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策略初探

作者:劉亮    發布時間:2020-07-02   
分享到 :

摘要: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個外文版本(英譯本)於2019年4月正式出版。筆者作為英文定稿人全程參與了這項工作。根據筆者的實踐介紹了翻譯該書的指導思想,歸納了翻譯過程中的重點、難點,著重分析了相關翻譯策略的應用與選擇,提出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構建國家政治文獻的翻譯觀。

一、引言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錄了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1月以來有關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的85篇文章,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命運前途的重大課題,為新時代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該著作的第一個外文版本(英譯本)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英文翻譯組從2018年11月開始翻譯,最終於2019年4月正式出版發行。

該書英文版出版發行有助於國外讀者深入了解習近平關於“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的理論思考,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實現途徑,對深刻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的豐富內涵和我國外交方針政策具有重要意義。此外,2019年9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在多哥國民議會大廈主持“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法文版首發式”。同年12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長冷溶分別在贊比亞和加納舉辦《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發布會。這一系列活動同《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文版一道,推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的有效傳播。

筆者作為《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的定稿人,全程參與了該書翻譯、修改及定稿工作。本文將結合具體譯例闡述翻譯思想、重點難點及翻譯策略的選擇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中央文獻翻譯工作應在國家政治文獻翻譯觀的指導下與時俱進,以適應新時代對外翻譯與傳播的需求。

二、翻譯的理念和重點

1翻譯的指導思想和目的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之后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我們始終秉承著一個目的,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如何傳播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我們始終牢記一個精神,那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習近平,2018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也依托中央文獻翻譯的基本原則與規律,使該書譯文具有歷史文獻價值,經得起理論界的檢驗,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理論發展、政策發展提供權威性依據(李鐵軍,2018)。

2翻譯的重點和難點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根據本書的文本特征和中央文獻翻譯的特點,把翻譯重點放在了中國元素的闡釋方面,努力使中國元素的譯文既有本國特色又符合國際傳播規律(黃友義、黃長奇、丁潔,2014 )。一是充分體現中國智慧的特色術語。術語是專門用途語言中專門知識的語言表達,是人類科學知識在語言中的結晶(殷健、馮志偉,2019),通常起到確定、積累、傳遞知識等語言及社會功能( 孫寰,2014 )。中國政治術語是中國政治領域所使用的表達專業概念的約定性符號,既可以是詞,也可以是詞組( 馮雪紅,2014 )。在《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中,有大量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政治理念等特殊術語,還有大量的俗語諺語、成語詩詞等。這些獨特的思想精神和語言形式,充分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一向是我們翻譯時的關注點﹔二是充分考慮中國方案的闡釋語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此背景下,做好中央文獻外譯也必然要以融通中外為旨歸。而要做到融通中外,就需考慮我們譯本的闡釋語境,或曰讀者群體。隻有在保証中央文獻外譯政治性和忠實性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具體的闡釋語境,才能更好的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在本書中,中國向國際社會提出了一些建議倡議,闡述了中國的主張,表達了中國的觀點。在譯文中,所有這些應對全球性難題的中國方案,必然要適應國際社會的話語環境,要讓外國受眾“聽得清、聽得懂”,最大限度地消除國際社會誤讀,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

以上兩點也是我們在翻譯中最大的兩個難點,因為我們要內外兼顧。一方面,對內而言,中國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需要在譯文中展現出中華文明與眾不同的特點,使國外受眾能夠通過閱讀譯文了解中國文化與中國政治理念﹔另一方面,從對外的角度出發,我們的譯文表達必須充分適應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不斷發展的趨勢,做到與時俱進,符合時代訴求。隻有把內外兩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習近平,2018)。

三、翻譯策略的選擇與操作

針對以上兩大翻譯重點、難點,我們在翻譯中必須結合具體內容,綜合考慮翻譯語言表述上的忠實度與靈活度問題,靈活運用翻譯學上常用的三組翻譯策略(直譯&意譯、異化&歸化、語義翻譯&交際翻譯),在譯文中處理好充分體現中國智慧的特色術語,同時充分考慮中國方案的闡釋語境。

