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進一步豐富黨史教育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7-29   
分享到 :

2020年,四川省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宜賓市委黨校在堅持並繼續做好宜賓市、縣兩級黨校對黨員干部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培訓的同時,聯合制發《關於在黨校黨史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做好黨的地方歷史教育的意見》,進一步豐富和補充黨校黨的地方歷史教育,增強黨員干部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一、列入課程,保証教學安排。組織開發宜賓地方黨的歷史系列課程,通過精選講題、教學示范、觀摩試講、打磨講稿等環節把控課程質量,並將通過審定的課程列入共享課程庫。全市各級黨校把黨的地方歷史教育作為黨校學員黨性教育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課程庫推薦課程,針對不同學制的班次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

二、挖掘資源,開發校本教材。加強室(市委黨史研究室)校(市委黨校)聯動合作,對宜賓地方黨史資源進行系統挖掘和整理,聯合編制適合於干部教育培訓的黨的地方歷史教材、通俗讀本、講義、課件視頻等,更好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功能。目前,已謀劃和開展《紅色宜賓》革命題材系列微視頻的拍攝,啟動資料收集和編創工作。

三、整合力量,建強師資隊伍。從全市市、縣兩級黨校和黨史系統進一步加強黨的歷史教育師資隊伍的培育和篩選,同時,充分挖掘社會教學和研究資源,聘請政治素質好、宣教能力強的高校、中小學的專業教師,熟悉黨的地方歷史的文史愛好者,以及基層黨史黨建工作中的“行家裡手”參與授課,建立動態兼職師資庫,有效保障和推進黨的歷史教育。

四、創新形式,增強教育實效。將黨的宜賓歷史教育深刻嵌入到該市黨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既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又突出主題,開展專題學習研討,在課堂教育中引入綜合課程+專題課程的多元課堂模式。同時,結合實際和新的時代特點,創新教學形式,採取主旨報告、主題觀摩、專題講座、現場參觀、活動體驗等各種方式,增強黨史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五、創建載體,優化教學環境。宜賓市、縣兩級聯動,加強黨史宣傳教育陣地建設。採取點面結合、梯次推進的方法,創建一批黨的地方歷史教育現場教學點。同時,注意發揮趙一曼故居和紀念館、朱德舊居、李碩勛故居和紀念館、余澤鴻故居、青峰寺革命烈士紀念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等的黨史教育、熏陶作用。

(四川省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