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問答(301-350)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8-25   
分享到 :

301.1942年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確定的華中敵后抗戰的方針是什麼?

答: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在江蘇省阜寧縣單家港舉行第一次擴大會議。劉少奇、陳毅代表華中局作了形勢、任務和軍事工作的報告。會議確定以“繼續堅持華中敵后抗戰,完全鞏固各根據地,加強與聚集力量,以便在適當的時機反攻敵人,爭取中國抗戰的最后勝利”作為華中敵后抗戰的方針。會議還總結了以往反“掃蕩”、反“清鄉”斗爭的經驗教訓,研討了對敵斗爭的任務和戰略戰術。這對粉碎日、偽軍的“掃蕩”、“清鄉”,堅持華中敵后抗戰陣地,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02.截至1942年4月,日軍已佔領哪些國家和地區?

答:1942年4月,日軍已佔領菲律賓、泰國、馬來亞、緬甸等美、英屬地和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以及英佔中國香港地區,並把進攻矛頭指向印度和澳大利亞。

303.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英勇犧牲的級別最高將領是誰?

答:左權。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駐遼縣的八路軍總部遭到敵人合圍的緊急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指揮部隊突圍,不幸中彈,壯烈殉國。

304.為什麼說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

答: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所抗擊的日軍兵力,遠遠超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總和。如果把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統計在內,1941年12月,中國共抗擊日軍35個師團,計138萬人,佔日本陸軍總人數的65%。到1943年12月,由於南洋各國抗日戰爭的發展,日本在南洋的兵力由1941年12月的10個師團增加到23個師團。但中國仍抗擊著日軍39個師團,約128萬人,佔日軍師團總數的55%。中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依存策應,敵后戰場給正面戰場以極大的支持配合,對中國抗戰的勝利和戰后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05.1942年初,中國政府組成什麼部隊進入緬甸支援盟軍?

答:1942年3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司令部”,以衛立煌為司令長官、杜聿明為副司令長官,入緬甸配合英軍同日作戰,為保衛滇緬公路和支援盟軍,在異國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戰斗,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作戰的重大勝利。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在異邦打擊侵略者,自甲午戰爭以來,這還是第一次。

306.光榮殉國的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師長是誰?

答:戴安瀾。戴安瀾奉命率部在緬甸東瓜與敵血戰10余天,殲敵5000余人。在與敵遭遇戰中親赴第一線指揮,戴安瀾不幸身負重傷,於1942年5月26日光榮殉國。國內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也高度贊揚了其英雄氣概和壯烈業績。美國總統授予其軍團功勛章。中國軍隊廣大愛國官兵的英勇作戰,抑制了日軍的進攻,堅持了正面戰場的抗戰。新中國成立后,戴安瀾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307.哪次作戰是中國遠征軍以少勝多、解救英軍的著名作戰?

答:仁安羌之戰。此戰救出被日軍圍困的英軍7000余人,受到盟國的贊譽。

308.1942年起,侵華日軍在華北大規模推行什麼運動,以利其對當地的殖民統治?

答:日本侵略者吸取過去的教訓,把單純的軍事佔領擴大為軍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全面的殖民統治。在華北、華中等地大規模地推行以“總力戰”方針為指導的“治安強化運動”和“清鄉運動”。

309.為方便侵略,日本侵略者對華北敵后區域是如何劃分的?

答:日本侵略者把華北敵后區域劃分為“治安區”(即淪陷區)、“准治安區”(即游擊區)和“未治安區”(即抗日根據地)。並對三種地區分別採取不同的侵略手段。對淪陷區,普遍加強漢奸偽組織的力量,強化基層的保甲制度,擴大警察特務組織,對一切抗日活動嚴加鎮壓﹔大肆掠奪、控制和禁運經濟物資,加緊對中國人民的征斂搜刮﹔廣泛進行思想文化上的麻醉欺騙,等等。對游擊區,主要採取“蠶食”手段,通過大量修筑公路網、碉堡群、封鎖溝牆,隔斷游擊區和根據地的聯系,隨著軍事推進,逐步扶持日偽組織,將在淪陷區的一套做法逐步在這些地區推行。對抗日根據地,則以軍事“掃蕩”為主,實行毀滅性的打擊政策。

310.日軍在華北對敵后抗日根據地“掃蕩”時實行什麼政策?

答: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瘋狂地搶奪人民群眾的糧食、牲畜,燒毀房屋,制造無人區,使根據地人畜不留,廬舍為墟。

311.日本反戰組織何時在延安成立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

答:1942年8月,日本反戰組織在延安召開華北日本人反戰團體代表大會,決定成立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選舉杉本一夫為會長,規定反戰同盟的中心任務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戰爭,為迫使日軍撤出中國而斗爭。

312.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別簽訂什麼條約?

