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的壯麗人生起點

原標題:公元182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的壯麗人生起點
作者:張樹軍    發布時間:2020-11-2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油畫)(高泉 作)

馬克思一家與恩格斯

本期提要

184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同各國的社會主義團體建立聯系,宣傳科學社會主義。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公開樹起共產主義運動的旗幟,這個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從此,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有了光明的指引。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2周年、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他們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展,閃爍著真理的光芒,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博大精深的學問。

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我們的事業經歷偉大斗爭,凝聚一代又一代人同心同德的奮斗,最終必將抵達光輝的頂點。

在海格特墓地,馬克思的墓碑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170多年來不僅未曾消沉,反而隨著時代命題和世界境遇的變遷令人一次次矚目,更多的人為其所指引光榮而正確的道路所深深折服,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仰者與篤行者。

出身上流的兩位少年

馬克思和恩格斯出生在19世紀普魯士王國萊茵省,這是當時普魯士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在特裡爾城出生。他的父親是這個城市的高級訴訟法庭法律顧問,同時在特裡爾地區法庭供職,年收入大概在1500塔勒左右。他家擁有一套氣派的住宅,還有一座可以俯瞰全城的酒庄及大量債券。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的家庭雖算不上頂級富豪,但至少屬於中上流階層。

弗裡德裡希·恩格斯於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門市一個紡織工廠主家庭。他的家族在德國乃至英國擁有多家企業和工廠,屬於典型的資產階級家庭,比馬克思家更富有。恩格斯的父親在他出生后極其高興,專門邀請巴門市政界、商界名流參加為他出生而舉辦的盛大酒會,並在會上希望恩格斯將來能成為烏培河谷“名符其實的老板、干練的廠主、商界的雄獅”。

令人稱奇的是,這兩位富家子弟、聰明少年,后來在成長中都沒有安於父輩為他們設計的職業規劃和人生道路,而是走上了“背叛”家庭,“背叛”家庭所屬的那個階級的革命道路。

他們選擇了崇高事業

馬克思小時候聰明好學,喜歡思考,愛問問題,很受家人喜愛。他沒有上小學,父親就是他的啟蒙老師。父親教授給他的比學校課程更為豐富,既有德文、算術和圖畫等基礎課,而且更注重實踐教育,父親經常帶他參觀展覽、游覽古跡,講述歷史故事、分享各地風俗要聞,還常常在睡前給他朗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作品。

同時,鄰居威斯特華倫公爵也經常給他講述希臘故事和莎士比亞戲劇等。這種自由啟發式教育使得馬克思視野開闊、知識廣博,富有正義感並同情人間疾苦。

度過了愉快自由的幼年和童年之后,馬克思進入中學學習,他所讀的特裡爾中學,至今仍是德國著名精英學校。那裡的老師思想活躍進步,學習氛圍濃厚,馬克思接受了系統教育,不僅學習和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還對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文學,他房間裡的桌子上和椅子上都堆滿了書。他從白天到晚上總是默默地看書和寫學習札記。一些著名文學家和哲學家的著作他都很感興趣,特別是歌德、席勒、伏爾泰、萊辛、聖西門等人的著作。

中學畢業后,馬克思選擇了離家較近的波恩大學繼續求學。他在大學第一學年開銷無度,父親見此情景很是著急,於是在第二學年毅然決定將他轉至柏林大學,希望他學習法律,子承父業。柏林大學是學術殿堂,學校內充滿了哲學氛圍,這使馬克思對哲學萌生了濃厚興趣,成為一名“熱愛哲學的法律系學生”。如果按照父親為他謀劃的道路走下去,馬克思在柏林大學法學系畢業后,即可在柏林或者特裡爾過上富足的生活。

恩格斯的幼年和童年,同樣受到他父親的影響和教育。在他剛剛懂事時,父親就用宗教虔誠主義思想嚴格教育他。后來又把他送到巴門市一所虔誠主義教派學校,從而使恩格斯少年時代精神生活的主導意向是宗教意識。他對宗教篤信不移的態度,曾博得家裡長輩和學校的贊賞。