直譯也稱字面翻譯,指在遵循從譯出語文化的前提下,依原詞字面意義直接進行翻譯﹔意譯與直譯相對,就是根據源語的含義進行的翻譯,將大意表達出來即可( 梁林歆、許明武,2017 )。歸化和異化有翻譯理論家韋努蒂(Venuti)提出,作為兩個對立的翻譯策略,歸化是指以目標語讀者或文化為旨歸,採用目標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傳遞原文內容﹔而異化則指以源語文化或讀者為旨歸,翻譯中採取原文表達方式來傳遞原文內容。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則是翻譯理論家紐馬克(Newmark)的核心翻譯思想,“語義翻譯是譯文與原文的形式更接近,如果原文語言與譯文語言規范差別不大,還要保留原文用於強調的詞的位置。交際翻譯則是重新組織句法,使譯文流暢地道”(林小芹,1987)。下文將在上述三組翻譯策略的指導下,結合具體翻譯實例進行詳細說明。

1體現中國智慧的特色術語

1.1古代哲學思想的翻譯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其實與中國古代先賢們倡導的一些哲學思想具有共同的地方,如書中多次提到的“協和萬邦、天下大同、和而不同、以和為貴”這幾個重要概念分別出自中國古籍《尚書》、《禮記》、《論語》。這些來自於三千年前中國的政治思想,與當今社會普遍認同的“和平、和諧、多樣化”其實是相一致的。單從文字上看,這幾個都是四字詞語,是非常典型的中文表達形式,簡潔緊湊,鏗鏘有力。在翻譯時我們並沒有過分強調譯文在形式上的整齊劃一,採取完全字字對等的直譯方法,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如何突出表達出這些概念的核心思想上,即英文中的“和平、和諧、多樣化”,從而使譯文在表達原文語義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翻譯的交際效果,更利於國外受眾的接受。

(1)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兼愛非攻”等理念。

The Chinese nation has,since time immemorial,held in great esteem the ideas of regard peace as most precious,of harmony in diversity,of peace among all nations,and of universal love and non-aggression.

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國世代相傳。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passed on ideas such as Regard peace as most precious,seek Harmony in diversity,Replace weapons of war with the jade and silk of peace,and pursue Harmony under Heaven.

1.2漢語特色表述(俗語諺語、成語詩詞)

漢語中獨具特色的俗語諺語、成語詩詞等,也是翻譯中的硬骨頭。比如說,“摸著石頭過河、打鐵還需自身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俗語諺語都非常簡練、非常形象化,且涉及的內容也為人類共享概念,可以為國外讀者所理解接受。因此,在翻譯中我們更傾向於採取直譯或語義翻譯的策略,讓國外讀者直接體會中國俗語諺語中的趣味性和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可體會出我國領導人話語的特征。

(2)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探索前進,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As a Chinese saying puts it,we have been 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for the stones.By continuously deepening reform andopening up,exploring new ground and forging ahead,we have established and further develope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我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

As I have said before,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steel.

(4)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讓人民切實感受到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

We often say that clear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as precious as mountains of silver and gold.With this in mind,we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growth,promote green,low-carbon,and circular development,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with blue skies,green lands,and clear waters where our people can enjoy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realized through development.

漢語中的成語詩詞,特別是詩歌翻譯,歷來就是翻譯中難以跨越的一條鴻溝。中文詩詞不僅修辭手法多變,同時還講究格律,本身具有非常獨特的音韻美。有時,還有藏頭詩這種巧妙的語言形式,如“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這句稱贊廈門的詩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把其中的“廈”和“門”直譯為“大廈”和“大門”,而隻能把兩句話結合起來,把廈門這座城市的含義翻譯出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的翻譯也是注重內在含義的表達,把形式放在了次要位置。當然,這些譯文相對也有不足,它們在很大程度上都缺少了中文的韻律美,這也是我們翻譯中留下的遺憾。

(5)廈門自古就是通商裕國的口岸,也是開放合作的門戶,正所謂“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

Xiamen has been a bustling trading port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a gateway for China’s opening up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Embracing the vast ocean,the city has hosted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6)“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The ocean is vast because it admits all rivers.