答: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后,美、英、蘇等國對中國抗戰的地位和作用更為重視。1942年10月9日,美、英兩國政府同時表示,願意廢除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及其他有關特權。隨后,中美、中英分別舉行關於廢舊約訂新約的談判。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約(即《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條約》《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署。美國、英國在華治外法權的廢除,是中國人民長期進行民族解放運動及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一個重大勝利,也是抗戰時期中外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313.中共中央南方局採取了哪些措施,鞏固和擴大抗日統一戰線?

答:根據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決定,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正式成立,周恩來為書記,博古、凱豐、吳克堅、葉劍英、董必武為常委。南方局是抗戰時期中共中央派駐重慶,領導南方國民黨統治區和部分淪陷區黨的工作的機構,直接領導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福建以及香港、澳門地區的黨組織。為鞏固和擴大抗日統一戰線,南方局進行國共談判,爭取國民黨上層進步人士﹔團結和爭取其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民族工商業界人士、華僑、宗教界人士開展統戰工作﹔加強抗日民主宣傳,支持進步文化事業。

314.中共在淪陷區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開展抗日宣傳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對敵斗爭方式﹔淪陷區的黨組織積極發動組織群眾,同日本侵略者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舉行武裝暴動,直接打擊日本侵略者,是黨領導淪陷區人民對敵斗爭的最高形式﹔黨在淪陷區建立隱蔽戰線,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情報工作。

315.中共中央何時正式宣布確立與英美等國建立反日統一戰線政策?

答:1941年12月10日。

316.中國戰場最為艱難困苦和實現戰略轉折的時期是何時?

答:1941年至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法西斯由猖獗走向失敗,反法西斯戰爭由相持轉入反攻的時期,也是世界中國戰場最為艱難困苦和實現戰略轉折的時期。

317.法西斯侵略集團最終形成的標志是什麼?

答:1940年9月27日,日本與德國、意大利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締約一國“受到目前不在歐洲戰爭或中日沖突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該條約使德、日、意三國軸心關系進一步發展為三國軍事同盟,標志著法西斯侵略集團最終形成。

318.《日蘇中立條約》的基本內容和作用是什麼?

答: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蘇聯兩國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基本內容是:“第一條,締約雙方保証維持他們之間和平和友好關系,並相互尊重締約另一方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第二條,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締約另一方在整個沖突過程中將保持中立。”同時,“蘇聯政府和日本政府庄嚴地聲明蘇聯保証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証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這一條約的簽訂,對蘇聯在面對德國戰爭威脅時鞏固其東部安全、避免兩線作戰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使日本的侵華和南進作戰免除了后顧之憂。這個條約互相保証日蘇各自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使中華民族的權益再一次遭受踐踏。

319.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志是什麼?

答:1942年元旦,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規定:加盟諸國應盡其兵力與資源,以打擊共同之敵人,且不得與任何敵人單獨媾和。這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同時,也使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主要成員,中國的大國地位得以確立。

320.太平洋戰爭后,日軍侵華作戰重點發生了什麼變化?

答:1941年至1943年,侵華日軍隻對正面戰場進行了若干次戰役進攻,將主要力量用於鞏固佔領區的治安作戰,重點對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相結合的“總力戰”,實行更加野蠻殘酷的“掃蕩”、“清鄉”、“蠶食”、封鎖和“治安強化運動”,以及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

321.太平洋戰爭后,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方針是什麼?

答: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敵后抗日根據地工作的指示》,指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無疑對於我國抗戰是有利的”,“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方針應當仍舊是長期堅持游擊戰爭,准備將來的反攻”。號召艱苦抗戰的敵后軍民“咬緊牙關,渡過今后兩年最困難的斗爭,同時准備一切條件……迎接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與新的偉大時期的到來”。

322.太平洋戰爭后,日軍在華重點“整肅”的地區是哪裡?

答:華北。華北是中國敵后抗戰最活躍的地區,也是日軍重點“整肅”的地區。

323.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斗爭的中心內容和抗日游擊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是什麼?

答:反“掃蕩”作戰。

324.1942年春,為粉碎日軍“掃蕩”,打破其“蠶食”、“治安強化”,華北敵后抗日軍民實行的是什麼斗爭方針?

答:“敵進我進”。

325.在反“掃蕩”、反“清剿”作戰中,河北省清苑縣冉庄村民兵依靠什麼戰術,兩次打退日偽軍的進攻?

答:地道戰。

326.在反“掃蕩”中,哪位英雄創造了以地雷戰與麻雀戰相結合的戰法?

