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

——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原標題:牢牢把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
作者:陳理    發布時間:2021-01-11    來源:《黨委中心組學習》
分享到 :


       前不久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偉大實踐,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的智慧方案。其中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對於我們正確理解把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原則要求和使命任務,團結動員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和精髓要義,也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主題和核心要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像一根紅線,貫穿《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全書。這方面內容,集中體現在開卷篇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第一個專題《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集中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論述,是統領《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綱和魂。認真研讀第三卷可以明顯感受到,全書各個專題都是圍繞著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而展開的,全面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並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作出精辟的理論分析和重要的政策指導,集中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自從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命題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是我們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主題的關鍵詞。比如,黨的十三大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黨的十四大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黨的十五大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的十七大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黨的十八大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黨的十九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這充分說明,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是堅定不移、旗幟鮮明、毫不動搖的。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新,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重大政治判斷,對於我們正確作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安排,科學制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大政方針和政策措施,意義十分重大。過去,我們在探索中之所以存在“左”的或右的偏差,出現一些曲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對發展所處歷史方位的把握出現偏差。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歷史方位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新時代所作的“五個是”的概括,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特征。比如,第一個“是”: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這個定位明確了新時代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明確了新時代的主題,鮮明回答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新的發展階段,要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朝著什麼樣的目標前進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黨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既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一脈相承,又體現了許多與時俱進的新特征。再比如,最后一個“是”: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個定位深刻反映了這一階段中國與世界關系發生的歷史性變化,鮮明回答了新時代中國在國際上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對人類要作出什麼樣貢獻的重大問題。它要求我們必須胸懷兩個大局,更好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更好地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集中力量發展好自身的同時為世界發展分享更多的中國機遇,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胸懷兩個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這篇文章中指出:“我經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胸懷兩個大局,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証思維,科學研判和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當前我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我們要正確分析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保持戰略定力,尤其是要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准備。最重要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中國基本國情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依據,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許多新要求。比如,這一階段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集中體現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現在,我們很多城市的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就硬件而言不亞於歐美許多發達國家,但很多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方,跟歐洲、日本、美國等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的發展如果隻顧一頭、不顧另一頭,一邊是越來越現代化的城市,一邊卻是越來越蕭條的鄉村,顯然不能算是實現了現代化,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既是我們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也是我們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既決定了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也決定了我國發展思想的鮮明指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全國之力,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抓科技創新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正是為了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短板、弱項,都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我國新的發展任務

新時代的發展任務,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安排,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做什麼,怎麼做”這一重大問題。概括地說,新時代要完成的歷史任務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戰略安排既充分體現歷史發展延續性,又切合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賦予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時代內涵。從時間看,這個戰略安排把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整整提前15年。按照原來設想,不管是最初提出建成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是后來提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的時間節點都是21世紀中葉。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就把原來的時間表往前提了15年。從要求看,這個戰略安排把原來設想的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提升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了一個很大的台階。過去一段時間,我們設想的基本實現現代化,是以中等發達國家作為基本參照系的。鄧小平同志當初構想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就是在前兩步達到溫飽和小康的基礎上,再奮斗30到50年時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盡管跟原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隻有一字之差,但這個“強”字,集中凸顯出我們要建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含金量有了質的飛躍。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通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認真學習,我們要進一步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重大目標任務上來,譜寫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四)黨和國家有新的指導思想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在《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集中論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怎麼產生的這一重大問題。他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基礎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艱辛理論探索的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創新創造的智慧結晶。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不難發現,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產生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這一階段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要求,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現實土壤,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中回答的重大問題。這一思想,正是在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中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起來的,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這一思想在實踐中充分顯示出引領時代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鄭重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從黨的指導思想向國家指導思想的轉化和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這是這兩次會議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作出的重大歷史性貢獻,對於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好完成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五)對我們黨提出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在《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論述了新時代對我們黨提出的新要求,強調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全黨同志一定要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証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更好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更好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更好貫徹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大政方針、發展戰略、政策措施,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力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在《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深刻論述在新時代我們黨如何更好地展示出新氣象,有新的更大作為的問題。他指出,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第一個百年目標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開篇。這其中有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分別列舉了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幾個大的時間節點,明確提出相應的工作要求。這些新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良好精神狀態,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更好地完成黨的十九大部署的各項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告誡全黨,“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斗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斗爭精神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我們必須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奮勇搏擊、迎難而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在應對國內外形勢深刻復雜變化中取得巨大發展,充分印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瞻遠矚和科學預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還專門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題為《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全面系統集中論述了“三個一以貫之”的重要思想,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強調,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要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准備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朝著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對我們這樣有著14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來說,要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特別是國際上一些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勢必要刻意進行打壓遏制。這是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躲不開、繞不開的必經環節,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重大考驗和重大挑戰。對此,我們必須有長期充分的思想准備和斗爭准備。

