山,進行魯迅所說的“韌的戰斗”﹔三是堅持創新開放的方式方法,不斷發展和完善虹口的特點特征特色,不斷形成虹口的新品牌新優勢新傳奇﹔四是堅持以人為本,走群眾路線,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不斷凝聚起推動虹口高質量、高標准、高水平開發建設發展、整體再上新台階的磅礡力量。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委黨史辦公室主任)

(來源:《上海黨史與黨建》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