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問答(251-300)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8-25   
分享到 :

251.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答: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第一次創造性地提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

252.毛澤東在哪篇著作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

答: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

253.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建設目標是什麼?

答:毛澤東指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

254.抗日戰爭時期,各根據地在政權建設中普遍貫徹執行了什麼原則?

答:“三三制”原則。

255.何謂“三三制”原則?

答:“三三制”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政權政策。根據“三三制”原則,抗日根據地政府人員的構成上,應由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分子各佔三分之一。

256.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在華北的戰略展開,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答:八路軍在華北的戰略展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軍主要是以游擊戰和游擊運動戰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友軍作戰,以少部兵力進行發動群眾和組織群眾武裝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軍各師主力分別在晉察冀、晉東南、晉西北和晉西南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實現了在山西的戰略展開﹔1938年4月以后,八路軍實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東、冀熱邊和綏遠等華北廣大敵后區域發展游擊戰爭,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戰場。

257.由共產黨領導在敵后建立的第一個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是哪個?

答: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1938年1月10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冀西阜平召開。會議經過民主選舉,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宋劭文為主任委員,胡仁奎為副主任委員。這是敵后由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

258.1939年1月召開的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通過了什麼施政綱領?

答:《陝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該綱領規定在邊區實行堅持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全邊區人民與黨派,動員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為保衛邊區、保衛西北、保衛中國、收復一切失地而戰的徹底的民族主義﹔發揚民主政治,採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記名的選舉,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機構,增強人民之自治能力的徹底的民權主義﹔確定私人財產所有權,保護邊區人民由土地改革所得之利益﹔增加農業生產,發展手工業及其他可能開辦之工業,發展邊區商業,以改善人民生活的徹底的民生主義。

259.1939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主要議題是什麼?

答:1939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雖然仍聲言要“堅持抗戰到底”,但卻把對付共產黨問題作為重要議題,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針。蔣介石在會上說:“對中共是要斗爭的,不好怕它。”對中共“應採取不打它,但也不遷就它,現在對它要嚴正—管束—教訓—保育—現在要溶共—不要容共。它如能取消共產主義我們就容納它”。這次全會的決議表明,國民黨統治集團的主要注意力已逐步由對外轉向對內,對抗日的態度日趨消極,而對人民抗日運動的限制則日益加強。

260.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是怎麼去世的?

答: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一支醫療隊於來中國,3月底到達延安,不久赴晉察冀邊區。他以精湛的醫術,搶救了無數生命垂危的傷員,培養了大批醫療衛生骨干。1939年10月25日至12月8日,在日軍向晉察冀北岳區進行的冬季大“掃蕩”中,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醫生,在搶救八路軍傷員時感染中毒,不幸於11月12日在河北唐縣病逝,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61.白求恩逝世后,毛澤東寫了什麼文章?

答:白求恩逝世后,中共中央發出唁電,毛澤東寫了《紀念白求恩》一文,高度頌揚他的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

262.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首任院長是誰?

答:柯棣華。印度人,著名醫生,國際主義戰士。1938年隨同印度援華醫療隊到中國協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華北抗日根據地服務。1942年12月9日因病在河北唐縣逝世,年僅32歲。

263.柯棣華逝世后,毛澤東題寫了什麼挽聯?

答:毛澤東的挽詞稱:“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援助抗日,在延安華北工作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264.1940年2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規定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任務是什麼?

答: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規定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任務是:粉碎敵人的“掃蕩”,堅持游擊戰爭,打退投降派和頑固派的進攻,將華北、華中連接起來,建設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時局好轉。

265.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山西黎城提出了鞏固與擴大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哪三大任務?

答: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山西黎城召開太行、太岳、冀南地區的高級干部會議(即黎城會議)。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領導人楊尚昆、彭德懷、李大章,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委、太行軍政委員會書記鄧小平等參加會議。會議根據中央的指示,結合華北的實際,總結抗戰兩年多以來的工作,討論形勢、任務和策略等問題,提出了鞏固與擴大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黨、建軍、建政”三大任務。會議要求各地做好反“掃蕩”的准備工作,為發展和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而努力奮斗。

266.針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分裂“磨擦”行徑,中共採取了什麼樣的對策?

