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

作者:許先春    發布時間:2020-11-25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摘要]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是在科學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礎上形成的。習近平把“統籌安全和發展、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確立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作出了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時期的重大判斷,提出了防范各類風險挑戰內外聯動、累積疊加的工作要求,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著力防范化解各種重大風險,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面對風險挑戰,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全局、聚焦重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積極主動防范風險、發現風險、消除風險,提高應對能力,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習近平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擔當,深入思考了如何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為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一、著眼兩個大局,科學研判風險挑戰

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是在科學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基礎上形成的,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深厚的實踐基礎。

從國際形勢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局紛繁復雜、變亂交織,各種矛盾疊加碰撞,其力度規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觸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沒有改變,但各種力量加快分化組合,影響世界格局的變量日益增多。大國關系經歷著重大而深刻的調整,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借重。各種區域性合作組織空前活躍,方興未艾。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快速崛起,成為國際舞台上十分重要的力量,這是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強權政治陰魂不散,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時有抬頭,地區沖突持續不斷。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深層次矛盾長期累積,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暗流涌動,國際投資大幅萎縮。美國對我發起貿易戰,頻繁挑起中美經貿摩擦。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很多。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於實現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持續的努力,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保持長期穩定,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全方位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蓬勃的生機活力,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偉大飛躍。與此同時,我國發展也面臨著種種不容忽視的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困難較多,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任務艱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一些領域腐敗問題多發。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不斷顯現,急流險灘暗礁更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了一個攻堅克難、闖關奪隘而又愈進愈險、不進則退的時刻。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反復強調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他在主持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時,就主張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句話寫上去。“新的歷史特點”這個概念,含義極為深刻,是全面審視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發展大勢得出的重要判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進程,緊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突出矛盾和風險挑戰,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深刻闡述了如何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問題。這是一個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其中有幾個重要節點引人注意。

一是在黨的十八大后不久,習近平就明確提出了增強憂患意識、防范潛在風險的重大問題。2012年 11月 15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針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面臨諸多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實際,明確提出:“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有效防范各種潛在風險”。(《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 2020年版,第 3頁。)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習近平:《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求是》2019年第 7期。)這一時期,他還告誡全黨要保持清醒頭腦,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4頁。)。

二是在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過程中,習近平深入思考了對風險挑戰“怎麼看、怎麼辦”的問題。2013年,習近平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在 201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指出:“我國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歷史階段,矛盾和風險比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時更多更復雜。”他強調,要注重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類問題,既防范增長速度滑出底線,又理性對待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要堅持底線思維,凡事要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做到有備無患。(參見《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4-5頁。)在 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面臨的風險挑戰,指出:過去經濟高速發展掩蓋了一些矛盾和風險,現在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他強調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通過延長處理時間減少一次性風險沖擊力度,如果有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威脅,就要果斷採取外科手術式的方法進行處理。他提醒我們,如果仍想著過去的粗放型高速發展,習慣於鋪攤子、上項目的老辦法,“即使暫時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會持久,相反會使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積累、激化,最后是總爆發”(《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51頁。)。

三是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習近平進一步思考了防范各方面風險挑戰的問題。進入 2015年后,黨中央著手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習近平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集中而深入地思考了如何下大氣力破解制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2015年 10月29日,他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專門論述了“防風險,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的問題,指出:“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8年版,第 182頁。)。這一時期,在資本市場、互聯網金融、安全生產等方面連續發生的重大事件,一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此,習近平強調要深入研判、評估風險,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2016年1月 18日,他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專門論述了“守住底線,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及時化解矛盾風險”的問題,指出: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我們必須“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准備,做好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社會上、外交上、軍事上各種斗爭的准備,層層負責、人人擔當”(《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 2卷,外文出版社 2017年版,第 222-223頁。)。

四是在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過程中,習近平著眼於更大范圍、更廣時空系統思考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問題。新時代,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習近平闡述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指出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6頁。)。他強調要立足防范風險的大前提來維護國家安全,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及實踐,為我們黨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寬廣的視野、科學的方法和明確的實踐要求。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引領,習近平在一系列講話中分析和論述了維護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問題。此外,還對太空、深海、極地等新型領域在內的風險挑戰也進行了分析和研判。

五是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過程中,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日益充實、愈加豐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17年 7月 26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與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一起作為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提了出來。這標志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成為黨和國家一項極為重要、影響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九大對這三大攻堅戰作了全面部署。2018年 1月 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列舉了八個方面十六個具體風險,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2019年 1月 2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提高防控能力,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習近平在 2018年 1月、2019年 1月這兩次研討班上的講話中都指出: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13-214頁。)。這兩篇講話是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的代表性文獻,標志著我們黨對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規律性認識更加自覺、更加科學。

