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共產黨人的哲學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原標題:百年先鋒
作者:孫 迪    發布時間:2021-01-24    來源:《黨建》雜志
分享到 :

在福建長汀縣城一隅有一座高牆小院。小院裡,一棵石榴樹和一棵桂樹郁郁蔥蔥,掩映著兩間小屋,屋內潮濕而陰暗。革命先驅瞿秋白就義前就被囚禁在這裡。

瞿秋白,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899年1月,瞿秋白出生於江蘇常州。1921年5月,他在莫斯科加入聯共(布)黨組織,1922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黨的四大、五大、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

瞿秋白是黨內編寫和譯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行者。1923年,他從莫斯科回國后,擔任了《新青年》等刊物的主編,發表了大量政論文章,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中國國情,考察中國社會現狀,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1927年,隨著“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相繼發生,許多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慘遭殺害。在大革命遭遇失敗的危急關頭,8月,瞿秋白在湖北漢口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深刻教訓,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開啟了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后,年僅28歲的瞿秋白臨危受命,被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常委,主持黨中央工作,帶領中國共產黨人擦干血跡,繼續在革命道路上奮勇前行。

1927年11月起,“左”傾盲動錯誤一度在全黨佔據支配地位,給黨和革命事業造成嚴重損失。對這次“左”傾盲動錯誤的出現,共產國際及其代表負有重要責任,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也負有直接責任。在實際斗爭進程中,瞿秋白很快認識並糾正了自己的錯誤。1928年,瞿秋白在黨的六大上代表中央作政治報告,總結黨在大革命時期的經驗教訓和大革命失敗后的工作,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提出了新的斗爭方針。

1931年1月,瞿秋白遭到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迫害,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面對逆境,他顧全大局,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繼續為革命忘我工作。作為一名堅強的斗士,他毅然來到了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和魯迅並肩作戰,一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在文化戰線上打開了新的局面。

1934年2月,瞿秋白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委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等職。紅軍開始長征后,他奉命留守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此時,蔣介石已調集幾十萬兵力對中央蘇區進行“全面清剿”,蘇區一片血雨腥風。

1935年2月,瞿秋白不幸在福建長汀被俘。敵人得知他的身份后,採取各種手段企圖勸降,但他始終高昂著頭顱,堅貞不屈。敵人見勸降不成,便惱羞成怒決定對他進行處決。6月18日,瞿秋白被押送至中山公園,在那裡,敵人為他准備了上路前的最后一餐。他自斟自酌,坦然說道:“人之公余,為小快樂﹔夜間安眠,是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我們共產黨人的哲學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飯畢,他唱著《國際歌》《紅軍歌》,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大義凜然走向刑場。

星辰隕落,光輝永存。革命者的肉體可以被消滅,但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為黨為人民的崇高品格卻將永生!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