答:在1943年反“掃蕩”中,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岳民兵大顯地雷戰的神威,爆破英雄李勇率領的爆破組在春季反“掃蕩”中以冷槍射擊和地雷陣相結合的戰法,在秋季反“掃蕩”中又創造了以地雷戰與麻雀戰相結合的戰法。

327.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把中國何地作為支援其太平洋戰爭的支點,加緊了“蠶食”和“掃蕩”?

答:海南島。

328.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性轉折是哪一年?

答:1943年。1943年春季以后,蘇聯和英國、美國等同盟國在蘇德戰場、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相繼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阿萊曼戰役、瓜達爾卡納爾群島戰役的重大勝利,奪取了戰爭的主動權,從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了有利於同盟國的根本性轉折。

329.國民政府軍政部從何時停發八路軍的薪餉、彈藥、被服等經費物資?

答:從1940年11月起,國民政府軍政部停發八路軍的薪餉、彈藥、被服等物資,並以幾十萬軍隊對陝甘寧邊區等抗日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

330.1941年至194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遇到了什麼困難?

答: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日軍軍事進攻的重點逐漸轉向佔領區,並在長期爭奪、逐步鞏固的目標下,於1941年起把單純的軍事進攻擴大為軍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全面的“總力戰”。對抗日根據地,以軍事“掃蕩”、“清剿”為主,實行毀滅性的“三光”政策,大肆摧殘抗日根據地。國民黨隨著日軍對正面戰場壓力的逐漸減輕,在對日作戰方面日趨消極,而反共活動卻日趨活躍,以幾十萬軍隊對陝甘寧等抗日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這一時期,各地也連續發生自然災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從1940年冬開始出現困難局面,1941年至1942年華北根據地物質困難達到極其嚴重的地步。華中抗日根據地1943年仍處於嚴重困難之中。頻繁不斷的戰斗使部隊損失嚴重,到1942年,八路軍、新四軍由50萬人減為40萬余人。一些抗日民主政權被摧毀,抗日根據地面積縮小,總人口由1億減至5000萬以下。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財政經濟極端困難。

331.1943年10月,中共中央為克服嚴重困難、渡過難關,形成哪十大政策?

答: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的黨內指示,對“十大政策”作了完整闡述:“我黨在各根據地所實行的各項政策中,舉其現時最切要的,共有十項。這十項政策就是:第一,對敵斗爭﹔第二,精兵簡政﹔第三,統一領導﹔第四,擁政愛民﹔第五,發展生產﹔第六,整頓三風﹔第七,審查干部﹔第八,時事教育﹔第九,三三制﹔第十,減租減息。”

332.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處理農村土地問題、廣泛發動和團結農村各階級積極參加抗日戰爭,採取了什麼基本政策?

答:減租減息政策。這一政策的實行,團結了各階層人民,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削弱了封建剝削,改善了廣大貧苦農民的生活,激發了廣大群眾抗戰和生產的積極性。

333.1942年初,為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鞏固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在土地問題上作出了什麼決定?答:中共中央於1942年1月28日作出《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2月6日又發出《關於如何執行土地政策決定的指示》。這兩個文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減租減息政策及執行辦法作了明確規定。主要內容是:(一)減租減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農民,減輕地主的封建剝削,保証農民的政治經濟權利,借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二)現階段土地政策是減輕封建剝削,而不是消滅封建剝削,因此實行減租減息后,又須實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權、財權和人權,以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三)承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中國現時比較進步的生產方式,對於富農則削弱其封建部分,鼓勵其資本主義部分的發展。

334.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長期獨立堅持敵后抗戰的重要一環是什麼?

答:加強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335.1941年,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為克服經濟上的嚴重困難,掀起了什麼運動?

答:大生產運動。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由於日軍作戰逐步轉

向敵后戰場和國民黨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陝甘寧邊區和敵后各抗日根據地在財政經濟上日益困難。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在會上發出“自己動手”的號召。1941年,為克服經濟上的嚴重困難,中共中央再次強調走生產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據地的黨政軍學人員和人民群眾響應號召,掀起了大規模的“大生產運動”。

336.通過人人動手,把南泥灣變成“陝北的好江南”的是哪支部隊?

答:八路軍三五九旅。1941年3月,中共中央令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開赴荒無人煙但土質肥沃、適於開墾的南泥灣。部隊在缺乏資金、工具的困難情況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一面開挖窯洞解決住宿問題,一面勘察開荒地區,學習耕作技術,制作生產工具。從旅長王震到公勤人員、隨軍家屬,人人動手開荒種地,使南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

337.1942年9月7日,毛澤東在為《解放日報》寫的社論《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中,特地表揚了哪個邊區的“精兵簡政”工作?

