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黨原則論

作者:歐陽淞    發布時間:2020-11-20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提出的第一位要求。怎樣理解這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在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首先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重要經驗,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以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①]。這就告訴我們,應當從“重大建黨原則”“最高原則”“首要任務”的高度來認識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進而認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問題。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著述中,用到“重大建黨原則”的目前隻見這一個地方。“建黨原則”和“黨建原則”有程度上的重要區別。建黨原則更具初始性、目的性、貫穿始終和不可動搖性,因而更具根本性。我們應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重大意義。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重大意義

某一事項在黨的重要文獻中擺放的位置、提及的頻次往往能反映出這一事項在全局的重要程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髓要義集中體現在“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之中。“黨的領導”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概括的作為指導思想層面的“八個明確”中放在壓軸的位置﹔“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作為行動綱領層面的“十四個堅持”中放在首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第六部分,即“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部分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首先強調的問題﹔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第一句話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修改后的黨章和憲法分別規定“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在2019年10月出版的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一書中,共收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70篇文稿。在這70篇文稿中,約有28篇是對全黨提出的普遍性要求﹔約有42篇是對各方面、各領域提出的針對性要求,共涉及22個方面和領域。從黨和國家的根本大法、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稿反復強調“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我們完全可以看出這個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一)從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看,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重要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權問題歷來十分重視,有過大量論述,領導權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無產階級在完成自己歷史使命的整個過程中,無論是奪取政權的斗爭,還是取得政權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需要有革命政黨的領導。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出於革命策略的考慮,無產階級有必要在一段時間內與其他階級結成聯盟,但在這個聯盟中,無產階級政黨必須獲得獨立地位並爭取領導權。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工人,首先是共產主義者同盟,不應再度充當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隨聲附和的合唱隊”,“工人階級政黨在一定的條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政黨和黨派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不應當隸屬任何其他政黨。”[②]在馬克思、恩格斯就此作出大量論述的基礎上,列寧對無產階級政黨和一般群眾的關系,繼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列寧認為:無產者是不能“自發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必須由黨率領他們前進。面對俄國社會民主黨內“孟什維克派”的主張,列寧強調,誰如果“忘記先進部隊和傾向於它的所有群眾之間的區別,忘記先進部隊的經常責任是把愈益廣大的階層提高到這個先進的水平,那只是欺騙自己”。[③]列寧對黨員素質特殊性的強調,實際上就是對黨應該領導階級和群眾運動的肯定。列寧指出:“隻有工人階級的政黨,即共產黨,才能團結、教育和組織無產階級和全體勞動群眾的先鋒隊,而隻有這個先鋒隊才能抵制這些群眾中不可避免的小資產階級動搖性,抵制無產階級中不可避免的種種行業狹隘性或行業偏見的傳統和惡習的復發,並領導全體無產階級的一切聯合行動,也就是說在政治上領導無產階級,並且通過無產階級領導全體勞動群眾。不這樣,便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④]

任何政黨都表現為一定的組織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必然區分為黨的領導機構和下級機構,黨的領袖人物和一般黨員,其中中央領導集體必須要有權威。馬克思曾指出:“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 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⑤]恩格斯指出:“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⑥]列寧高度重視領袖的權威作用,他指出:“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的善於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⑦]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人物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的應用。關於領導核心,毛澤東說:“一個桃子剖開來有幾個核心嗎?隻有一個核心”﹔“要建立領導核心,反對‘一國三公’”[⑧]。鄧小平賦予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問題新的時代特征和科學內涵。他反復強調:“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權威……沒有這一條,就是亂哄哄,各行其是,怎麼行呢?”[⑨] 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黨中央制定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依據和基礎。隻有黨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礡力量。”[⑩]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闡明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性。

(二)從百年發展歷程看,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世界上的政黨數以千計。幾乎任何一個政黨都希望自己能得到歷史的認可、人民的選擇,但真能實現這一願望,且長期保持這一狀態的政黨,並不多見。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已有近百年歷史,成為執政黨也已70余年,至今不僅在中國穩如泰山,而且在世界上風華正茂,原因究竟何在?歷史和人民為什麼會選擇中國共產黨?答案就是八個字:素質、形象、實力、貢獻。

素質。素質,一般是指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經過后天歷練而形成的在實踐中穩定發揮作用的內在要素的總和。中國共產黨特有的最本質的屬性和素養是什麼?就是《中國共產黨章程》所規定的黨的性質、理想、宗旨和指導思想。正是這幾塊“壓艙石”,代表了中國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導了黨進行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全部實踐。因此,黨得到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最根本的依據就是自己的“質的規定性”。中國共產黨具有並保持和發展先進性,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原因。