(7)秋冬之交是個多彩的季節。“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Beijing is full of vibrant color in the shift from autumn to winter,as described in the Chinese poem:Water clear and mountainsbright;frost clings to grass at night;trees are thick with scarlet leaves;while some shine yellow in the light.

2關於中國方案的闡釋語境

語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語境即指語言使用的上下文,而廣義的語境則還包括語言以外的空間、時間等自然和社會環境(李雪微,2019 )。在翻譯中的我們不僅需要考慮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使譯文表達准確,也要考慮譯文的使用或接受語境,使譯文在表達准確的基礎上達到恰當的效果。因此,在翻譯有關中國方案、中國提出的國際倡議和對外交往思想時,我們也需要充分考慮到相關的國際語境,讓中國方案的話語表述完全融入到國際語境之中去,避免歧義甚至消極意義的產生。如下例所述:

2.1“一帶一路”譯文的變化

最初“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採取的是直譯One Belt and One Road,形式上完全對等。“一帶一路”在中文中朗朗上口,表達效果非常明顯,但是如果字字對等翻譯成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就過於拘泥於形式,過於強調“一”。實際上,這個譯文對應過來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是“一條腰帶和一條路”,譯文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們現在統一採用的譯法是Belt and Road,第一次出現時還要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全稱說明清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從英文的strategy(戰略)變化為initiative(倡議)。從英文表達效果來說,這是一種從國家行為到國際倡議的轉變,表現出中國更加開放、包容的一種姿態。所以,現在“一帶一路”的英文就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縮寫為BRI。

(8)a.“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not an empty slogan.It composed of visible and tangible measures that will bring real benefits to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Both the BRI and the AIIB are open initiatives.We welcome all countries along the corridor and throughout Asia to participate,and are also waiting with open arms to welcome any of our friends and partners around the world that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these great undertakings.

b.“一帶一路”倡議(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不提倡)

2.2“大國外交”的翻譯誤區

大國外交、新型大國關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倡導“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提起大國,很多人會想到great power的譯法,但是我們卻需要避免使用這個譯法,因為這個詞代表著強權。20世紀初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就用的這個詞,還有當年兩極世界時期蘇聯、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用的也是類似的表述superpower。我們現在採用的譯法是major country,表達的是“主要國家”的含義,這也是一種平實、客觀、中立的敘述,避免了一種咄咄逼人、高高在上的態勢。這種表述就契合了“大國外交”“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精神。

(9)a.要加強黨中央對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准確把握當前國際形勢發展變化,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We must strengthen the Party’s centralized,unified leadership over foreign affairs work.With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we should determinedly pursue progress and innovation,strive to make new advances in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realizing the Two Centenary Goalsand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b.大國外交(great-power diplomacy)(不提倡)

2.3“正確義利觀”和“五通”的翻譯

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正確義利觀。正確義利觀繼承了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在翻譯“正確義利觀”這一概念時,我們強調的還是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採取了名詞的形式,避免在譯文中使用動詞,避免出現過於主觀、主動的表述。

(10)a.中國將毫不動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秉持正確義利觀,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始終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China will maintain it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and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strategy of opening up.We will uphold the right approach to justice and the pursuit of interests,promote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entered on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and always remain stalwartsupporters of shared development and defenders of world peace.

b.正確義利觀(uphold justice while pursuing shared interests;maintain balance between justice and one’s own interests)(不提倡)

“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而“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容。“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文五個短語中都以“通”字結尾,反復出現了五次﹔但在英譯文中卻隻用了一個connectivity。盡管形式上不盡相同——中文喜歡重復、英文卻盡量避免重復,它們卻都是為了突出強調“互聯互通”的核心概念,這正是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在表達方式上的截然不同的一點。

(11)總結經驗、堅定信心、扎實推進,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We need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s so far,firm up our confidence,and solidly adva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We should focus on connectivity in policy,infrastructure,trade,finance,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on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cooperative networks,new modes of cooperation,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platforms;and on joint efforts to build a green,healthy,knowledgeable and peaceful Silk Road.Like driving a nail in with a hammer,we must persistently push the BRI forward step by stepand ensure it benefits all people along its routes.

