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壯美藍圖,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作者:王香平    發布時間:2020-12-11   
分享到 :

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全會的最大亮點,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站在兩個五年規劃的歷史交匯點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中央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題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和2035年遠景目標並提出建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戰略安排的具體謀劃,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需要,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途徑,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因此,《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胸懷全局、把握大勢,深刻認識和辯証看待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之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即將建成,不僅意味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追求的理想社會終於變成了現實,也意味著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制定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從“十三五”轉向“十四五”,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跨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論從哪個角度講,都預示著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新發展階段有哪些新特征新要求,又將面臨哪些新矛盾新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一個重大判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具體有哪些新的發展變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深刻闡述。

從國際來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大變局加速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們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准備。

從國內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著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正是基於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對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深刻洞察,習近平總書記觀大勢、謀大局,問診把脈、因時應勢,果斷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此,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時代內涵,辯証看待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擘畫藍圖、制定目標,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宏圖的鮮明主題

對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探索和構想,是中國近代以來很多仁人志士終其一生上下求索的社會目標和人生理想。而現代化建設的真正起步隻有到新中國成立后才有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目標,即“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交通運輸業、現代國防”,到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並制定“分三步走”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從上世紀末總體實現小康到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黨的十八大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追趕和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信念始終堅定,目標始終明確,道路始終不變。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對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更全面、更系統、更具體的規劃,這在中國共產黨奮斗史、新中國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實踐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具有怎樣的圖景、色調、樣貌和風採,五中全會的擘畫讓中國人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可感可觸可期可盼。站在新階段新起點,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國社會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懈奮斗和追求的現代化圖景。

全會通過的《建議》從9個方面描繪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綜觀全局,不論是總體目標的描繪還是各領域具體目標的規劃,人民生活、人民權益、人民福祉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核心詞、高頻詞和關鍵詞。

比如,現代化國家的總體目標強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把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收入並駕齊驅作為現代化國家的兩大主要衡量指標,體現了強國和富民、經濟建設和民生福祉的高度統一。再比如,政治建設上,在明確“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強調“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文化建設上,強調“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社會建設上,在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的同時,強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生態文明建設上,強調“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安全保障上,強調“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引人關注的是,全會還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不僅前所未有地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把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等量齊觀,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追求,體現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人的個體價值的高度尊重和切實維護。

毋庸置疑,黨中央《建議》擘畫的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現代化,是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安全等各方面生活品質全面躍升的現代化,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的現代化,是名副其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最鮮明而突出的時代主題。

高瞻遠矚、務實管用,編制和實施好“十四五”規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布局之年。“十四五”時期是未來30年新征程的新起點,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描繪2035年遠景目標的同時,確定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把5年和15年作為一個統一整體來考慮,這是黨中央把近期和中長期目標統籌安排的戰略部署,也說明編制和實施好“十四五”規劃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起步至關重要。

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黨中央堅持頂層設計和問政於民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擔任文件起草組組長,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自今年3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前往武漢、浙江、陝西、山西、寧夏、吉林、安徽、湖南、廣東等多地考察調研,從農村、社區到學校、工廠,從科技園區到企業車間,在一系列密集考察調研中傾聽社會期盼和群眾訴求。自7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多場座談會,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基層代表圍繞“十四五”規劃深入探討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規劃編制還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是我國五年規劃編制史上的第一次。網絡問策,網民積極參與,留言達100多萬條。習近平總書記予以高度肯定,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廣泛而具體,充分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們國家奮進的力量。”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開門問策,眾“智”成城。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四五”時期,伴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在物質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之后,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為此,“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確立為六個“新”,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體現了黨中央《建議》以“管大方向、定大戰略”為主的根本初衷,彰顯了黨對人民群眾追求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美好生活的政策回應和責任擔當。

如何推動實現“六新”目標,全會謀劃了12項重要舉措,即:“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高度為“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定向把舵,注重處理好繼承和創新、政府和市場、開放和自主、發展和安全以及戰略和戰術的關系。《建議》不僅高瞻遠矚、目標明確,而且措施有力、務實管用,旗幟鮮明向全社會傳遞未來5年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優先領域、重點任務,不僅有利於全黨全社會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也有利於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階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乘風破浪、砥礪奮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在新階段奪取新勝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建議》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証”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同時強調,“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

回望過去,自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領人民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與持續時間最長的高速增長奇跡,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事非經過不知難。過去5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這5年的發展歷程極不平凡,取得的成就極不平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有力有序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堅決果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堅定朝著既定目標任務前進。“十三五”規劃實施順利,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邁上新的大台階,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性變革。事實雄辯地証明,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歷史和現實反復証明,在任何艱難險阻和重大斗爭面前,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指引方向的指南針、凝心聚力的主心骨和社會穩定的壓艙石。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第一條。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貫穿機構改革的政治主題。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進一步作出多方面制度安排。近年來,黨中央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等一系列黨內法規,黨的全面領導在體制機制上得以強化,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建議》是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制定的,代表了黨中央的領導意志、戰略意圖,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依據和基礎。因此,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黨中央關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決策部署和戰略安排上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集結號、進軍號。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開啟新征程需要有新擔當、更要有新作為。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和精神狀態,以乘風破浪、革故鼎新的奮斗狀態和昂揚姿態,為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原載《新湘評論》2020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