同時,恩格斯在成長過程中還受到另外一種教育,與他父親的影響完全不同,這種教育主要來自於外祖父及母親。他的外祖父是荷蘭一所中學的校長,精通文學和語言學。恩格斯童年時代有很長時間在外祖父家度過,外祖父不僅輔導恩格斯文化知識,還經常給外孫講古希臘英雄神話故事,同時還講哲學家伊壁鳩魯和孟德斯鳩的故事,朗誦西塞羅的演說和《羅蘭之歌》,等等。外祖父的文化素養自然而然地影響了恩格斯。恩格斯母親具有良好的音樂和文學素養,這也是其外祖父培育和影響的結果,她又把這種影響成功地傳給恩格斯。

這些影響使得恩格斯既渴望學習文學、歷史、哲學等各種人文知識,又特別想做普羅米修斯式的能給人類帶來聖火和光明的英雄。

從家庭條件和個人才華來看,馬克思、恩格斯完全有可能躋身所謂的“上流社會”,求得令人羨慕的個人前程。但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使他們與“上流社會”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麼,他們會如何抉擇人生之路呢?“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做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洒下熱淚。”這是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所寫的,從中我們仿佛可以預見他們要選擇的道路。

志同道合到永遠

馬克思在大學時期因結識鮑威爾兄弟而加入青年黑格爾派,他們經常在柏林一家小酒館內舉辦博士俱樂部,就哲學理論和普魯士現實展開辯論,在德意志民族擅長思辨的文化氛圍中,辯論總是非常激烈。馬克思由於非凡的才智、淵博的知識和雄辯的口才,被大家認可。

恩格斯也認識鮑威爾兄弟,在柏林服兵役期間也經常參加他們的活動,卻幾乎不參與討論。不巧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沒有在聚會活動上碰過面。

但是恩格斯從好友那裡知道了馬克思,並由於他們對馬克思的高度評價而盼望結識。

1842年11月底,恩格斯到《萊茵報》編輯部見到了馬克思,在進行自我介紹之后,他提及鮑威爾兄弟來尋找深入交流的話題。可是,馬克思對自學成才的恩格斯十分陌生,他沒有柏林大學的正式求學經歷,所發表的關於謝林的文章和小冊子都使用“奧斯渥特”的筆名。

這使得馬克思對恩格斯沒有多少好感,只是不耐煩地應付幾句了事。這被恩格斯后來稱為“十分冷淡的初次會面”。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初次會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除了兩人不夠了解之外,還有受鮑威爾兄弟和“自由人”影響的緣故。在1842年10月至11月中,柏林的青年黑格爾派發生了嚴重分化。布魯諾·鮑威爾又創建了一個稱為“自由人”的學術組織,該組織不關注現實生活,不考察人們的實際生活狀況,而是醉心於抽象的哲學論証。1842年10月15日,馬克思因卓越領導才能和應對普魯士書報檢查制度的高超技巧使《萊茵報》銷量激增,從而升任該報主編,隨后便開始了與“自由人”的斗爭,由於拒絕了他們稿件,馬克思和鮑威爾兄弟的關系破裂。

目前流傳下來的書信表明,恩格斯與鮑威爾兄弟雖然經常通信,但他並不知道馬克思和“自由人”之間因《萊茵報》用稿事宜產生的糾紛和沖突,所以在和馬克思見面時還提及了鮑威爾兄弟。

那麼,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樣相互吸引,並結下真摯友誼終生合作呢?1843年9月,恩格斯給《德法年鑒》編輯部寄去了一份稿件,題為《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負責審稿的正是馬克思。