答:針對蔣介石集團既動搖妥協又不敢公開放棄抗日,既積極反共又不敢徹底破裂國共合作的兩面態度,共產黨採取革命的兩面政策,即一方面堅持團結合作,幫助和推動國民黨進步,使局勢向好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對其妥協動搖和倒行逆施進行堅決的斗爭,以斗爭求團結。對於國民黨軍隊向根據地的進攻,共產黨及人民軍隊依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站在嚴正自衛的立場上予以反擊,決不輕言讓步。

267.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哪種戰爭形式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基本形態?

答: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普遍展開,抗日民主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這就在戰略上造成對日、偽重點佔領的城市和交通線的反包圍態勢,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從抗戰的全局來看,就構成了與正面戰場相對應,在戰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應的,獨立的廣大的敵后戰場。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基本形態。

268.敵后根據地敵我斗爭的中心內容及抗日游擊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是什麼?

答:日本侵略者為了恢復和確保佔領地區的治安,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作為日、偽軍進攻的主要對象。它們對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實行嚴密的封鎖,切斷它同外界的經濟聯系,同時加強軍事進攻。日軍進攻的重點是華北。日軍在華北制定“治安肅正計劃”,實行以鐵路為鏈、公路為環、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封鎖、分割、蠶食根據地,不時地集中兵力對根據地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瘋狂“掃蕩”。從1938年11月到1940年底,僅華北地區日軍出動千人以上的大規模“掃蕩”就有109次,使用兵力總計50萬人以上。因此,“掃蕩”和反“掃蕩”是敵后根據地敵我斗爭的中心內容,反“掃蕩”成為抗日游擊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

269.八路軍在敵后戰場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略性戰役是哪一次?

答:百團大戰。百團大戰也是在國際法西斯侵略氣焰極度囂張、中國抗戰面臨嚴峻考驗的關鍵時刻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行動。

270.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發動百團大戰?

答:1940年夏,日本乘德國軍隊在歐洲迅速推進,英、美無力東顧的機會,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一面加強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肅正”討伐,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除去其南進的后顧之憂。1940年8月,為了粉碎日軍的圖謀,打破其“囚籠政策”,克服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華北八路軍(不含山東)所屬部隊乘青紗帳和雨季,對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隨著戰役的展開,八路軍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約20余萬人,故稱百團大戰。這次戰役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以事實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對共產黨、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誣蔑。它牽制了日軍的兵力,推遲了日軍“南進”的時間,並對支持正面戰場作戰,遏制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好轉,起了積極的作用。

271.“八女投江”女戰士、楊靖宇、趙尚志等人所在的部隊,是中共領導的哪支敵后抗日武裝?

答:東北抗日聯軍。

272.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如何?

答:敵后抗日游擊戰爭不僅牽制大量日軍,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而且積小勝為大勝,逐步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並使人民抗日力量在戰斗中成長壯大起來。從全國抗戰開始到194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力量大發展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部隊由抗戰開始時的5萬多人發展到50萬人,此外還有大量地方武裝和民兵。除陝甘寧邊區外,在華北、華中和華南建立了16塊抗日民主根據地。這些根據地(包括游擊區)共擁有近1億人口,成為全國抗戰的重心。

273.抗日戰爭時期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根本指導原則是什麼?

答:毛澤東指出,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根本指導原則,是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對於黨內在策略問題上的片面觀點和由此而來的“左”右搖擺,必須從歷史上和目前黨的政策的變化和發展上,作全面的了解,方能克服。黨的歷史經驗表明,在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則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這兩個極端,都使黨和革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現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又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兩方面的政策。”二者的辯証關系在於,“斗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斗爭的目的。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274.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提出的對國內各階級相互關系的基本政策是什麼?

答: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發展進步勢力,就是要放手發動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參加抗日斗爭和民主運動,放手擴大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武裝力量,廣泛地創立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展共產黨的組織到全國﹔爭取中間勢力,主要是爭取中等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這三部分人。隨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中間勢力包括了國民黨中的多數黨員,中央軍中的多數軍官,多數的雜牌軍軍官,各抗日小黨派等﹔孤立頑固勢力,主要是孤立抗戰陣營內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他們的代表是國民黨蔣介石集團。

275.抗日根據地政權的性質是什麼?

答:抗日根據地的政權,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即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於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它既與地主資產階級專政相區別,也與工農民主專政不同。它是經過民主選舉和按照嚴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來的。

276.1939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什麼反共方針?

答:軍事限共為主、政治限共為輔的方針。

277.1940年2月21日,日軍大本營決定以什麼為代號誘降國民黨?

