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家書

作者:軍事科學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發布時間:2020-09-18    來源:百年潮
分享到 :

1949年7月10—14日,在陝西大地上爆發的扶眉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西北戰場上國共雙方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解放軍殲敵最多、取得戰果最輝煌的重要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解放軍共傷亡4600余人,3000多名指戰員壯烈犧牲,長眠於西府大地,他們以血肉之軀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華彩樂章,鑄就了歷史的輝煌。

在扶眉戰役金渠鎮圍殲戰中,第二軍第六師第十八團第一營營長栗政通和第四師第十一團政治委員趙存仁等營團主官先后犧牲,足見當時戰斗之激烈!

栗政通、趙存仁等革命烈士,血洒疆場,馬革裹尸,表現了他們崇高的家國情懷。

栗政通,河北省平山縣人,1923年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父親栗再溫從1934年開始任中共直西特委書記。大哥栗政清曾任中共平山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后被叛徒出賣,1936年犧牲在天津日本人的監獄。在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下,栗政通幼小的心靈播下了革命的種子。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后,栗政通見哥哥栗政民穿上了八路軍軍裝,扛起了“三八大蓋兒”,哭著喊道:“爸爸,我也要參加革命,和哥哥一樣要穿上八路軍軍裝,打日本,保家鄉!”在父親的支持下,14歲的栗政通1937年參加了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團(因平山縣1500人參軍,號稱“平山團”),走上了革命道路。

栗政通(1923—1949)

在革命的熔爐裡,栗政通迅速成長。他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偵察員、連指導員、副營長、營教導員、營長等職,參加過陳庄戰斗和百團大戰、南泥灣大生產、八路軍南下支隊南下湘粵邊及北返、中原突圍、渤海擴軍和西北解放戰爭。

1947年6月,栗政通在山東渤海軍區擴軍期間寫信給妹妹栗政華,抒發了他參加八路軍南下支隊南下及北返的經歷。

政華妹:

你的來信於六月一日順利收到了。數年的分別,悠久的遠念,能在今天的信上互相告訴著別離后的一切,使我異常的興奮。

在災難的戰爭日月裡,你們鍛煉的這樣堅強有為,這的確是你們的進步和成績,望你們努力吧,前途是無限的光明。離開家庭的我茫茫十一個年頭了。一九四四年的冬天,部隊奉令南征,就在延安同你們遠別了,戰馬似的我奔馳在祖國的戰爭烽火裡。經過四十天的戰斗生活,勝利的到達了湖南省,在長沙及湘江、洪湖一帶展開了游擊戰爭。從南征開始,我就轉向軍事工作了,

特告。

到達江南之后,不久建立了湘鄂贛邊區(湖南、湖北、江西),后來因敵偽頑合流掃蕩,不能鞏固,故此部隊又奉令繼續南進,經過了三十天的行軍作戰,到達了廣東省的南雄縣。日本宣布投降,國內情況之變化,馬上奉令北返。這時的情況非常緊張,蔣介石調了七個師,追剿、堵擊,企圖將我們消滅在湘鄂贛之八脈山間。由於戰士們的堅決,沖出了重圍。經過了二十天的戰斗行軍,勝利與江北新四軍五師在中原會合了,從此告別了江南。

江南的確不壞,長年春色宜人,到處是青山綠野,氣候溫和,長年吃大米,產量豐富。由於國民黨黑暗的統治,人民亦是過著慘痛、淒涼、悲啼的日子。

我們到達中原后,不久宣布了停戰令,我們就停止在中原,待令調遣。可是,無恥背信棄義的蔣介石,又調動了七個軍的兵力,將我們重重包圍以及經濟封鎖,企圖將我們這支部隊困餓而死。因為共產黨同廣大人民群眾有密切的關系,困不死、餓不死。最后蔣介石發動了攻擊,妄想把我軍消滅在中原地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被迫突圍,由湖北醴(禮)山、黃皮(陂)等地向西北前進了。蔣介石仍在各地調兵追剿、堵擊。由於敵人兵力之大,造成我軍戰斗的緊張艱苦,一天打幾次仗,有時還吃不到飯。因為人口稀少,我還記得在陝南,連著走了三天看不到村庄,所謂“無人區”。因為敵人到處布置了軍隊,我軍為了避免損失,盡量走小路。戰斗的生活經過了一年零十個月,最后勝利的回到延安。南征北返共計兩萬二千裡。

回到延安不到一個月,因為戰爭的需要,我們又奉令奔馳了,經過一個月的行軍到達了山東渤海軍區工作了。我現在很好,請勿念。再見吧。

慶祝最后的勝利,望你們努力的前

進吧!