恩格斯這篇文章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將德國哲學、英國經濟學和法國社會主義思想融合在一起,並將社會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資本主義私有制。馬克思高度評價了恩格斯這篇文章並稱其為“天才大綱”,從此改變對恩格斯的最初印象。馬克思在早年寫作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稱《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為“內容豐富而有獨創性的著作”,在《資本論》中至少4次引用。與恩格斯這篇文章同時發表在《德法年鑒》第一、二合刊號上的,還有馬克思的兩篇文章,即《〈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恩格斯在拿到雜志樣刊閱讀馬克思文章后,開始意識到鮑威爾兄弟在理論上的巨大缺陷,並從馬克思文章中看到了革命前景和希望,領會了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產主義、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的必要性,從此改變了對馬克思的印象。

此后,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斷通信交換意見,兩個偉大的思想家對基本理論問題與實際斗爭策略的看法竟然高度一致。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巴黎逗留10天,與馬克思深入交流,由此開始了兩人畢生的親密合作和偉大友誼。

合著《共產黨宣言》

1844年9月,馬克思與恩格斯合寫《神聖家族》一書,批判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闡述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重要原理。1845年至1846年間,兩人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這部著作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第一次系統的闡述。1845年,恩格斯寫出《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第一次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所處的政治經濟地位必然推動它去爭取自身的解放,而社會主義隻有成為工人階級的政治斗爭目標時才會成為一種政治力量。

184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同各國的社會主義團體建立聯系,宣傳科學社會主義。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應邀加入德國工人的秘密組織正義者同盟,並積極參加它的改組工作。恩格斯出席同盟在6月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向大會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把舊的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年,歐洲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馬克思、恩格斯受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的委托,為德國無產階級制定了行動綱領《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德國三月革命爆發后,他們立即回國參加革命斗爭。恩格斯除協助馬克思創辦《新萊茵報》之外,還參加南德和愛北斐特地區保衛革命成果的幾次激烈戰斗。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公開樹起共產主義運動的旗幟,這個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

奇跡在東方

馬克思主義的東漸過程是先俄后中。

俄國作為一個歷史上具有革命傳統的國家,進入19世紀以后便不斷出現社會性革命運動,使整個社會始終處於飄搖動蕩和革命風雨之中,成為馬克思主義扎根的土壤。

馬克思主義東漸萌芽,始於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革命民粹派的研究和傳播,又為馬克思主義東漸俄國提供了理論條件。最終,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和以列寧為代表的革命家,對俄國具有自發革命覺悟的勞動群眾開展持續高效的理論宣傳,使馬克思主義在開啟其民族化歷史進程的同時,終於實現了“俄國化”的歷史使命。

1899年,《萬國公報》第121期上刊載了署名“英士李提摩太譯,華士蔡爾康屬文”的《大同學》一文,提到“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這是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報刊,但誤認為馬克思是英國人。

此后到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留日學生及知識分子成為翻譯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力軍。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第18號上發表了《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文中稱“麥喀士(日耳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在1903年11月2日至12月4日《新民叢報》第40至43號的《二十世紀之巨靈托辣斯》一文中,稱馬克思主義之學理“實為變私財以作共財之一階梯”﹔在1904年2月《新民叢報》第46至48號的《中國之社會主義》一文中,提到馬克思主義關於“現今之經濟社會,實少數人掠奪多數人之土地而組成者也”的主張。

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瞿秋白、蔡和森等人開始研究、翻譯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並有意識地將之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聯系起來。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為陣地,相繼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章和演說,還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創辦《每周評論》,刊載摘譯《共產黨宣言》。《晨報》開辟《馬克思研究》專欄,譯介馬克思的《雇佣勞動與資本》、考茨基的《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河上肇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等著作。

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部分著作中譯本開始出版,如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李季譯的《社會主義史》、惲代英譯的《階級爭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

真理的光芒與力量

馬克思、恩格斯留給我們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兩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始終閃耀著穿越時空的真理光芒。

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重要貢獻,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作了高度概括:“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

這是因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等。

科學思想是人類獨有的精神瑰寶。馬克思主義穿越百年歷史風雲依然熠熠生輝,釋放出強大思想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來源於它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因此,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始終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