形象。內在的素質往往要通過外在的形象才能得以體現。“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11],黨就能得到人民的擁戴。近百年來,中國走過的歷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充滿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一代又一代優秀中國共產黨人,為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生動展示了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高尚情操。”[12]他們為黨旗增了光,為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添了彩,為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和鞏固提供了重要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效,人民群眾對作風建設成效交口稱贊,黨執政的政治基礎更加鞏固。

實力。一個政黨要想得到歷史的承認和人民的選擇,還必須有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既包括已經和正在顯現的力量,也包括潛在的力量﹔既包括硬實力也包括軟實力。中國共產黨由於它的人民性、真理性和正義性,剛剛成立時就已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這種潛力至今仍在釋放。同時,它已經顯現的力量更是令人民為之自豪,令敵人為之膽戰。比如,就硬實力而言,它有遍及城鄉的400多萬個基層組織,有奮戰在各行各業的9000多萬名黨員,有數以千萬計的勤奮工作的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和基層干部,有堅定支持和追隨它的14億人民﹔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創造、積累的可供黨和國家支配的物質財富﹔有一整套運轉有序、科學高效、衷心代表和保護人民利益的國家機器﹔有一支絕對聽黨指揮的人民軍隊﹔有一套基本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等等。就軟實力而言,它有在人民中所享有的崇高威望﹔有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有總體良好的國際關系和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等等。實力是一個政黨得以生存、發展和取得成功的物質條件,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巨大實力使它能夠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終經受住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貢獻。貢獻,事關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事關執政黨存在的價值,因而,是黨始終高度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干出了彪炳史冊的業績,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這個偉大歷史貢獻,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這個偉大歷史貢獻,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這個偉大歷史貢獻,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家地位顯著提高,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經過長期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有了新氣象、新作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革。經過70年的持續奮斗,我國的經濟總量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0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躍居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大引擎。中國人民正在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從新時期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首先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最本質的特征”,即“特征”,而不是“本質”。“特征”是中心詞,“本質”是修飾“特征”的。所謂特征,是指“可以作為人或事物特點的征象、標志等”。那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象、標志”呢?黨的十八大報告專門論及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條基本要求,這八條基本要求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演化而來的,也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這八條基本要求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這八條基本要求或特色、特點中,哪一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呢?很顯然,是八條中居於壓軸位置的“黨的領導”。這是因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然也就沒有蘊含其中的八項要求或八個方面的特點了。正因為這樣,我們說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最本質的特點。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最大優勢?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就是指其在同資本主義制度和其他社會制度的比較、競爭中所體現出來的優越性。評價一個社會制度是不是優越的根本標准是什麼?馬克思主義認為:這要看它是否適應和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能否推動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鄧小平曾經深刻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13] “我們一定要、也一定能拿今后的大量事實來証明,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資本主義制度。這要表現在許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現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沒有這一條,再吹牛也沒有用。”[14]

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這個根本表現,具體說來,一看速度,二看效果。大量的事實表明,社會主義在中國已經做到了這兩條。為什麼能這樣?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憑借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依靠自己的積累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但從理論上講,一個事物有沒有優越性,取決於它的本質﹔一個事物的優越性能不能發揮出來,則取決於這個事物本身的完善程度和人們掌握運用是否得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億萬人民要做到掌握運用得當,要把社會主義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得靠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引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歸納為13個方面。其中第一項優勢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之所以要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13個優勢的第一位突出出來,就是因為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決定著“這個事物的完善程度和人們掌握運用是否得當”。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這個優勢,就沒有億萬人民的積極參與和掌握運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當然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其他各項優勢更無從談起。因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第一位優勢、是優勢之源、是決定其他優勢的優勢、是最大優勢。

