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問答(151-200)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8-25   
分享到 :

151.在華中抗日根據地,劉少奇曾兼任哪個報社社長?

答:《江淮日報》。

152.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抗日救亡協會是何時成立的?

答:1937年11月。該協會把一大批文學家、藝術家、社會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組織到抗日的文化活動之中。在此基礎上於1938年成立了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抗戰聯合會,后改名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

153.到1938年春,八路軍各部在山西建立了哪幾個戰略支點?

答:第一一五師一部依托五台山建立了晉東北的戰略支點﹔第一二〇師依托管涔山建立了晉西北的戰略支點﹔第一二九師依托太行山建立了晉東南的戰略支點。到1938年春,第一一五師另一部依托呂梁山建立了晉西南的戰略支點。這就為開展華北敵后游擊戰爭,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創造了前進的戰略基地。

154.八路軍開辟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是哪個根據地?其形成標志是什麼?

答:晉察冀邊區。1938年1月,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河北阜平隆重召開,民主選舉產生了抗日民主政權—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標志著八路軍開辟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形成。

155.1938年1月,誰接替張浩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委員?

答:鄧小平。

156.哪次戰斗被日軍統帥部稱為八路軍“典型的游擊戰”?

答:神頭嶺戰斗。這次戰斗是八路軍繼平型關、廣陽伏擊戰之后進行的又一次較大規模的伏擊戰。

157.神頭嶺戰斗獲得了哪些戰果?

答:在神頭嶺戰斗中,第一二九師共斃傷日軍1500余人,俘8人,繳獲長短槍550余支,擊斃與繳獲騾馬600余匹。

158.較早全面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是哪部歷史文獻?

答:1938年3月,澳大利亞人田伯烈編的《外人目睹之日軍暴行》一書,是較早全面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文獻。

159.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所犯罪行有哪些?

答: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無數婦女遭到蹂躪殘害,無數兒童死於非命,南京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毀壞,大量財物遭到掠奪。侵華日軍一手制造的這一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慘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三大慘案”之一,是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

160.為什麼說南京大屠殺不容否認?

答:“二戰”后,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及中國政府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認真查証和確認,以及大量文獻檔案、目擊者、受害人提供的人証和物証,充分地証明,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有計劃、大規模的集體虐殺,每次慘遭殺害者達數百、數千甚至數萬人之多。南京軍事法庭在南京大屠殺主犯之一谷壽夫的死刑判決書中確認:“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同月二十一日,亦即在谷壽夫部隊駐京之期間內。計於中華門外花神廟、寶塔橋、石觀音、下關草鞋峽等處,我被俘軍民被日軍用機槍集體射殺並焚尸滅跡者,有單耀庭等十九萬余人。此外,零星屠殺,其尸體經慈善機關收埋者十五萬余具。被害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南京大屠殺鐵案如山,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161.南京失守前夕,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機關大部西遷哪座城市?

答:武漢。武漢一段時期成為全國抗日運動的中心。

162.1938年3月,中共中央向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什麼建議?

答:1938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宣傳鼓動堅定中華民族必勝的信心,反對一切投降妥協悲觀失望的傾向,同漢奸親日派分子做嚴厲的斗爭﹔動員全國武力人力財力為保衛西北、保衛武漢而戰﹔繼續擴大與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擴大與鞏固國民黨軍﹔改善政治機構﹔動員全國人民﹔建立國防工業,發展軍需工業,改進農業等。

163.如何看待《中國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

答: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檢查全國抗戰以來的工作。大會通過的《中國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對抗日的諸多方面作了綱領性的決議。其要點是:本獨立自主之精神,聯合世界上同情於我之國家及民族,為世界之和平與正義共同奮斗﹔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勢力,制止日本侵略﹔充實民眾武力,在敵后方發動普遍的游擊戰﹔改善各級政治機構,嚴懲貪官污吏﹔改善人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嚴禁奸商壟斷居奇,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對於漢奸嚴行懲辦﹔改訂教育及教材,推進戰時教程等。此綱領在如何抗戰和爭取最后勝利的主導思想上是進步的,是國民黨自西安事變后被迫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誤國政策、走向全國抗日以來所制定的比較好的一個綱領,對指導和推進全國抗戰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國民黨是一個代表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統治集團,其制定的《中國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基本上反映了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而不依靠人民群眾的片面的抗戰路線。這個綱領是一個有兩重性的綱領,既表現了當時國民黨抗日問題上進步的一面,又反映了國民黨害怕發動和武裝群眾實行全面抗戰以及對日妥協動搖的一面。

164.國民黨設立的國民參政會是什麼性質的機構?