六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得到檢驗、發展,增添了新的時代性內容。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早在 2018年 1月,習近平在列舉我們面臨的風險時就曾經指出:“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嚴密防范。”(《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49頁。)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這種憂慮並非杞人憂天。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習近平指出:“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09頁。)他強調:“要強化風險意識,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59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習近平強調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著力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人民日報》2020年 9月 9日。)。這次抗擊疫情斗爭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証明黨和國家制定的防控舉措是正確的,作出的決策部署是有效的,同時也為更好應對風險挑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二、堅持底線思維,妥善應對風險挑戰

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體現了敏銳的問題意識和強烈的問題導向,凝聚著習近平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智慧和心血。概括地說,習近平著重分析和論述了如下一些問題。

一是把“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4頁。)確立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和條件,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越復雜,就越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辯証關系,決不能顧此失彼、畸輕畸重。如果單純注重發展而忽視安全問題,那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回顧歷史可以看出,我們黨之所以能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就在於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心存憂患、肩扛重擔,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特質。新時代,我們黨要堅持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頭等大事,時刻准備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克服各種艱難險阻。

二是揭示了我國面臨的風險隱患日益增多的趨勢,作出了“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1頁。)的重大判斷。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加不確定不穩定的世界,我國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攔路虎”“絆腳石”,決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越發展壯大、越接近奮斗目標,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就會越大,面臨的風險挑戰就會越多。“這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無法回避的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4頁。)越是接近目標,越需要我們付出艱巨的努力,沉著果斷應對一切風險挑戰。

三是揭示了各種風險挑戰交叉傳導的復雜關系,提出了“著力防范各類風險挑戰內外聯動、累積疊加”(《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6頁。)的工作要求。縱觀人類歷史,世界發展從來都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新形勢下,我國面臨的各種矛盾風險挑戰源、各類矛盾風險挑戰點不僅大大增多,而且相互之間的聯動效應日益明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演變為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最終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危及國家安全。”(《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8頁。)必須統攬全局,妥善處理並及時阻斷不同領域風險挑戰的轉化通道,有效防范各類風險挑戰交叉感染、積累擴散、連鎖聯動、蔓延升級。在應對風險挑戰時,要避免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堅決防止小問題演變為大問題、小管涌淪為大塌方的后果。特別要注意避免釀成全局性、顛覆性的災難。

四是作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總體可控”(《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50頁。)的基本判斷,重申“我國發展仍然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07頁。)。唯物辯証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各種風險挑戰既給我們提出了新課題,同時也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新機遇。“在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涵蓋領域的廣泛性、觸及利益格局調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巨性、進行偉大斗爭形勢的復雜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33頁。)我們決不能低估面臨的風險考驗和重大挑戰,但是也不能被困難所嚇倒,更不能畏首畏尾甚至逃避責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分析風險挑戰背后的成因,綜合評估判斷,認為雖然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同時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增多,有些還相當尖銳,但我國發展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50頁。)

五是強調在風險挑戰面前要保持戰略定力,提出了堅持底線思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否堅持底線思維,事關各項工作成敗。在風險挑戰面前,如果消極等待,就有可能貽誤寶貴的發展時機甚至陷入被動局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底線思維正是著眼於迎接挑戰、破解難題、防患於未然而提出來的。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准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2頁。)。制定政策措施、作出決策部署時,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因素,充分估計最壞的可能性、最嚴重的后果。同時要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方案,做到有備無患。通過艱苦細致、扎實有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挑戰的影響程度,削減其破壞力,確保不出現最壞的情景。“對最壞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數,就能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天塌不下來。”(《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57頁。)越是形勢復雜,越要堅持底線思維,這樣才能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習近平告誡我們要增強信心,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積極開拓進取,全力做好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各項工作。

六是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了“聚焦重點,抓綱帶目”(《人民日報》2018年 4月 18日。)“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9頁。)的應對思路。解決問題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針對矛盾和問題來推動工作。這是習近平一貫倡導的工作方法。他經常講到“木桶原理”,“木桶有短板就裝不滿水,但木桶底板有洞就裝不了水”。

他強調:“我們既要善於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防控和化解各種重大風險,就是加固底板。”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挑戰,既包括國內的政治、意識形態、經濟、文化、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來自國際的、外部的各種風險。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就可能遲滯或被迫中斷。習近平指出:“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這是我一直強調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6頁。)

