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先鋒

惲代英:“中國青年的楷模”

作者:李 平    發布時間:2020-10-17   
分享到 :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這首蕩氣回腸的《獄中詩》,是作者革命生涯的寫照和革命豪情的抒發。他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青年運動著名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惲代英。

惲代英,字子毅,祖籍江蘇武進,1895年出生於湖北武昌。自學生時代起,他便積極投身革命活動。

五四運動爆發后,惲代英參與了武漢地區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春,惲代英前往北京,與李大釗、鄧中夏等人建立了聯系,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其間,他先后翻譯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部分章節)和考茨基的《階級爭斗》等書。毛澤東曾經回憶說,有3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他心中,幫助他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其中就包括惲代英翻譯的《階級爭斗》。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惲代英很快加入了黨組織。

1920年至1923年,惲代英先后在安徽宣城第四師范、川南師范學校、成都高等師范學校等校任教任職,他以學校為陣地,向青年學生傳播革命思想,影響和教育了一大批進步青年。

1923年8月,惲代英當選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宣傳部部長。10月,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問世,作為該刊物的主編,惲代英以筆為戈,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並指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一次國共合作后,惲代英開始從事統一戰線方面的工作。他與毛澤東等一起參與了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領導工作,還擔任宣傳部秘書,負責編輯《新建設》月刊。在清醒地認識到國民黨內部分化為左派和右派后,他以文章為投槍和匕首,與國民黨右派進行了巧妙而針鋒相對的斗爭。

1927年1月,惲代英奉命回到武漢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的工作,后來兼任湖北省政府委員。他通過大力整頓校風校紀,清除反動分子,吸收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入學或任職等方式,壯大了學校的革命力量。7月,惲代英前往九江,擔任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和發動了南昌起義。12月,他又與張太雷等一起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

黨的六大后,惲代英擔任黨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組織部秘書長等職,並在六屆二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央委員。

1930年5月,惲代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誓死不降。翌年4月29日,他在南京壯烈犧牲,年僅36歲。

惲代英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是宣傳真理的一生,是投身青年運動的一生。正如周恩來在題詞中所寫:“他的無產階級意識、工作熱情、堅強意志、朴素作風、犧牲精神、群眾化的品質、感人的說服力,應永遠成為中國青年的楷模。”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