答:1938年7月6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在武漢召開。根據1938年4月公布的《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規定,國民參政會的職權主要有,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對內對外施政方針須交國民參政會決定、國民參政會向政府提出建議等。國民參政會為抗日黨派、團體的代表提供了一個公開發表政見並交流的場所,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鞏固國共團結的重要陣地。雖然國民參政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民黨一黨專制的性質,不能完全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國民參政會職權有限,實際上只是咨詢機構等,但畢竟是國民黨在政治上一個進步,因而受到各界的普遍歡迎。

165.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是哪次戰役?

答:台兒庄大捷。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國軍隊運用陣地戰同運動戰相結合的戰法,在台兒庄地區對孤軍深入的日軍第10師團瀨谷支隊和前來增援的第5師團坂本支隊,進行英勇頑強的阻擊和外線迂回包圍。經過數日激戰,最終打敗進攻之敵,殲滅日軍1萬余人。

166.台兒庄大捷發生在哪次會戰?

答:徐州會戰。這次會戰是繼淞滬會戰、太原會戰之后中國戰場上又一次大規模的會戰。雙方投入兵力數十萬人,歷時4個多月。

167.台兒庄大捷共殲滅多少日軍?

答: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參加部隊4.6萬人,傷亡7500人,殲滅日軍1萬余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

168.台兒庄大捷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答:台兒庄大捷的勝利,主要是國民黨第五戰區指揮得當,廣大官兵浴血奮戰的結果﹔同時,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也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台兒庄附近的民眾自發為軍隊送情報、救傷員、當向導,甚至直接拿起武器打擊日軍。台兒庄戰役的勝利,是全國軍民同仇敵愾,誓死御敵,決心為保衛國家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英雄氣概的充分體現。

169.抗日戰爭戰略防御階段規模最大的戰略性戰役是哪次?答:武漢會戰。1938年6月12日至7月5日,日軍先后攻佔安慶、馬當、彭澤、湖口等沿江要塞。這是日軍向武漢進攻的序幕戰。10月中旬,日軍從東、南、北三面對武漢形成包圍,武漢已無險可守。蔣介石決定放棄武漢。10月25日,中國守軍奉命撤退。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戰場延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170.武漢會戰取得了哪些戰果?

答:在武漢會戰中,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軍妄想速戰速決、迫使中國屈服的戰略計劃。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斃傷日軍近4萬人,成為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重要轉折點。

171.武漢會戰后,日本新的侵華戰略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答:1938年武漢會戰后,日本被迫放棄速戰速決的初衷,改為採取長期戰爭的戰略。其核心內容是放棄已經破產的速戰速決方針,將侵華戰爭的主軸轉到長期作戰的軌道上,並且加強“以華制華”、“以戰養戰”戰略的實施。

172.廣州何時淪陷?

答:1938年10月21日。1938年10月12日,日軍為切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和策應對武漢的攻勢,在廣東大亞灣登陸。中國守軍(余漢謀的第十二集團軍)既疏於防范,又未能對登陸之敵進行有力的抗擊。10月21日,廣州淪陷。

173.全國抗戰的戰略防御階段指的是哪個時間段?

答: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全國抗戰的戰略防御階段。國共兩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合作抗日的旗幟下,協同作戰,對日軍進行了比較有效的抗擊,使日軍實力受到比較大的消耗。戰爭規模的擴大及日本所投入兵力之多,損失之大,大大超出日本侵略者的最初預想,日軍在戰略上已矛盾重重,日益陷入被動地位。

174.華北地區正面戰場基本結束的標志是什麼?

答:1938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太原失守后,華北地區的正面戰場作戰基本結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游擊戰爭上升到主要地位。針對這一形勢的變化,毛澤東在延安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指出:“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目前是處在從片面抗戰到全面抗戰的過渡期中。”

175.日軍佔領廣州、武漢之后,將主要作戰力量轉向哪裡?

答:日軍佔領廣州、武漢之后,將主要作戰力量轉向對付佔領區的抗日游擊隊。這標志著敵后戰場將成為中國抗戰戰略相持階段的主戰場,意味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武裝將抗擊日軍的大部分力量。

176.1938年4月,晉東南地區在粉碎日軍九路圍攻中取得了什麼戰果?

答:1938年4月,日軍為保障其后方安全,分九路向晉東南地區大舉圍攻。晉東南粉碎九路圍攻,歷時23天,共殲滅日軍4000余人,收復縣城18座。此次戰役的勝利,不僅打破了日軍企圖用分進合擊的戰術驅逐或消滅晉東南八路軍的計劃,使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更加鞏固,為八路軍向冀南、豫北平原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且使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更高,從而大大鼓舞了人民群眾抗戰勝利的信心。

177.八路軍晉冀豫軍區何時正式成立?

