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創拓寫《風》《騷》

原標題:百年創拓寫《風》《騷》
作者:李忠杰    發布時間:2021-01-0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在迎接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北京日報》要開設一個專版,名叫“獨領風騷”,集中梳理和展示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具有獨創性的探索、成就和貢獻。他們請我寫第一篇文章。雖然我時間緊張,但還是答應了。琢磨了一下,決定將題目確定為“百年創拓寫《風》《騷》”,主要對“獨領風騷”這個命題作一點分析。

  百年征程,開拓創新

“創拓”一詞今人並不多用。但是,正如“願景”之類的詞我們原來也不用一樣,隻要需要,還是能普及開來。使用“創拓”一詞,是因為它同時包含了“創新、開拓”兩個意思,用來概括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開拓、探索、創新、開創一類做法和成就,比單獨用其中的某個詞如“探索”“創新”等更為恰當,也比“獨創性成果”的“獨創”一詞更加包容,更有彈性和余地。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按照2010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的界定,“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體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推進和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

簡單概括,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既是奮斗史,又是探索史,也是自身建設史。三史緊密結合,不可分離。在奮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奮斗。奮斗、探索的主體,則是中國共產黨。為了更好地奮斗和探索,就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

在中國的特殊歷史條件下,無論奮斗、探索還是自身建設,都沒有現成的道路好走。書本上的理論可以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根本上要靠自己開拓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來。不僅是“開辟”,而且要“開拓”,既“開”又“拓”,既“辟”又“拓”。革命的道路要開辟和開拓,建設的道路要開辟和開拓,改革開放的道路也要開辟和開拓。

無論開辟還是開拓,都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或者有了一條初始的、崎嶇的、不很寬廣的路,拓展為成熟的、平坦的、更加寬廣的路。為此,就要回答一系列此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嘗試一系列此前沒有用過的辦法,進行此前一系列沒有進行過的探索。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創新。創新與開拓緊緊聯系在一起。開拓需要創新,創新才能開拓。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開拓。所以,我在這裡使用“創拓”一詞,就是要把創新和開拓緊緊聯系和結合在一起。

“創新”的意思和意義我們現在已經很清楚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國家鮮明地提出創新的要求,強調:“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創新的范圍,從“技術創新”逐步擴展為“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等更大范圍,還相應提出了“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國家創新體系”等要求。然后又進一步指出:“創新,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及其他創新。”創新成為中國發展進步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九大要求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把“創新”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求“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

往前回溯100年的歷史,我們黨其實很早就使用過“創新”一詞。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早在1934年11月,紅四方面軍就曾制定過一份用以宣誓的《訓詞》,內容一共16個字:“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訓詞》中清清楚楚包含了“創新”兩個字,而且當時還對這16個字專門作了說明。對“創新”的解釋是:有創造性,創造新局面、新蘇區,挽回戰局,創造新的戰術戰略等。

由此可見,“創新”這個詞和創新的要求,雖然是改革開放實行之后,我們才日益廣泛地使用,並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但是實際上,中國共產黨早就有了創新的意識和要求。從廣義上來說,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實際上都需要有創新精神。正是有這種創新精神,我們黨才先后開辟和開拓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實際上始終貫穿著創新的精神,採取著創新的舉措,設立著創新的制度。正因為如此,才取得了一系列創新的成果和成就。

這些成果和成就,是不是完全算獨創呢?這需要仔細鑒別,准確界定。有的可能是完全獨創,有的可能是部分獨創,有的可能是“創”而並非“獨”﹔有的可能是從別人那兒學來的,有的可能是在前人基礎上形成的,有的則要從適當的角度才能界定其為“獨”或“創”﹔有的獨創是成功的,也有的可能是失敗的,或者也可能是成敗參半。但不管如何,中國共產黨的開拓創新,實際上一直貫穿在100年的歷程當中﹔100年來,我們黨確實取得了大量不同程度的獨創性成果。

所以,在迎接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專門從開拓、創新的角度,梳理和展示我們黨所取得的一系列獨創性成果,以此激勵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新時代的創新,是很有意義的。

  波濤競逐,東流歸海

中國共產黨100年的開拓創新,是有規律可循的。所有的開拓創新,總體上,都是從根本上履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都是在不懈探索和回答不同歷史條件下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都是在全力推動中華民族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不斷前進。如同江河波濤,逐浪爭奔,一浪追著一浪,一浪高過一浪,永不停息地向前奔流。有時候會“亂流爭迅湍,噴薄如雷風”﹔有時候會“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有時候是“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有時候是“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無論道路怎樣、態勢如何,最終都是東流入海。正所謂:“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在1921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全民族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入研究中國的國情,緊緊抓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和形成了獨創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科學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作出了重大創新,最終取得革命斗爭的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和形成了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三大法寶,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制定了一整套軍事斗爭的戰略戰術﹔科學分析中國獨特的社會關系和階級關系,建立和鞏固了統一戰線,壯大了黨和人民的力量﹔實施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走出了一條在農民佔多數的國家裡加強黨的建設的路子。

在1949年至1978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擔負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國家的重任,順利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創造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不同的方式,特別是採取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托經銷代銷、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一系列過渡形式,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等社會主義的制度。這些制度,吸收了蘇聯東歐國家的經驗,也有很多中國自己獨特的創造。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

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改革,中國不是第一家,但卻是最成功的一家。中國不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卻是迄今社會主義旗幟最靚麗的國家。其奧秘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創立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大的獨創性成果。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創立鄧小平理論,推動理論和實踐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

在這期間,我們黨積極倡導和堅持科學的思想路線,勇於探索,革故鼎新,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制定和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推動改革開放全面展開,取得了一系列獨創性成果,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黨和國家發生了歷史性轉變。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了21世紀。