答:“桐工作”。1939年6月,日本決定利用英、法、美急於對日妥協的時機,對國民黨發動新的誘降攻勢。11月下旬,日軍中國派遣軍成立“香港機關”,尋找與國民黨接觸的途徑。在多次與國民黨方面接觸的基礎上,認定國民黨有妥協的意向后,決定實施代號為“桐工作”的誘降計劃。

278.1940年6月,國共雙方重慶談判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為維護團結抗日的局面,力爭國共長期合作,中共中央派周恩來、葉劍英為代表,於1940年6月在重慶同國民黨代表何應欽、白崇禧舉行談判。談判的內容是:要求國民黨進一步解決中共的合法地位問題﹔承認陝甘寧邊區問題﹔八路軍、新四軍的擴編問題﹔作戰區域的劃分問題。其中,談判的中心是作戰地區的劃分問題。

279.國民黨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是什麼?

答:1941年1月4日國民黨制造的皖南事變。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其所屬皖南部隊9000余人,從雲嶺駐地出發往長江以北,6日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余人的包圍襲擊。新四軍部隊英勇奮戰七晝夜,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除約2000余人突出重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壯烈犧牲和被俘。軍長葉挺在同國民黨談判時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1月17日,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將把葉挺交付“軍法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這一事變是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280.皖南事變發生后,周恩來向國民黨提出了什麼質問和抗議?

答:1941年1月,周恩來為皖南事變向國民黨提出質問和抗議,並打電話怒斥何應欽說:“你們的行為,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並在《新華日報》刊登“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281.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在什麼地方重新成立?

答: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新成立。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全軍擴編為7個師、1個獨立旅,共計9萬余人。

282.1941年新四軍軍部重新成立后的戰略任務是什麼?

答:1941年2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進一步明確新四軍的戰略任務是:打破敵頑夾擊,著重鞏固隴海鐵路以南、長江以北、津浦鐵路以東的基本根據地,並大力經營蘇南,發展皖中和鄂豫邊區的游擊戰爭。

283.“劉老庄連”是怎麼來的?

答:1943年3月,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82名指戰員,在江蘇淮陰以北劉老庄遭受日、偽軍數千人合圍,苦戰竟日,全部壯烈犧牲。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撰文表彰:“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勵來茲。”反“掃蕩”結束后,第7旅重新組建第4連,並命名該連為“劉老庄連”。

284.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簡稱飛虎隊)是由誰組建的?

答:1941年4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命令,批准美國退役軍人可以加入由陳納德組建的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簡稱飛虎隊),以幫助中國空軍同日軍作戰。

285.1941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了什麼條約?

答:1941年4月13日,蘇聯為了緩和對日關系,避免在遭德軍進攻時東西兩面受敵,與日本訂立《蘇日中立條約》。條約特別宣稱:“蘇聯須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這是對中國主權的侵害。中國政府聲明,此條約對中國絕對無效。

286.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都有誰?

答:在敵后軍民艱苦抗戰中,涌現出成千上萬的民族英雄。

1941年9月25日,八路軍戰士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葛振林,為了掩護黨政領導機關和群眾的轉移,面對敵3500余人進攻,主動把敵人吸引到懸崖絕壁,據險抵抗,斃傷敵90余人。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彈后,他們毅然跳崖,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287.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領導的陝甘寧邊區為什麼要實行精兵簡政政策?

答:1941年12月,中共中央接受黨外人士李鼎銘等的建議,發出精兵簡政的指示。在精兵方面,要求縮編主力部隊及其指揮機關,充實連隊,加強地方武裝和發展民兵,加強整訓,提高戰斗力。在簡政方面,要求切實整頓各級政權組織,緊縮機構和人員編制,加強基層,提高效能,節約人力物力,反對官僚主義。指示還具體規定各根據地脫離生產的人員隻能佔總人口的3%,其中軍隊系統人員佔2%,黨政民系統人員佔1%。實行精兵簡政,減輕了人民的負擔,解決了機構龐大和受到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缺乏足夠承受力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克服財政經濟嚴重困難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以精簡的干部加強基層,進一步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並為培訓干部、積蓄力量提供了條件。

288.精兵簡政政策是由誰提出的?

答:1941年11月,由黨外人士李鼎銘等首先提出。

289.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對偽軍採取了什麼政策?