答:1938年4月下旬,八路軍晉冀豫軍區正式成立。第一二九師參謀長倪志亮兼任司令員,黃鎮任政治委員,王樹聲任副司令員,下轄5個軍分區。

178.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哪兩篇重要的軍事理論著作?

答:1938年5月,毛澤東集中全黨的智慧,寫了《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兩篇重要的軍事理論著作,總結抗戰以來的經驗,批評了關於抗戰的錯誤思想,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戰的戰略方針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這兩篇著作是指導全國抗戰的軍事理論綱領,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具體情況出發解決戰爭問題的光輝典范。

179.為什麼說《論持久戰》是指導中國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

答: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觀點,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的勝利屬於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指明了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抗戰后來的實踐充分証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

180.中國必須經過持久戰取得抗戰勝利的客觀依據是什麼?

答: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全面地考察和論証了中國能夠也必須經過持久抗戰取得勝利的客觀根據。他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日雙方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裡。所以“亡國論”者和對抗戰前途悲觀的人是錯誤的,他們隻看到敵人軍事力量強大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敵人的根本弱點和中國的優勢。“速勝論”者也是錯誤的,他們不承認敵強我弱的現實狀況,不了解敵方的短處需要一個長時期才能充分地暴露出來,而我方的長處也需要經過長時期的努力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181.持久的抗日戰爭必須經過哪三個階段?

答:毛澤東指出,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在論述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時,他著重分析相持階段到來的條件,指明相持階段中,在犬牙交錯的戰爭態勢下敵我優劣形勢轉換的各種因素,論述了相持階段是持久抗戰轉到最后勝利的“樞紐”。這是毛澤東持久戰理論的要點。在相持階段,游擊戰將成為我方主要的作戰形式,而運動戰和陣地戰是輔助形式。相持階段是最艱苦的,時間也最長,中國抗戰力量的生長主要是在這個時候。經過相持階段中的努力,中國的力量將轉弱為強,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那時,抗日戰爭就能夠進入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了。在戰略反攻階段,運動戰將成為作戰的主要形式。毛澤東在全國抗戰開始不到一年時間所描繪的這個戰爭過程的輪廓,是對戰爭發展趨勢的科學預測。

182.為了實現持久戰這一總的戰略方針,必須有一套什麼樣的具體戰略方針與之相適應?

答:毛澤東指出,持久戰是抗日戰爭的總的戰略方針,為了實現總的戰略方針,還必須有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御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這是包括正規戰爭和游擊戰爭在內的整個抗日戰爭所應採取的戰略方針。由於敵強我弱,敵在戰略上採取進攻的、速戰速決的和進行外線作戰的方針,我則採取防御的、持久的和進行內線作戰的方針。但是,由於敵小我大,敵以少兵臨大國,隻能佔領中國一部分領土,我們有對敵進行運動戰和游擊戰的極其廣大的地盤。這樣,在戰役戰斗中,對於部分敵人,我可能集中優勢兵力,主動地進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結果,在具體戰斗中,敵可由強者變為弱者,由優勢變為劣勢﹔我則相反,可由弱者變為強者,由劣勢變為優勢,取得戰役戰斗的勝利。這些勝利的積累,將逐漸改變總的敵我形勢,我日益壯大,敵日益削弱直至走向完全失敗。在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需要實行這一套方針,這是以弱勝強所必須採取的方針。

183.成功實現持久戰的基礎在於什麼?

答:持久戰的基礎在於廣大民眾。毛澤東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為了動員民眾,就要把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軍隊之中,就要在廣大人民中做普遍深入的政治動員,就要調動全軍全民的最大積極性以支持戰爭。

184.為什麼說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爭全過程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答:針對在共產黨內和黨外都有輕視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的傾向,毛澤東在《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兩篇重要著作中強調了在抗日戰爭全過程中游擊戰爭的重要戰略地位。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特別要負起發動廣大的游擊戰爭的任務。游擊戰爭是人民戰爭的一種最生動的形式。不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也就不可能有廣大的游擊戰爭。從傳統的戰爭學理論看來,游擊戰爭是個戰術問題。毛澤東所以把抗日游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地位來考察,是因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中,特別是在民族戰爭條件下,游擊戰爭有充分的活動地盤和極為廣大的群眾基礎,能夠大規模地進行。抗日游擊戰爭主要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並有自己一整套的防御和進攻的戰略戰術。抗日戰爭的長期性,又使得在廣泛發動游擊戰爭中,要解決創建根據地和建立人民政權的戰略任務。在長期的不斷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斗爭中,游擊軍和游擊戰必將向正規軍和運動戰發展,形成為最后戰勝敵人的強大戰斗力量。“於是中國抗日的游擊戰爭,就從戰術范圍跑了出來向戰略敲門”。

185.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后,中共黨內出現了哪些錯誤觀點?

