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宴請中“四菜一湯”規定回眸

作者:王剛    發布時間:2020-12-04   
分享到 :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公務宴請中一直執行的“四菜一湯”規定,不僅有效規范了公務接待、避免了鋪張浪費,而且作為改進作風的具體措施,產生了風向標和導向作用。

抗戰時期的“四菜一湯”規定

抗戰時期,大部分時間根據地軍民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1941年的淮北抗日根據地經濟狀況略好一些。當年11月,淮北蘇皖邊區召開第一次財經會議並形成四項決議案,其中一項為“厲行節約運動以節省公款案”,對於公務接待標准作出了規定:“各機關對來客一概不准招待煙、酒,招待來客隻准添四個菜。開群眾大會,一切開支均自備。”這是淮北抗日根據地第一次明確公務接待隻准“添四個菜”。1942年2月,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公布《行政公署的簡政》,其中的“新規定”指出:“厲行節約,減少浪費,自己用公驢推磨,麩子喂牲口,建立糧食日報制度。非經主任特許,概不招待煙酒,規定招待添菜,分干部、普通客、特別客三種,最多不超過四菜一湯,發供給証,衣被按規定,遺失不准報銷。提倡穿補衣,破爛的衣交公家,嚴禁拿好衣打鞋。”這裡明確提出了來客招待最多不得超過“四菜一湯”的接待標准。

這一時期,淮南抗日根據地也制定了客飯招待的規定。1942年12月30日,淮南津浦路西第二稅檢局發布《關於招待客飯的規定》的訓令,針對各分局、所客飯違反上級節約的原則,特規定招待客飯如下:“一、總局派人至各分局、所工作時,須有局長或主任之介紹信。二、分局派人,須有分局主任或會計之介紹信。三、分所到分局報銷,隻留一餐。解款時,距十五裡以下者不留客飯,十五裡以上者,可留一餐。四、干部之家屬、朋友,除在敵友區者,一概不招待。”

以上關於公務接待和客飯招待標准的規定,可視為我們后來“四菜一湯”規定的雛形。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四菜一湯”規定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尚未恢復,百廢待興,中共領導人對飲食標准格外注意。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后,各部門工作基本就緒。一天晚上,食堂加餐“四菜一湯”,毛澤東看到飯菜后批評道:“碗裡有飯,不能光往自己的嘴裡扒拉,市民的糧食早就被國民黨搶光了,他們不少人在餓著肚子。如果這樣吃下去,不用多久,我們的餐桌上的菜飯就將會擺滿。到那時,我們把‘為人民服務’喊得越響,人民群眾越恨我們。”這時有人告訴他,這次改善伙食,是為了慶祝搬遷的勝利。毛澤東聽了更加嚴肅地說:“要想做脫離人民群眾的事情,什麼時候都可以找到借口。”毛澤東不僅對自己飲食格外節儉,而且對宴請外賓的接待標准也要求嚴格。新中國成立后,要經常舉辦宴會接待外賓,滿桌菜肴還沒有吃多少就倒掉了,毛澤東對此頗為不悅。經過幾次接待,他指出接待工作有兩大浪費:一是禮儀繁多,搞一些不必要的形式主義,浪費了大家很多的時間,要知道,時間浪費了是不能挽回的,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這一定要改進!其二是接待宴會,大講排場,吃掉的還沒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費了國家的金錢和物資。要知道,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他非常嚴肅地說:“勤儉節約和反對浪費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和優良傳統,什麼時候都不能改變!”

隨著新中國經濟發展,為了規范公務宴請標准,“四菜一湯”規定開始實行。據周恩來的衛士高振普回憶指出:開會用餐“四菜一湯”的規定是周總理下達的。1960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開會,周總理規定了用餐的標准,就是“四菜一湯”。這四菜就是平常的魚、肉、蔬菜之類的。國務院開會用餐,每人一碗大燴菜,主要是大白菜、粉條、豆腐、排骨之類,桌上再擺幾碟小菜,這小菜多為泡菜、醬菜、青椒之類。會務處按定量收取用餐人的糧票和錢,規定每人每餐三兩糧票、四角錢。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司長趙慶雲也曾撰文指出,周恩來總理無論是開國務會議、常務會議以及招待外地來京的賓客,還是招待運動員、藝術家,都堅持“四菜一湯”的標准,從不鋪張浪費。總理、副總理在中南海舉行國宴時,也是嚴格按照規定的標准。舉行國宴時,不上煙、不上白酒,不上易拉罐飲料,隻上一些加飯酒和干白葡萄酒,飲料則隻上國產的瓶裝飲料。

改革開放后的“四菜一湯”規定

進入20世紀80年代,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國宴標准進行了調整。1984年11月,外交部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指示,對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國務活動包括外事接待的宴請,作出具體的人均消費標准的規定,同時對國宴的形式、宴請的范圍、參加人數等加以改進。自1987年起,宴請的形式多採用分餐制。分餐制既更衛生、方便,又與西餐的進餐方式接軌,更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總的趨勢是越來越方便人們進餐。但是,“四菜一湯”的格局,是歷屆中央領導同志始終堅持的宴會標准。即使是國慶招待會,除冷盤、點心和水果外,宴會也始終保持“四菜一湯”的格局,體現了該規定在國宴中的貫徹執行。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一場激濁揚清的風氣巨變從此開啟。作為中央八項規定的制定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是以上率下,作出示范。2012年考察河北省阜平縣時,習近平總書記的晚餐是標准的“四菜一湯”:紅燒土雞塊、阜平燴菜(豬肉、豆角、粉條、海帶、豆腐、土豆)、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還有一個冬瓜丸子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並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中午在焦裕祿干部學院用餐。其標准也是“四菜一湯”:干煸菜花、中原大燴菜、紅燒羊肉、香菇燒牛肉和冬瓜排骨湯。習近平總書記以行動作號令、以身教為榜樣,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帶頭改進工作作風,為全黨同志樹立起典范。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來源:《秘書工作》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