(四)從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偉大征程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實現新時代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証和決定性因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黨的歷史使命,我們將會遇到許多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新情況新問題。從國際上看,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特別是中國的發展壯大必然對現有國際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國際社會期待我國在更多領域承擔更多責任,但也有一些國家不願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千方百計對我們進行防范、阻撓和遏制。從國內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種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形勢變化之快前所未有。從黨的自身狀況看,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一些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可能依然存在,還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世情、國情、黨情的這些特點,使我們聯想起當年紅軍的長征。在86年前的那場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突破了人類生存極限,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毛澤東深刻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15]今天的“長征”同當年的紅軍長征相比,雖然在環境、條件、任務、力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開創性、艱巨性、復雜性的正義的事業。前進路上,我們要跨越這些新的“雪山”“草地”,要征服這些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就必須像當年紅軍那樣,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全面性原理告訴我們:科學社會主義作為真理是全面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作為社會形態是全面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應當根據社會發展的客觀邏輯的根本要求去全面建設。[16]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要求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就是社會主義全面性原理在新時代的體現。正是因為這樣,治國理政中協調統籌對象的層級之多、范圍之大,協調統籌的時間之長、要求之高前所未有。為此,也必須更加堅定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才能體現“全面建設—全面領導—全面發展”的要求。以“四個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為例。它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實現這一目標,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有關方面的聯動和集成,這樣才能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僅僅是統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就有這麼大的工作量,更不用說“四個全面”的統籌推進和“五位一體”的協調推進了。大量的統籌協調推進工作必然要求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就必須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然如此明顯,歷史和人民又堅定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反復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呢?這是因為,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問題上,也不時會出現噪音、逆流和斗爭。從1949年上海解放初,一些外國人斷言:“共產黨進得了大上海,不出三個月就要退出來”,一些資本家預計:“共產黨軍事打100分,經濟打0分”,到1957年,少數資產階級右派乘整風之機,攻擊黨的領導是“黨天下”,要“輪流坐庄”﹔從改革開放之初,一些人借著“思想解放”的由頭,對黨的領導地位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說三道四,到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1991年蘇聯解體,國內有人公開質疑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還有沒有必要”,國際上也有人提出過“歷史的終結”﹔從前些年中國實力增強后國際上“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中國經濟遇到困難時“中國崩潰論”又不脛而走,到國內不少地方和部門實際存在的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等,都說明在黨的領導的問題上,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其實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正是因為這樣,“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二、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17]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定了根本方向和重要原則。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們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証全黨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一)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首先要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兩個維護”在本質上是一體的。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必須有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我們這樣一個有著90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沒有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就沒有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會導致各自為陣、各自為政,那就什麼事情都干不成。確立和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証。

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形成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展現出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非凡政治智慧、頑強意志品質、強烈歷史擔當、高超政治藝術,贏得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贊譽。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寫入黨章,這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鄭重選擇、必然選擇,是黨和國家之幸、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講道:“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對我來說就是責任,我要用畢生精力和全部生命來回報黨和人民的信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核心並不意味著無限權力、任性決策。對此,我始終是頭腦清醒、態度如一的。”[18]

服從核心、維護核心就是服從大局、維護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和青年學生中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要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各級黨組織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的結合上深刻認識、強化認同,不斷增強擁護核心、跟隨核心、捍衛核心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19]。黨章規定“四個服從”,最根本的是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黨中央強調“四個意識”,最根本的是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黨中央是大腦和中樞,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決定權在黨中央。地方和部門的工作是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落實。隻有黨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礡力量。反之,如果黨中央沒有權威,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就會走樣,就會出現“大家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混亂局面,最終“黨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就會成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求全黨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的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高級干部都要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涉及全黨全國性的重大方針政策問題,隻有黨中央有權作出決定和解釋。各部門各地方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可以向黨中央提出建議,但不得擅自作出決定和對外發表主張。

維護黨中央權威、向黨中央看齊,這個邏輯不能層層推下去。核心隻有黨中央的核心,看齊隻能向黨中央看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有權威,否則沒法開展工作”,地方和部門的工作部署“要執行,否則就會肌無力”,但是,“地方和部門的同志一定要認識到地方和部門的權威都來自黨中央權威,地方和部門的工作都是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落實,在地方和部門工作的同志都是黨派去工作的,不是獨立存在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天馬行空、為所欲為的權力”,總之,“層層都喊維護自己的權威,層層都喊向自己看齊,黨中央權威、向黨中央看齊就會被虛化、弱化”。[20]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同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不能將二者對立起來。我們黨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制度,是民主和集中緊密結合的制度。一方面,對於重大決策部署,在意見和建議的廣泛聽取、多環節的充分討論上都有明確的制度性規定。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看上去有些繁瑣,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做到兼聽則明、防止偏聽則暗,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21]另一方面,重大決策部署的決定權在黨中央,“隻此一家,別無分店”。一旦黨中央作出決定,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必須堅決貫徹執行,不能敷衍了事。對於不同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堅決執行的條件下,有意見、有問題還可以通過黨內程序反映,直至向黨中央反映,這都是允許的。有關反映黨中央採納了,那很好,如果沒有採納也不要牢騷滿腹,心裡不痛快,行動上打埋伏”,因為“個人的認識畢竟有其局限性,黨中央決策要從全局出發,集中各方面智慧,綜合考慮各方面條件”。[22]總的來說,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既有利於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避免發生重大失誤甚至顛覆性錯誤﹔又有利於克服分散主義、本位主義,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形成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23]在這裡,“全局”“各方”指的是黨的領導范圍,“總攬”“協調”指的是黨的領導方式。