愚兄 政通 寫於六月十五日

這是一封充滿激情的信!字裡行間洋溢著栗政通對民族、對祖國、對人民無限的深情和熱愛,充滿著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比憎恨,展示著他為民族解放和推翻國民黨黑暗統治,拯民於水火的鋼鐵般的決心和意志,表達了他對祖國解放事業的必勝信念,同時也真實地袒露著他對勝利后光明前途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栗政通的寸心表白

在扶眉戰役紀念館裡,陳列著栗政通曾經用過的一支制作粗糙、通體烏黑、金屬部分全都生鏽了的鋼筆。這支鋼筆伴隨著栗政通走過了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就是用這支鋼筆,不知寫過多少份政工總結、戰斗動員,並用這支筆給家人寫信,抒發自己的感懷。

1947年,他寄相片給幾位妹妹並寫了一封短信:

政華、政新、政芳、政書、政秀妹:

十年的離別使我們不能團圓,以我“戰士的心”來與你們相會。當我為人民流盡最后一滴血的時候,這張被戰爭鍛煉成的肖像隨著你們漂泊吧!

1949年3月,離家12年的栗政通帶著警衛員、騎著棗紅馬回家完婚。與家人的團聚,新婚的甜蜜,使他暫時遠離了戰場。然而,他的政治責任感最終戰勝了對家庭的眷戀,毅然騎馬返回部隊。

1949年4月27日,他把自己的照片寄給妹妹栗政華,在照片的背面又寫道:

他是一個熱心的戰士,將自己最寶貴的生命負於(賦予)祖國。當我咽下最后一口氣時,就讓這個寸身的靈魂愉快的漂泊吧!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兩個多月,26歲的栗政通在人民解放軍與胡馬的西北大決戰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他犧牲前對政治干事花玉春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你告訴李教導員,我不行了,叫他好好領導,完成光榮的任務。我犧牲了不要緊,中國還有四萬萬五千萬同胞,革命一定會成功的!”

栗政通留下了一個革命者寸心的表白,用鮮血塑造了一個偉大的靈魂,譜寫了一曲壯美的人生之歌!

趙存仁,山西省崞縣(今盂縣)人,富農家族出身,山西大同師范學校畢業。七七事變后,他棄筆從戎,投奔延安,參加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和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經過革命熔爐的錘煉,他從一個“公子少爺”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先后擔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等職。在金渠鎮戰斗中,他犧牲前曾兩次負傷,仍帶領戰士們沖鋒陷陣。

就在趙存仁犧牲前夕,師部捎來了妻子給他的來信。

孩子他爸:

貴體近安。你我夫妻一別12載,書信全無,我日夜在想念你。為了使你免遭毒手,逃出虎口,我瞞著你謊說,我和鄉親們安葬了咱們的父母。當時咱父親被害,母親氣死之后,可惡的鬼子漢奸不准安埋,暴尸三日,還出下告示說:這就是不和皇軍共建“東亞共榮圈”的下場。幸虧是深冬寒天,天降大雪,兩天后鄉親們偷偷用蘆席埋葬了雙親的遺骨。

我為了給趙家保全腹中唯一根苗,東躲西藏,埋名隱姓,在距家百裡之遙的山裡給財主家當佣人。鬼子漢奸進山掃蕩,山裡也不安寧,我帶不滿周歲的孩子多麼想過黃河到陝北去尋找你呀!但是鬼子漢奸的封鎖,想到延安比登天還難啊!為了生存,我又裝聾作啞,帶著孩子東討西要,四處漂泊。1943年7月,我隨南逃的難民,翻沙梁來到延安。政府給我們難民安排了窯洞,發給口糧,還讓我們自開荒地。我安頓好住處后,就四處打聽你的歸宿,可你卻上前線打日本去了。

存仁夫君,我滿肚子話要對你說,就是說上3天3夜也難訴完。你參加這樣的好軍隊我就放心了,咱家的仇就能報了。望你在部隊安心打仗。我能遇到這樣的好政府,不再過提心吊膽的日子了。生活苦點沒啥,隻要能吃飽穿暖不受氣就謝天謝地了。望你勝利歸來,相會在延安,黎明已上識字班。孩子親親爸爸。

祝你啥都勝利!

妻:林霞

1949年4月18日

這封蘸著血淚寫成的家書,趙存仁同志卻沒有看上一眼!年僅33歲的趙存仁同志在金渠鎮戰斗中光榮犧牲,在眉縣留下自己的忠骨。第十一團團長吳子烈曾經感慨地說:“趙存仁的犧牲,使我黨失去了一名忠誠的黨員,我軍失去了一位勇敢的戰士,人民失去了一名勤務員,林霞失去了一位好丈夫,黎明失去了一位好爸爸,我失去了一位最親密的戰友。”

在扶眉戰役中還有一位烈士名叫劉永成。他1917年出生在陝西合陽縣城一個富裕家庭,1936年拋家棄學,參加紅軍。他1937年入黨,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扶眉戰役時任第三軍第二十一團副團長。戰役發起前,離家13年的劉永成被批准回家探親。大姐一見到他就關切地說:“永成呀!你現在也30多歲了,趕緊成個家吧!”劉永成笑著說:“不急,等革命勝利了我就成家,你們不要為我操心!”這是劉永成對父母許下的承諾,是一個讓親人留下沉重傷痛的承諾,也是一個革命勝利了卻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他犧牲在扶眉戰役之南武村戰斗中。

栗政通、趙存仁和劉永成,只是無數革命先烈的縮影!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大批革命烈士,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用崇高的理想和對革命必定成功的堅定信念,用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從而使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原載《百年潮》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