關於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

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大發展。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專門設有“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專題,並突出擺在全書第三個專題的重要位置。主要收錄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代表性著作,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所作的說明和在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及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這些重要著作,深刻論述我們黨領導人民積極探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歷史過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顯著優勢,全面回答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的重大政治問題,對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明確要求,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指導性,為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合乎歷史和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提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及其他制度,是為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速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進一步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正處於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黨處在這樣的歷史方位上,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以這麼說,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黨中央決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進行專門研究並作出決定,是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重大戰略舉措。

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任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歷史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對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長期探索並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黨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決定。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並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作出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安排,把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作為其中重要內容。比如,在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安排中,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要求是,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在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中,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要求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難看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分別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標志。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全面考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這對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盛不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証,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適應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需要。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使社會主義中國煥發了蓬勃的生機活力,使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必須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積累的寶貴經驗》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總結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強調這些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當前,我國改革發展處在攻堅克難、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突出的一點是,隨著社會主義實踐進入后半程,改革要更多面對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要求更高,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相應地更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鞏固和深化這些年來我們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是積極主動應對國內外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的戰略舉措。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百年一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進一步加劇各種風險挑戰,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在這當中,美國刻意挑起中美貿易戰,並進而對我國發展惡意打壓遏制,我國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從國內發展來看,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行百裡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多,面臨的重大斗爭隻會越來越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發展環境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體系,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面對當前深刻復雜變化的國際形勢特別是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我們必須堅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制度保証。

在充分肯定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態過程,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一個動態過程,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與時俱進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國內外形勢任務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進展。在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必須始終牢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十三個方面就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出總體部署,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我們要認真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緊扣新時代我國發展新階段新特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瞄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的空白點和薄弱點,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堅定不移地朝著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奮力進發,確保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別的國家探索和積累的國家治理經驗,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我們在推進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需要積極借鑒有利於中國發展進步的他國經驗。但正像中國古代先賢指出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借鑒吸收他國經驗,一定要採取正確態度,堅持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如果不顧國情照抄照搬別人的制度模式,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而且還會因水土不服造成嚴重后果。我們從來不排斥任何有利於中國發展進步的他國國家治理經驗,而是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要善於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照抄照搬他國制度模式和政治理念,而是要從我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來創造性前進。

關於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出的幾點要求中,居第一位的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在這篇代表中央政治局在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所作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多方面的顯著優勢、豐富的實踐成果等三個方面,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這個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深刻論述。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相統一的成果,凝結著黨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厚的歷史底蘊來看。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燦爛的歷史,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的一個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還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等。與此同時,還形成過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縣制度、土地制度、稅賦制度、科舉制度、監察制度、軍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內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人類發展史上曾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對周邊國家和民族產生重要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可以給我們今天完善和發展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示。回顧人類發展歷史可以清晰發現,每個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它的發展道路、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同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必須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和辦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是適合中國基本國情的正確選擇。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豐富的實踐成果來看。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艱苦奮斗,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如此驚天動地的奇跡。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百年一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目前我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這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証。反觀美國,作為世界上醫療條件和設施最發達的國家,卻成為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無論確診人數,還是死亡人數,均高居全球第一。美國商務部7月30日發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2.9%,創1947年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8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下滑31.7%,仍然是有記錄以來美國經濟最大季度降幅。這種強烈的反差,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反思。美國《時代》周刊題為《美國的新冠危機是民主的失敗》的文章指出,盡管新冠病毒是一次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但本質上並不是公共衛生應對上的失利,而是一次民主制度的失敗。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來看。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怎樣治理這樣一個全新的國家,沒有任何人能夠給我們提供現成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接力探索,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開創性地建立起並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黨領導人民在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積累的經驗、形成的原則,特別是第一次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主要包括: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的顯著優勢﹔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的顯著優勢﹔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顯著優勢﹔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的總結和概括,是我們黨取得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人民堅定“四個自信”的底氣。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必須始終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絕不能有絲毫含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我們看准了、認定了,就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實踐已經証明並將進一步更加充分地証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庄大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必須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這是我們通過認真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得到的一個基本結論和重要收獲。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 陳理

來源:《黨委中心組學習》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