就黨的領導范圍而言,“全局”“各方”還可以進一步具體化,從領域上看,是“黨政軍民學”﹔從地域上看,是“東西南北中”﹔從時間上看,是 “過去、現在、未來”。這就是說,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全過程的,必須體現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哪個領域、哪個方面、哪個環節缺失了弱化了黨的領導,都會損害黨和國家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了鮮明生動的闡述,他說:“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24] 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

就黨的領導方式而言,“總攬”“協調”也可進一步具體化,這就是“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一是“把方向”,主要是把好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的第一位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應當作為黨在加強領導中首先關注和始終關注的問題。如果在方向問題上出現偏離,就會犯顛覆性錯誤。40多年的改革歷程能做到總體上一帆風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方向正確,出現問題就及時糾正,因此才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什麼是我們黨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25] “把方向”,就是推動全黨在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經常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治方向”的重要論述精神對表對標,及時校准偏差,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二是“謀大局”,主要是指制定和落實各方面決策部署,要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什麼是大局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國內看,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國際看,就是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從黨的建設看,就是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26]怎麼才能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也有明確指示,他說:“首要的就是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精神內涵學深學透、融會貫通,然后自覺貫徹到自己分管方面工作中去。”[27]三是“定政策”,因為政策體現著實踐主體的意志、願望和目的,直接關系實踐活動的成敗。毛澤東曾指出:“人們的實踐,特別是革命政黨和革命群眾的實踐,沒有不同這種或那種政策相聯系的。”[28]如何制定政策,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在實事求是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改革發展、制定方針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都要充分體現這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堅持一切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29]在群眾路線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我們可以了解群眾在想什麼、盼什麼、最需要我們黨委、政府干什麼。從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反映民情,做實一件事,贏得萬人心,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30]四是“促改革”,因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后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務和新提出的任務越發交織疊加、錯綜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問題時,必須科學認識改革的本質要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進。”[31]這就為“促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體現在黨的科學理論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上,體現在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上,同時也體現在黨的嚴密組織體系和強大組織能力上。”[32]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歸納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要求,提供了重要遵循,即要從黨的建設、黨的領導兩方面著眼。一方面,打鐵必須自身硬,要通過革命性鍛造實現自身過硬﹔另一方面,必須通過改善黨的領導,才能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一)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33]怎樣才叫自身過硬呢?那就是要把黨建設成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怎麼才能自身過硬呢?那就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政治標准和政治要求貫穿於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反腐敗斗爭始終,以政治上的加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引領帶動黨的建設質量全面提高。

1.大力推進黨的政治建設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背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各項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要強化政治建設,就要堅定政治方向。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要引導全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推動全黨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要強化政治建設,就要堅定政治立場。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要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高度統一起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樹立真摯的人民情懷,崇尚實干,執政為民。

要強化政治建設,就要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要貫徹執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堅決防止和克服黨內政治生活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的傾向。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以良好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2.切實加強黨的紀律建設

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也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保障。

第一,要強化政治紀律。政治紀律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最根本的紀律,是淨化政治生態的重要保証。要把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紀律,決不允許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大是大非問題上同黨中央唱反調、搞自由主義。

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點要做到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決不允許背離黨中央要求另搞一套。二是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要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團結大多數,不得以人劃線,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三是必須遵循組織程序,決不允許擅作主張、我行我素,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不能先斬后奏。四是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跟組織討價還價,不得違背組織決定,遇到問題要找組織、依靠組織,不得欺騙組織、對抗組織。五是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允許他們擅權干政、謀取私利。[34]嚴肅查處“七個有之”問題,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攫取政治權力、改變黨的性質。堅決防止宗派主義和山頭主義危害黨的團結、破壞黨的集中統一。