答:偽軍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收買和組織起來的漢奸武裝。開展政治攻勢,分化瓦解偽軍,爭取偽軍反正,對削弱和消滅敵人的力量,壯大人民抗戰力量,堅持敵后抗戰,具有重大意義。1941年8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的《關於敵偽軍偽組織的工作決定》指出:“使日寇不能擴大偽軍與鞏固偽軍,對已組織成的偽軍加緊爭取工作以便在將來必要時與對我有利時實行反正,現時應爭取對我幫助及不堅決反對我們,這是對偽軍偽組織的總方針。”8月17日,中央軍委又發出《關於對偽軍政策問題的指示》,強調“偽軍中兩面派分子事實上是存在的,也是必然會有的,我們應當承認兩面派的地位,控制它,使它不完全倒在敵人方面來反對我,這是很必要的認識”。

290.1942年5月,日本開始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通常被稱為什麼?

答:“五一”大“掃蕩”。

291.何謂“北疃慘案”?

答: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進行殘酷的大“掃蕩”。5月27日,千余日軍進攻定縣東北的北疃村。抗日游擊隊擊退日軍數次進攻后全部進入地道,日軍向地道內施放毒氣,毒殺抗日軍民800余人,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北疃慘案”,對中國人民又欠下了一筆血債。“北疃慘案”激起了全國各界的強烈憤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部6月26日發出通電,控訴日軍的暴行,指出這是“曠古未有的對人民大屠殺,更加証明日本法西斯已將世界的公理、公法、正義的最后藩籬,毀棄無余”。

292.中共在反“蠶食”斗爭中所採取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答:1942年5月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聯合發出《關於反對敵人“蠶食”政策的指示》,提出對反“蠶食”斗爭的基本方針,即以武裝斗爭為中心,發揮黨政軍民的整體力量,把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隱蔽斗爭與公開斗爭有機地結合起來,展開全面的對敵斗爭。

293.太平洋戰爭是何時爆發的?

答: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南方軍和海軍聯合艦隊按照日本御前會議批准的南進作戰計劃,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同時進攻東南亞和香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294.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發表的宣言及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第二天,中共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后地明朗化了。”呼吁:“中國與英美及其他抗日諸友邦締結軍事同盟,實行配合作戰,同時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堅持抗日戰爭至完全的勝利。”這對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起到了直接推動作用。

295.中國政府於哪天正式對日、德、意法西斯國家宣戰?

答:1941年12月9日。國民政府林森在對日本宣戰布告中,特別提出廢除與日本之間的一切條約、協定、合同等。同時對德、意宣戰。

296.中國政府對日宣戰文告的內容是什麼?

答:中國對日宣戰全文如下:“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並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其目的不僅在保衛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此中國政府屢經聲明者也。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余之神聖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於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在此時期,各友邦亦極端忍耐,冀其悔禍,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維持。不料強暴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舋,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甘為破壞全人類和平與正義之戎首,逞其侵略無厭之野心。舉凡尊重信義之國家,咸屬忍無可忍。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

297.中國戰區何時成立?

答: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鑒於中國戰場在對日作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美國、英國等同盟國一致同意設立中國戰區。1942年1月3日,正式成立了中國戰區,統一指揮中國及越南、泰國等同盟國的對日作戰。

298.反軸心國中國戰區陸空軍最高統帥是誰?

答:1942年1月3日,同盟國決定:反軸心國盟國最高區域統帥部及西南太平洋區統帥部已組成,中國戰區(包括越南、泰國等)陸空軍最高統帥由蔣介石擔任。1月5日,蔣介石就任中國戰區最高司令。

299.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戰區首任參謀長是誰?

答:史迪威。美國政府應蔣介石的要求,派史迪威為駐中、印、緬美軍司令,並兼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羅斯福總統的代表。史迪威於1942年3月上旬到達重慶。他來華的任務是:作為美國政府代表,參加同盟國監督美國援華物資的分配和使用﹔指揮在華美軍及蔣介石撥交的中國軍隊﹔控制在中國境內的滇緬公路。

300.中國戰區成立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確定了什麼作戰指導方針?

答:中國戰區成立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確定其作戰指導方針是:“在指導戰略上,仍採取持久戰略,並力求打通國際交通線,俾大力接受外援,藉以充實戰力,准備爾后之總反攻。”這個戰略方針,成為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對日軍實行防御作戰和派出遠征軍支援盟軍作戰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