答: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之后,共產黨內的右傾思想開始出現,並對實際工作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其主要表現為:對國民黨的壓制和干涉政策的無原則的遷就讓步﹔過分相信國民黨,傾向於把在國民黨統治區內黨的一切活動公開化﹔個別地區的紅軍部隊因對國民黨的反共陰謀喪失警惕,以致在改編時被國民黨軍隊包圍繳械﹔軍隊中個別人員以受國民黨政府的委任為榮,不願嚴格接受黨的領導﹔少數人主張在國民黨尚未改變其一黨專政的情況下,共產黨可以參加國民政府﹔有的人對國民黨特務在根據地進行破壞活動不敢進行堅決斗爭,等等。

186.針對黨內出現的右傾錯誤觀點,中共在實際工作的指導上是如何批評和糾正的?

答:1937年11月12日,毛澤東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中強調指出,必須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堅決執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認清國共兩黨兩條不同抗戰路線的原則分歧,否則就不能正確地領導抗日戰爭。報告提出在黨內、在全國都必須反對投降主義的任務。在黨內,要反對引導無產階級去適合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和不徹底性的投降主義。在堅持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的同時,必須在一切統一戰線工作中實行獨立自主原則。在全國,要反對引導中國去迎合日本帝國主義利益的民族投降主義。民族投降主義的大本營,就是民族統一戰線中的右翼集團—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隻有堅持獨立自主,反對投降主義,才能保存原有的陣地,特別是要發展新的陣地。這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這樣,中共中央在實際工作的指導上,已經對以上右傾錯誤傾向進行了必要的批評和糾正。

187.抗戰初期王明右傾錯誤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王明從蘇聯回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右傾錯誤觀點。主要表現是:政治上,過分強調統一戰線中的聯合,影響獨立自主原則的貫徹﹔在軍事上,對黨領導的游擊戰爭的作用認識不足,不重視開展敵后根據地的斗爭﹔在組織上,不尊重、不服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

188.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是何時成立的?

答:1937年8月1日。日本佔領平津后,很快侵入山西。閻錫山為應對危局,急於擴充實力。薄一波審時度勢,建議組建一支新軍,得到閻的同意。1937年8月1日,組建了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各級軍事干部由閻錫山委派舊軍官充任,政治干部絕大部分由“犧盟會”派共產黨員擔任,八路軍總部亦派部分干部到決死隊中工作。

189.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何時召開?

答: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190.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題目是什麼?

答:《論新階段》。

191.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指出全國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答: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便克服困難,增加力量,停止敵之進攻,實行我之反攻,以取得最后驅逐日寇出境和建立獨立自由幸福的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光榮勝利。

192.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既統一、又獨立的正確統戰方針,並批評了哪種錯誤主張?

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特別闡明了新階段中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在強調堅持既統一、又獨立的正確統戰方針的基礎上,批評了“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主張。

193.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確定的今后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在分析敵后游擊戰爭在各地的不平衡情況后,確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華南的戰略方針。

194.中共在哪次全會上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

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195.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是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它正確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規定了黨在抗戰新階段的任務,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進行了全面的戰略規劃。它基本上克服了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右傾錯誤,進一步確定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統一了全黨的步調,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迅速發展。

196.1938年9月,英、法與德、意四國簽訂什麼協定,出賣捷克斯洛伐克,把綏靖主義政策推向頂點?

答:《慕尼黑協定》。

197.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何時成立?

答:1938年10月,東南亞各國的40多個華僑救國團體的代表在新加坡集會,一致決議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被推舉為主席。副主席為庄西言、李清泉,分支機構遍布南洋各國。

198.大青山抗日根據地何時成立?

答:1938年秋,八路軍挺進大青山,創建抗日根據地,得到大青山地區蒙漢群眾各方面的大力支援。西公旗女王奇俊峰毅然投身於抗日陣營,率蒙軍英勇殺敵,被譽為蒙古民族的巾幗英雄。同時,東王旗額王的福晉巴雲英、茂明安旗王的福晉額仁慶達賴也相繼投身於抗日陣營。她們被尊稱為抗戰時期的三位“女王”。

199.山東各抗日武裝由分散的游擊隊成長為統一指揮的游擊兵團的標志是什麼?

答:山東縱隊及山東分局的成立。

200.中國共產黨在日偽佔領的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長期積蓄力量,保存力量,隱蔽力量,准備將來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