七是提出“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97頁。),強調“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94頁。)。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最關鍵的還是要靠制度。加強制度建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及時化解危機、贏得主動權的根本保障。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是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治本之策,是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的有力舉措。我們必須改變忽視制度建設、認為制度與防控風險挑戰關系不大的陳舊觀念,牢固樹立制度意識,著力推進思路理念、方法手段創新,善於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各項工作。“要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196頁。),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充分發揮制度指引方向、規范行為、提高效率、維護穩定、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要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八是強化使命擔當,提出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17頁。)在風險考驗和驚濤駭浪面前,任何回避困難、忽視矛盾、消極懈怠、無所作為、貪圖享受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有害的。黨員、干部要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自覺地投身到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斗爭中,做到敢挑重擔、敢於出擊、敢戰能勝。一方面,要發揚斗爭精神,敢於斗爭,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另一方面,要提高斗爭本領,善於斗爭,妥善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習近平指出:“我們講的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23頁。)他提出了黨員、干部有沒有斗爭精神、是不是敢於擔當的“五個面對”的衡量標准,即:面對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劍、面對矛盾敢不敢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不敢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不敢堅決斗爭。(參見《人民日報》2020年 1月 9日。)斗爭是一門藝術,必須講究策略方法。在各種重大斗爭中,要堅持做到“三個統一”,即: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

三、堅定必勝信念,做好防范化解工作

面對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必勝之心,全力盡責,把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一是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政

治職責。”(《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43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審視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工作,牢固樹立責任意識,自覺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擺在工作全局中來謀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部署、一體推進。要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把自身職責范圍內的風險挑戰防控好,決不能把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責任都推到下面、留到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放任風險、制造隱患。要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公眾參與的體制機制,形成強大合力。要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黨政一把手要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各項工作,不回避任何一個問題、不忽視任何一個風險、不放過任何一個隱患。黨員、干部要以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以更嚴作風、更實舉措把防范風險挑戰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二是著力防范化解各種重大風險挑戰。習近平既統攬全局又聚焦重點,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間我國發展面臨的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生態、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進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關於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風險,他強調必須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關於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他強調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關於防范化解經濟發展風險,他強調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關於防范化解科技安全風險,他強調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防范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風險﹔關於防范化解社會穩定風險,他強調要著力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做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關於防范化解生態安全風險,他強調要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為重點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著力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關於防范化解外部環境風險,他強調要加強海外利益保護,完善安全風險防范體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應對風險能力,特別要注重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安全保障體系,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外部環境﹔關於防范化解黨的建設面臨的風險,他強調必須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嚴加防范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永葆黨的生機活力。針對近年來頻頻發生的生物安全風險,習近平強調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此外,他還對軍事、能源、糧食、安全生產等其他領域的重大風險進行了分析。這些重要思考針對性、實效性很強,我們必須認真落實這些重點工作任務。

三是加強戰略謀劃,講究策略方法。習近平提出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09頁。)的方針,強調要“積極主動防范風險、發現風險、消除風險”(《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36頁。)。首先,要居安思危,科學預判風險。“預判風險所在是防范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13頁。)要常觀大勢、常思大局,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覺察在先、發現在早。其次,要知危圖安,主動防范風險。對容易誘發重大風險挑戰和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問題,要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下好防范風險的先手棋,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准備,努力消除隱患因素。“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採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06頁。)再次,要轉危為安,有效化解風險。風險挑戰一旦來了,就要沉著應對,拿出實招硬招,果斷處置事態。“要提高風險化解能力,透過復雜現象把握本質,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斷決策,善於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善於整合各方力量、科學排兵布陣,有效予以處理。”(《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第 216頁。)

四是增強駕馭風險本領,提高應對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形勢變化,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敏銳性和鑒別力,把握不准發展趨勢,覺察不到蘊藏其中的機遇和挑戰,找不出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辦法。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現象是,一些黨員、干部的治理能力和專業水平明顯跟不上,導致防控措施不及時、不到位。這些都表明,當前黨員、干部隊伍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的問題比較突出。防范化解風險挑戰,要求我們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過硬,既要敢於直面矛盾問題又要善於化解矛盾問題。當今時代,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已經成為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對專業化、專門化、精細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黨員、干部要適應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新變化,自覺加強學習、勤於實踐,不斷增強防范、管控、化解風險挑戰的科學性、預見性、原則性、系統性。要著力完善知識結構,既要多學一些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也要多學一些國際、戰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識,努力成為又博又專、兼收並蓄、融會貫通的通達之才。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見葉知秋的敏銳,著力提高駕馭風險、迎接挑戰的能力,高度警惕、精准研判各種風險挑戰,妥善處理各種復雜矛盾,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一種形式。習近平關於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戰略思考及生動實踐,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理解。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遇到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過程。要充分認識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艱巨性、長期性、復雜性,做好較長時間應對風險挑戰的思想准備和工作准備。要堅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分析面臨的風險挑戰,善於從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要著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精准化、精細化,真正做到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提高黨的科技治理能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15ADJ006)

〔作者許先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黨的文獻》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