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改革發展組合拳

原標題:打好改革發展組合拳
作者:毛勝    發布時間:2021-01-0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近年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全國設立的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使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得到充分顯現。自貿試驗區向全國或特定區域復制推廣了制度創新成果,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力。圖為遼寧自貿區沈陽片區“渾南會客廳”內景。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廣大干部要自覺適應新時代新要求,不斷提高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能力,奮力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

善於把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十三五”期間,從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到設立科創板、改革創業板並試點注冊制,從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到重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從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到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十四五”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廣大干部要持之以恆抓好改革,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

善於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改革。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各種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在新征程上,廣大干部必須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切實解決問題中把新時代改革推向深入。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時刻對照形勢發展的新要求,及時發現和解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新問題,特別是聚焦主要問題,抓好重點領域的改革。要注意傾聽群眾心聲,堅持對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通過改革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善於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凡屬重大改革,必須於法有據,才能降低改革的風險和成本。隨著改革的深入,改革將越來越多觸及深層利益關系,推進改革的難度在加大。在新征程上,廣大干部必須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和保障改革,讓改革更有方向、更有底氣。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時,要同步考慮所涉及的立法問題,及時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議。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善於打出改革“組合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改革任務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不單單是經濟體制改革,而是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改革中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在新征程上,廣大干部要把協同貫穿改革全過程,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尤其是要加強全局性謀劃,厘清重大改革的邏輯關系,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實現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實現銜接配套、形成整體,提高改革的整體效益。

善於發揮群眾首創精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變革和創新社會制度的決定性力量。40多年來,我國改革的種子從基層實踐中萌發。在新征程上,廣大干部必須堅持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參與深化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繼續堅持加強頂層設計與鼓勵基層探索良性互動,鼓勵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及時總結典型經驗,推動全局性改革。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麼有把握的改革,先通過改革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好試點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確保改革穩步有序推進。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在此前不久,“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萬米海試,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成功構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競相涌現,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見証,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縮影。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廣大干部提高促發展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動創新發展。對我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講,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國內外發展實踐証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根本之策。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廣大干部要牢牢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不斷通過創新驅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著力推動協調發展。當前,我國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仍然存在,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系上。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廣大干部必須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保持發展的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不同方面的相互適應、有機配合,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提高發展的整體效能。

堅持推動綠色發展。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廣大干部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發展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和完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繼續推動開放發展。歷史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盡管現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從長遠看,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廣大干部要著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努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全面對接國際高標准市場規則體系,不斷增強國內市場標准、技術、品牌、知識產權的全球影響力,促進全球范圍內各種要素資源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從而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不斷推動共享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團結全體人民共同推動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廣大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統籌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關系上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著力增進人民福祉,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環境,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

不久前,《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2019)》正式發布,這是我國連續第12年向國內外發布法治建設年度報告。根據報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重要領域立法成果突出。

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進一步推進,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據統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至今,全國已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20.7萬起,推動攻克2015年前陳年積案命案8.08萬起,其中20年以上積案1274起,10年以上積案7905起。

大量積案命案成功告破,為平安中國建設清除了一大盲區死角,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同時要認識到,我國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利益關系日趨復雜,社會矛盾多元多發,必須把專項打擊與整體防控更好地結合起來,努力建設領域更廣、人民群眾更滿意、實效性更強的平安中國。這也要求廣大干部准確把握我國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和環境,圍繞切實解決影響人民安居、社會安定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提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

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必須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規范黨政各部門社會治理職能,形成權責明晰、獎懲分明、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社會治理責任鏈條。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健全激勵補償機制等辦法,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一起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要充分發揮法治對社會治理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要通過提高綜合醫院心理健康服務水平,組建專業心理疏導矯治隊伍,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和互聯網平台,加強村居、社區、校園等心理咨詢室、社會工作室建設等措施,不斷完善社會心理服務網絡。還要注意分類施策,根據特殊人群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幫扶救助、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嚴防發生個人極端事件。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基層是社會的單元細胞,是感知社會需求最敏感的觸角,也是許多社會矛盾的源頭。要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務和管理。要適應城鄉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加強城市常態化管理,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人口有序流動。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主動從源頭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爭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毛勝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