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對恩格斯說:“我總是踏著你的腳印走”

作者: 甘梅霞    發布時間:2020-11-27   
分享到 :

1864年7月4日,馬克思致信恩格斯說,“我總是踏著你的腳印走”,高度評價年輕的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的貢獻。明天,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本號特推送此文,以致敬意。

偉大的友誼——馬克思與恩格斯

弗裡德裡希·馮·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巴門城。作為一位大資本家、虔信派教徒和君主主義者家中的長子,他對母親感情至深,卻對父親的政治、社會和宗教信仰極度反叛。李卜克內西說他“頭腦清晰而聰明”,性格直爽到“很容易孩子氣地脫口而出,說國王不穿衣服肯定會覺得冷的”。列寧曾評價道,恩格斯出版《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嚴宏偉的紀念碑,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銘刻在上面了。而他在青年時代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開創有著不可磨滅的引領作用。

恩格斯的父母親

“天才大綱”

孕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1842年,聲稱“不會對一個極端專橫的老頭做一丁點妥協”的恩格斯出乎意料地接受了父親的安排,欣然前往曼徹斯特的工廠。因為這位剛剛在柏林接觸過青年黑格爾派激進觀點的22歲青年將這一產業革命的中心看作即將發生政治革命的爆發地。期間他寫作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孕育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這部被馬克思稱作“批判經濟學范疇的天才大綱”中,恩格斯第一次將尚未成熟的唯物史觀運用於政治經濟學領域。

恩格斯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強調隻有消滅私有制、全面變革現存的社會關系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弊端。而此前,馬克思還僅將這一方法運用於社會和政治領域的批判。其次,恩格斯在《大綱》中第一次揭示了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他評述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起源和影響,指出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理論表現,“隻要私有制存在一天,這個用語(“國民財富”,作者注)便沒有任何意義”,“英國人的‘國民財富’很多,他們卻是世界上最窮的民族”。由此,恩格斯為開創服務於勞動者的經濟學構筑了起點。

《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對馬克思實現由哲學向經濟學研究轉變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指出1842-1843年間他作為《萊茵報》的編輯,第一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是促使他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但對於學哲學和法律出身的馬克思而言,要從事經濟學研究,“善良的‘前進’願望大大超過實際知識”,以致於“為了解決使我苦惱的疑問,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的分析”。可見,當時的馬克思雖熱切想要研究政治經濟學,但並沒有找到切入點,仍舊在用哲學的邏輯和話語去研究經濟學問題。

1844年恩格斯發表《大綱》,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承諾與現實的背離,這成為后來馬克思開始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切入點,即對當時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因此《資本論》的副標題是“政治經濟學批判”。

25歲的恩格斯與瑪麗

共同構建

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

在曼徹斯特,恩格斯遇到了如野薔薇般美麗、目光明亮勇敢的愛爾蘭紡織女工瑪麗·白恩士。恩格斯走訪了瑪麗居住的愛爾蘭移民聚居區“小愛爾蘭”,惡劣的居住條件使這位大資本家長子觸目驚心。他“拋棄了社交活動和宴會,拋棄了資產階級的葡萄牙紅葡萄酒和香檳酒,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幾乎都用來和普通的工人交往”。

1845年,恩格斯將調研結果寫成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工人的生存情境進行了理性把握。通過比較恩格斯這部著作和《資本論》第一卷一些部分,例如馬克思對工作日的討論,可以發現正是從恩格斯這裡,馬克思學會了如何有效利用議會委員會、司法官和工廠視察員收集的証據,從而對工業經濟的運轉有了真實洞察。《狀況》首先考察了無產階級的起源和發展,指出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形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爆發、產業后備軍的形成,以及資產階級日益加強對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剝削,從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客觀規律。

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已經在一個國家的范圍內運用了他和馬克思后來共同抽象出的新的歷史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恩格斯“從另一條道路(參看他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得出同我一樣的結果”。那時,馬克思從政治和社會批判出發、恩格斯則從經濟現實和經濟學批判出發,共同指向政治經濟學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予以重構,這種方法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產黨宣言》

理論指向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及學科的任務

恩格斯早期對政治經濟學的第三個貢獻是寫於1847年10月底的《共產主義原理》。它雖然是《共產黨宣言》的准備著作,但卻包含一個被《宣言》忽略而十分重要的主題,即資本主義崩潰后將出現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中的經濟組織問題。畢竟,對於一個經濟學理論而言,不得不考慮實現經濟秩序的徹底變革后組織經濟的替代方案。恩格斯宣布,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走向崩潰,“經濟科學的任務是在經濟轉型的變化中發現未來生產和交換新組織的要素,以消除過去(資本主義經濟的)失靈。”

這種組織經濟的新方案要達至的主要結果是:“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地和有計劃地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模﹔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通過產業教育、變換工種,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通過城鄉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這種新方案區別於以往舊的政治經濟學隻見“物”不見“人”的局限,最終指向解決資本主義工業經濟中人的片面化和異化問題。

但這種目標有其經濟和技術前提:“隻要生產的規模還沒有達到不僅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還有剩余產品去增加社會資本和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就總會有支配社會生產力的統治階級和貧窮的被壓迫階級。”在馬克思構想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中,他曾計劃在研究資本、土地所有制和雇佣勞動后,立馬著手研究國家理論,遺憾的是,他並沒有來得及。如何構建一個市場和國家經濟作用相協調的理論,就當下目及而言,地處東方的中國正展開這一偉大的實踐圖景和理論總結。

革命家列寧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倫敦與世長辭。列寧在悼文中高度概括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貢獻的關系:“同恩格斯的交往顯然促使馬克思下決心去研究政治經濟學,而馬克思的著作使這門科學發生了真正的革命。”但是,關於恩格斯對自己在構建新的政治經濟學過程中的影響,馬克思本人給出了更高的評價——1864年7月4日,也就是《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大約三年前,馬克思曾致信恩格斯道:“我總是踏著你的腳印走。”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黨史信息報》2020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