第二,要強化組織紀律。對於組織紀律,習近平總書記也十分重視,指出:“如果黨組織像個大車店、大賣場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還能有什麼核心力量?還能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嗎?”[35]加強全黨的組織紀律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實增強黨性,即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而不能將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實遵守民主集中制、黨內組織生活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等組織制度。三是切實加強組織管理,處理好組織意圖和領導個人意圖的關系,引導黨員、干部正確對待組織。四是切實執行組織紀律,加強對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五是全面落實黨組織的責任。“黨的各項工作,所有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都有責任,要盡心盡力做好。”[36]

3.要更加注重黨的組織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37]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形成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黨中央是大腦和中樞,黨中央必須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這樣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變化,無有留難,則天下之勢一矣”。黨的地方組織的根本任務是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有令即行、有禁即止。黨組在黨的組織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發揮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鬆則大廈傾。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強化黨的意識和組織觀念,自覺做到思想上認同組織、政治上依靠組織、工作上服從組織、感情上信賴組織。黨的組織體系堅強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有了堅強的物質保証。

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敗斗爭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系也十分密切。在實踐中,應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予以加強。

(二)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分論部分,第一條就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這就把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必須堅持和鞏固的根本點、完善和發展的方向在一開始即作了強調,可見“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的極端重要性。

第一,要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一是要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強化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二是要完善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確保令行禁止。三是要健全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組織制度,形成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體系,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第二,要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努力從機構職能上解決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解決黨長期執政條件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政軍群的機構職能關系問題。落實這一要求,一是完善黨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制度,健全各級黨委(黨組)工作制度,確保黨在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二是完善黨領導各項事業的具體制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方面。三是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黨和國家所有機構履行職責全過程,推動各方面協調行動、增強合力。

第三,要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一是通過完善制度保証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著力防范脫離群眾的危險。二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三是健全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民團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把各自聯系的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第四,要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一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完善發展黨內民主和實行正確集中的相關制度。二是健全決策機制,加強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証、風險評估,強化決策執行、評估、監督。三是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四是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增強各級領導干部學習新本領的動力。

(三)改進黨的領導方式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提出,強化黨的政治領導,必須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即要“著眼於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強化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証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正確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一是要堅持民主集中制這一根本領導制度,善於運用民主的辦法匯集意見、科學決策,善於通過協商的方式增進共識、凝聚力量,同時善於集中、敢於擔責,防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二是要堅持群眾路線這一基本領導方法,不斷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改進和創新聯系群眾的途徑方法,堅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匯集民智民力,善於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主張變為群眾自覺行動。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三是要堅持依法執政這一基本領導方式,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轉化為法律法規,自覺把黨的領導活動納入制度軌道。上述三個方式,分別對應著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四)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領導14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努力增強本領,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38]

從總體上看,與今天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們的本領有適應的一面,也有不適應的一面。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願望,也有干勁,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由於不懂規律、不懂門道、缺乏知識、缺乏本領,還是習慣於用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蠻干盲干,結果是雖然做了工作,有時做得還很辛苦,但不是不對路子,就是事與願違,甚至搞出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來。這就叫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繁重任務。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黨和國家事業越發展,對領導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的明確要求。要增強學習本領,在全黨營造善於學習、勇於實踐的濃厚氛圍﹔增強政治領導本領,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增強科學發展本領,善於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加強和改善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善於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增強狠抓落實本領,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勇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隻有全面增強執政本領,著力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黨的領導才能更加有力有效,才能始終把握工作主動權。

(本文作者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原載《中共黨史研究》2020年05期)



[①]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各項決策部署情況為主題進行對照檢查》,《人民日報》2017年12月27日。

[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93、361頁。

[③] 《列寧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55頁。

[④] 《列寧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5頁。

[⑤]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44頁。

[⑥]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368頁。

[⑦] 《列寧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6頁。

[⑧]轉引自《十九大黨章學習講座》,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年,第177頁。

[⑨]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頁。

[⑩]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183—184頁。

[1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3頁。

[1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6頁。

[13]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8頁。

[14] 《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51頁。

[15]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0頁。

[16]參見趙曜:《科學社會主義論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226頁。

[17] 《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第100頁。

[18]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176頁。

[19]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554頁。

[20]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187頁。

[21]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185頁。

[22]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186頁。

[23]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12頁。

[24]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9頁。

[25]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252—253頁。

[26]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64頁。

[27]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117—118頁。

[28]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86頁。

[29]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

[30]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第534頁。

[31]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30頁。

[32]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47頁。

[33]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2頁。

[34]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92—93頁。

[35]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47頁。

[36]參見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47—55頁。

[37]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259頁。

[38]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