綜上所述,翻譯策略的應用和選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絕不能固守陳規,而是需要根據文本的內涵、語境的變化進行適時調整,究竟採取哪一種翻譯策略,最終還是要由譯文的傳播效果來決定。

四、構建新時代國家政治文獻翻譯觀

然而,究竟如何實現最佳的譯文傳播效果,如何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卻不能僅僅局限於從翻譯學層面,局限於翻譯策略的技術分析。通過《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其他重要中央文獻的翻譯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作為國家政治文獻的翻譯集體,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維度、更寬的一個視野來考量我們的翻譯工作,我們將之稱為國家政治文獻翻譯觀,具體歸納為三點:一是培養開放共享的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全球性的理念,是為了應對全球性的難題﹔當我們在翻譯中國的治國理政思想理念和政策方針時,除了做足筆下的文字功夫,更要放開胸懷,在心中牢記“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平等分享”這樣一種開放的姿態。二是樹立起受眾意識。受眾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忽視的翻譯的最終落腳點,尤其對於中譯英、中譯外來說,這是一種把自己的母語翻譯成外語的過程。作為譯者,我們不僅需要學習受眾的語言,更需要關注和了解他們的文化和思想意識。我們譯者不是簡單的文字的搬運工,而是原作與受眾之間的一座溝通的橋梁。三是立足於傳播中國話語。衡量翻譯實效的標准就在於——我們的譯文能否真正實現中國話語的有效傳播,從而讓國外讀者能夠理解我們的譯文、讓國際民眾接受中國觀點、讓國際社會最終欣賞中國概念,讓中國的聲音聽得見、聽得清、聽得懂,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政治對外話語體系。

五、結語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深刻闡釋了習近平主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外交思想的重要依托。通過該書的英譯出版可以使國際社會更加清楚、准確的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基本內容,對於構建積極的中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筆者翻譯的經歷和一手資料為依托,討論了《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翻譯的基本理念、重點、難點,並結合具體譯例探討了翻譯中的策略選擇與操作。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本書及多年中央文獻翻譯經驗,提出了“國家政治文獻翻譯觀”的理念。總之,新時代對我們政治文獻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不僅需要牢牢掌握、靈活運用各種翻譯策略和技巧,同時還要秉承政治文獻翻譯觀,不斷加強學習,從而真正實現“更好向世界介紹新時代的中國,更好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讀懂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2019)。

參考文獻

[1]馮雪紅. 2014.論中國政治術語英譯再創建的三個維度[J].上海翻譯,(1):58-61.

[2]黃友義,黃長奇,丁潔. 2014.重視黨政文獻對外翻譯,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J].中國翻譯,(3):5-7.

[3]李鐵軍. 2018.構建適應當代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的譯者知識體系——以黨的十九大文件翻譯為例[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8-16.

[4]李雪微. 2019.語境在翻譯中的功能研究[J].傳播力研究,(10):208.

[5] 梁林歆,許明武. 2017.基於《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的時政文本英譯探析[J].語言教育,(3):54-59.

[6]林小芹. 1987.紐馬克論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J].中國翻譯,(1):50-51.

[7] 人民網. 2018.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DB/OL].

[8]孫寰. 2014.術語的社會功能[J].理論月刊,(3):65-68.

[9] 習近平. 2018.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0]習近平. 2019.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1] 新華網. 2019.習近平致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的賀信[DB/OL]. 

[12]殷健,馮志偉. 2019.基於知識本體的術語界定——馮志偉教授訪談錄[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132-136.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六研究部)

(來源:《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