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原標題: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發布時間:2021-01-03    來源:《求是》
分享到 :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構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准確把握這一重要理念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和重大意義等,對於我們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在深入思考人類前途命運這一重大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系列政策主張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首次提出了這一理念,他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一個月后,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他繼續闡發這一理念,提出了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正確方向:勇於變革創新,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同心維護和平,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著力推進合作,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有效途徑﹔堅持開放包容,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廣闊空間。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從文明交流互鑒的角度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裡,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初步系統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這一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與自信、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初步回答了為什麼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怎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深邃思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正確把握當代世界的主題和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是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也是其出發點和落腳點。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面對這一潮流,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必須重新思考和回答與世界的關系問題。中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認清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這清楚地表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鮮明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球視野。

位於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中老鐵路全部採用中國技術標准和管理標准建設,設計時速160公裡,為電氣化客貨混運鐵路,計劃2021年12月建成通車。圖為在老撾萬象省航拍的建設中的中老鐵路(左)。 新華社發

隨著中國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上有些人擔心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些論調的產生,一些是出於對中國的無知或誤讀,一些是出於焦慮,一些則是出於根深蒂固的偏見。中國如何發展、中國發展起來了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成為我們在民族復興道路上必須回答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回應這個問題,提出並不斷深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他強調“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中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的努力,將為世界帶來極大的機遇”,“中國將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同世界各國共同維護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在世界和地區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更加積極有為地參與熱點問題的解決,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合作共贏的新思路代替“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你輸我贏”的舊思路,把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圖為2018年9月14日拍攝的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馬爾代夫維拉納國際機場新跑道。 新華社發 之圖/攝

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努力推動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重要實踐平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為了推動這一倡議變成實踐,他還提出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並代表中國政府宣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體現了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堅定意志。“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台。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和推動下,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不斷走深走實、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向世界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闊前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

二、科學回答“世界之問、時代之問”,進一步系統、深刻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科學內涵,使這一重大理念更加豐富、完善,日益深入人心

在初步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科學內涵之后,習近平總書記繼續深入思考和不斷完善這一重要理念。

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發表演講,從“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高度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衷。他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必將回饋國際大家庭。中國一直是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國際多邊主義的積極參與者,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隨著中國實力上升,我們將逐步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責任,努力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的發展不會犧牲別國利益,隻會增進共同利益。”同年11月,他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深入剖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帶來的啟示。他指出:“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鑒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同時,要倡導和而不同,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繼續闡發這一理念。他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也就是說,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他在演講一開始就提出了著名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回顧了100多年來人類取得的發展進步、遭受的劫難、最殷切的訴求,指出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強調“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在這次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5個方面提出了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進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承載著中國對建設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各國人民對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期待,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歡迎和廣泛支持。隨后一段時間,這一理念相繼被寫入一系列國際性文獻。2017年2月10日,這一理念寫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非洲發展新伙伴關系的社會層面決議”﹔3月17日,寫入聯合國安理會關於阿富汗問題的第2344號決議﹔3月23日,寫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糧食權”兩個決議﹔11月2日,寫入聯大“防止外空軍備競賽進一步切實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兩份安全決議……這表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這一理念,匯聚了世界各國人民向往和平、發展、繁榮的最大公約數,為世界更好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奉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201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明確”的重要內容,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的一條,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十九大報告的第十二部分以“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題,系統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及其時代價值。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進一步將其上升為國家意志。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前途命運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體現了新時代的中國致力於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和崇高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人類發展和實現世界美好前途的真誠願望和堅定決心。

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充分証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提出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黨的十九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繼續深入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路徑: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首次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提出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人文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首次系統闡述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總書記還在多個國內外場合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重要倡議,使“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更加清晰具體。同時,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引領全球減貧合作,中國的實際行動使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思想之樹”結出了豐碩果實。

2020年3月13日,中國同中東歐17國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視頻會議,分享和交流疫情防控經驗及信息。這是中國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業作貢獻的重要舉措。圖為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拉脫維亞衛生專家在中國駐拉使館參加視頻會議。 新華社發 亞尼斯/攝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以特殊形式驗証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面對這場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人類隻有一條正確道路,那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向前邁進。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始終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同幾十位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會談、通電話或視頻會見,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和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等,闡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國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免除有關非洲國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對華無息貸款債務,加大對疫情特別重、壓力特別大的非洲國家的支持力度……這一切都生動詮釋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這些成績為全球戰勝當前危機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方案和路徑,也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調整。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沖擊,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擴大﹔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劇了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面對各種復雜嚴峻的挑戰,人類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合作,共克時艱,攜手前行。

疫情凸顯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國際社會都很關心后疫情時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應該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合作,堅持與時俱進”。他提出,要加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各方應該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要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架構。要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透明、非歧視、開放、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增強其有效性和權威性,促進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維護公平競爭,保障發展中國家發展權益和空間。要提高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加強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要加大生態環境領域國際合作力度,保護好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把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歷史的思想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外交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科學理論結晶,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有力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創新,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繪制了藍圖,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鍥而不舍、馳而不息進行努力,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也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隻要各方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起來規劃,一起來實踐,一點一滴堅持努力,日積月累不懈奮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