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

—在首都理論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上的發言

原標題:聚力新階段 奮進新征程
作者:李忠杰    發布時間:2020-11-12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發展畫卷,這幅壯美的盛世宏圖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為深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幫助廣大干部群眾更好地理解各項決策部署,經濟日報社、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近日共同主辦首都理論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邀請一些專家學者,從不同方面、多個角度暢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現刊登部分與會者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

李忠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主要議題是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主要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五年規劃(計劃)關系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決定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五年規劃(計劃),都是在中共中央統一領導下制定的。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8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由黨的中央全會討論通過關於五年規劃(計劃)的建議,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五年規劃(計劃),是規劃部署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其任務和內容主要是對5年和更長時段內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目標、方向和任務。中國共產黨按照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路線,科學分析一定時期的國際國內形勢,深刻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和廣大人民的利益、願望,通過制定規劃建議的方式,確定每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特定時期的遠景目標,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形成一系列重大的發展戰略,從整體上規劃和確定了一定時期國家發展的方向、步驟和主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通過這樣的建議化為宏大的藍圖,然后再轉化為全社會一致的行動,使整個國家和社會穩步有序地朝著現代化目標前進。

當然,黨的中央全會通過的還不是五年規劃(計劃)本身,而是關於制定五年規劃(計劃)的建議。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五年規劃(計劃)必須履行規范的法律程序,由全國人大批准。所以,根據中央全會的建議,黨中央、國務院將領導制定完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然后正式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同時征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意見,最后由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

圍繞著中央全會的建議,中國共產黨還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操作和治理方式,這些都是按照黨的執政理念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並成為一定的慣例的。全會建議通過后,就進入了正式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和長遠目標的階段,這時又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方式。這樣一套運作程序和方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實踐証明,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中實行的這一方式,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它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堅持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既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確保了規劃(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既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和需要,又符合長遠的發展目標和國家整體利益﹔既統籌了宏觀全局,又突出了問題導向﹔既是在進行頂層設計,又堅持了問計於民﹔既體現了政府的宏觀調控,又發揮了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所以,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體系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作者系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