在這期間,我們黨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解決了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一個大課題。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和主線,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辟了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的新境界。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在這期間,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取得了豐富的創造性成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定不移開展反腐敗斗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國際國內一系列新挑戰,堅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理論和實踐的一系列重大創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100年來所有這些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都具有鮮明的獨創性。有的是在繼承前人基礎上的創新,有的是在吸收外國經驗基礎上的創新,有的則完全是從無到有、獨領風騷的創造。它們都是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為開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道路而實現的創新。它們連接起來,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創新之路。這條路,雖然並不平坦,有時還充滿著荊棘,遇到過挫折甚至失敗,但其主線和主流,始終閃爍著璀璨的光芒。

  升級《風》《騷》,時代篇章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自清代趙翼的《論詩五首·其二》這首詩問世以來,“各領風騷數百年”,就成了對取得新成就的文人佳作的至高贊譽,也成了激勵人們不囿常規、勇於創新的精神動力。

在中國文學史上,“風騷”一詞,是代表《詩經》的《國風》和代表《楚辭》的《離騷》的並稱。《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總集。它們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

《國風》是《詩經》的一部分,是《詩經》中的精華。國風中的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社會弊端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華民族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

《離騷》是著名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該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傾訴了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通過神游天界、追求理想和失敗后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國風》和《離騷》,構成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傳統的源頭。故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並稱。“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后用來泛稱文學,借指詩文或文採,也指風光或光彩。如《宋書·謝靈運傳論》:“原其飆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唐賈島《喜李餘自蜀至》詩:“往來自此過,詞體近《風》《騷》。”清姚瑩《論詩絕句》之二:“辛苦十年摹漢魏,不知何故遠《風》《騷》。”等等。

在現代漢語中,“風騷”一詞包含兩種意思,一種是褒義的,形容一個人在某一領域取得了獨樹一幟的成就,比如:“獨領風騷”等﹔另一種是有些負面的,形容一個人在行為舉止方面不夠檢點,源自於對疾病的描述。前一種意思在文學、歷史領域使用得比較廣泛。

典型的,如毛澤東《沁園春·雪》詞曰:“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陳毅《沁園春》詞中有“絕代風騷”。

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江蘇省委、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了電視文獻紀錄片《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2003年12月在中央電視台和地方電視台播出。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獨領風騷”,就是“超群出眾,沒有誰可與之相比”的意思。

文人墨客可以獨領風騷,領袖人物可以獨領風騷,那麼,百年正青春的中國共產黨、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執政黨,有沒有獨領風騷之處呢?是不是也可以稱之為在某一方面獨領風騷呢?

應該肯定地回答:有。

100年前,一個隻有58名早期黨員的小黨,歷經艱難,發展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擁有9191.4萬名黨員的世界最大執政黨。不僅在黨員的現有規模上,而且在其增長的速度和質量上,都堪稱“獨領風騷”。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陸續進行舉世矚目的萬裡長征。按各路紅軍所走最遠的路程計算,紅一方面軍走了2.5萬裡,紅二方面軍走了2萬余裡,紅四方面軍走了1萬余裡,紅二十五軍走了近1萬裡。各路紅軍長征的總裡程約為6.5萬余裡。這一歷史壯舉,被形象地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堪稱“獨領風騷”。

1978年至今,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實現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特別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使中國的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3679億元發展到2020年預計超過100萬億元,自2010年以來一直穩居世界第二位。這樣的速度和變化堪稱“獨領風騷”。

2020年,面對突然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共同進行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與世界其他很多國家疫情大規模擴散的情況比較起來,人們公認中國已成世界最安全的國家。這一現實,堪稱“獨領風騷”。

中國共產黨的黨章鄭重載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根本原因和最大成果,應該看作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今世界最大的“獨領風騷”。

中國共產黨的“獨領風騷”還可以列舉很多很多。這些“獨領風騷”,是由許多重要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就包括不斷開拓創新的“獨領風騷”。因此,《北京日報·理論周刊》開設“獨領風騷”專版,既有助於展示中國共產黨100年來開拓創新的系列成果,也有助於揭示中國共產黨諸多“獨領風騷”的原因和經驗。

當然,使用“獨領風騷”一詞時,我們還是要保持謹慎、客觀、科學、得體的態度,准確地辨析和界定哪些是真正超越別人的,哪些是不如別人的,哪些是與別人差不多的,哪些是真正自己獨創的,哪些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不要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當作“獨領風騷”。還要看到,即使今天是“獨領風騷”,也要謹防以后哪一天又落后於別人了。作為一個有修養的文明之人、文明之國,應該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懷,更多地向別人學習,而不要一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甚至自吹自擂。更不要再回到自我封閉的狀態,像一個井底之蛙,不知天下之大,卻把小小井底當作了整個世界。

回到本文的標題,我們這裡討論的、專版將要論及的“風騷”,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文學藝術的范圍,擴展為整體性的黨的發展、治國理政、社會進步、世界影響等等。所有這些,也已經超出了“風騷”一詞的本身含義。所以,我寧願回到“風騷”的本源,即《國風》和《離騷》。

早在約3000年前,中華民族的先人,就以優美的文學語言,吟詠了現實生活,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中華民族所取得和展現的,正是當年包括屈原在內的先人們美好理想的N次升級版。將當年的1.0版與今天的N版進行比較,我們感到無限感慨,更感到不斷開拓創新的歷史責任。因此,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寫”,今后還要繼續書寫更新更美的《風》《騷》,隻有這樣,才能在更多的方面“獨領風騷”,並且才能始終“獨領風騷”。所以,本文標題用了帶書名號的《風》《騷》,並且是“寫《風》《騷》”而不是“領《風》《騷》”。

(作者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