答:晉冀魯豫邊區。

338.1942年,毛澤東對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方針作了系統闡述,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作了《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的報告,后來又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的黨內指示,並發表了《組織起來》《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等講話。他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根據地的經濟建設方針作了系統的闡述。他指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我們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財政困難,隻有從切切實實的有效的經濟發展上才能解決。”為了保証經濟建設總方針的實現,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針對當時各根據地所處的具體環境,制定了經濟建設的具體方針。主要有:第一,在各項生產事業中,實行以農業為主的農業、畜牧業、工業、手工業、運輸業和商業全面發展的方針。第二,在公私關系和軍民關系上,實行“公私兼顧”和“軍民兼顧”的方針。第三,在上下關系上,實行統一領導、分散經營的方針。第四,在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上,實行努力生產,厲行節約的方針。第五,實行組織起來的方針。

339.延安整風中黨的高級干部開始整風學習的標志是什麼?

答: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了題為《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深刻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尖銳批評了主觀主義作風,從而在黨的高級干部中開始了整風學習。

340.整風運動由准備時期轉入全黨干部黨員普遍整風時期的標志是什麼?

答:1942年2月上旬,毛澤東作題為《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報告,全面闡述整風的任務和方針。全黨的整風從延安開始。

341.194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為領導全黨的整風學習,成立了什麼機構?

答:中央總學習委員會,簡稱總學委,毛澤東任主任。

342.全黨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採取的方針、方法步驟是什麼?

答:全黨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整風以自我教育為主,採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整風的方法步驟是,認真閱讀文件,聯系個人思想和工作,自我反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認識,總結經驗,逐步取得思想認識的一致,增強黨性,改進工作。

343.延安文藝座談會是何時召開的?

答:1943年5月,在全黨整風運動中,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了文藝座談會,毛澤東發表了講話。

344.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對革命文藝闡明了什麼重要觀點?

答:闡明了革命文藝為人民群眾,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強調黨的文藝工作者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立場、態度問題。

345.中共中央領導層的整風運動,是從何時開始進行到深入討論黨的歷史問題階段的?

答:從1943年9月起。

346.整風運動勝利結束的標志是什麼?

答: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對黨的歷史上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正式結論后,整風運動勝利結束。

347.延安整風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答: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進行的一次普遍的、生動的、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方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經過整風運動,實現了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全黨的新的團結和統一,為黨領導人民戰勝嚴重困難,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組織基礎。延安整風運動對於加強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增強黨的戰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實踐,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348.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指出:“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他應該領導一切其他組織,如軍隊、政府與民眾團體。根據地領導的統一與一元化,應當表現在每個根據地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一切的黨的委員會。”規定:“確定中央代表機關(中央局、分局)及各級黨委(區黨委、地委)為各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統一各地區的黨政軍民工作的領導,取消過去各地黨政軍委員會”,“各級黨委的性質與成份必須改變,各級黨委不應當僅僅是領導地方工作的黨委,而應當是該地區的黨政軍民的統一的領導機關”,要求全黨必須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強調加強各抗日根據地領導的統一是為了更順利地進行抗日戰爭,一切服從戰爭是統一領導的最高原則。

349.1943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政治局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1943年3月16日和20日,為加強中央的一元化領導,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中央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中央書記處,根據中央政治局決定的方針處理日常工作,中央書記處討論問題,主席有最后決定權﹔劉少奇參加中共中央軍委並任軍委副主席。同時,設立中央宣傳委員會,由毛澤東、王稼祥、博古、凱豐組成,毛澤東兼書記﹔設立中央組織委員會,由劉少奇、王稼祥、康生、陳雲、洛甫、鄧發、楊尚昆、任弼時組成,劉少奇兼書記﹔上述委員會作為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的助理機關。為統一對各地區的領導,會議決定華北黨政軍民工作統由王稼祥負責管理,華中黨政軍民工作統由劉少奇負責管理,陝甘寧晉西北黨政軍民工作統由任弼時負責管理,大后方工作歸陳雲負責管理,敵佔區工作歸楊尚昆負責管理。

350.八路軍為配合國民黨軍隊中條山作戰,採取了什麼方針?答:為配合中條山作戰,毛澤東數次向八路軍總部指示:“我們的基本方針是團結對敵,是配合作戰。”“在敵后猛擊敵人,與正面友軍配合作戰,決不計較國民黨的反共仇恨。”八路軍各部對友軍進行了積極的配合,太岳部隊應衛立煌之約進入中條山及汾南三角區,擔任同蒲、白晉路南段交通破襲任務,從側面牽制了日軍。八路軍還對平津、平漢及正太等鐵路線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襲擊,有力地牽制了日軍,掩護了國民黨軍隊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