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論“研究原著”:基本路徑與學術啟示

原標題:【經典習得】恩格斯論“研究原著”:基本路徑與學術啟示
作者:孫福勝    發布時間:2021-02-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分享到 :

2020年2月,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訂的《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和同年12月教育部印發的《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都對“基礎研究”的評估成果和評價指標作了嚴格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離不開對原著的研究,特別是對經典原著的研究。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十分重視對學術研究方法問題的研究,提出了學術研究必須要高度重視“研究原著”的重要學術研究方法。本文試對恩格斯“研究原著”的學術研究方法要義進行初步梳理,從而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原著”和推進學術創新提供參考。

一、“研究原著”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對文本材料、學術成果等的搜集整理、研讀分析、提煉歸納和批判創新等環節,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文本材料、學術成果的研讀分析,即“研究原著”。恩格斯指出:“我認為,您的女朋友會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1]在這裡,恩格斯直截了當地指出了“研究原著”可以避免被“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也就是說,“研讀原著”(一定是讀者或研究者自己去研究原著)可以防止被第二手資料誤導,這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一方面,“研究原著”是學術研究者打牢學術理論根基的“必修課”“基本功”。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2]

真正的學術研究者必須要有深厚的理論思維能力。學術研究者做學術研究需對前人的學術研究成果進行深度的研究分析和系統的學習思考,特別是這一領域代表人物的學術著作,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形成系統的理論思維。對於馬克思主義研究來說,首先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原著進行深度研究,其次是要對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原著進行深度研究。與此同時,“研究原著”是學術研究者開啟學術研究創新的“催化器”“助推器”。學術研究者要推進學術研究新的發展,不僅需要打牢深厚的學術理論根基,而且要對前人的學術成果中的“空白點”“缺陷處”等進行補充和修正,這是學術研究者應承擔的重大學術使命。這需要學術研究者對前人的學術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性研究和精密性掌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學術創新。而“研究原著”就可以有力助推學術研究者及時彌補在創新的短板和缺失。

從“研究原著”中找到的學術研究新的突破口和生長點,便是“研究原著”的最為重要的地方。學術研究者就是要在前人的學術研究成果資料的基礎上,扎根所處時代的社會發展狀況,不斷推動學術研究繼續創新發展。隻有深刻把握“研究原著”的重大意義,才能在日常的學術研究工作中保持對學術研究的初心不變、使命不變、本色不變的崇高的學術品格。

二、“研究原著”需要學習思考統一

在恩格斯看來,理論思維能力於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學術研究者提高理論思維能力正是“研究原著”的一個重要目標,“但理論思維僅僅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鍛煉,而為了進行這種鍛煉,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3]恩格斯指出,“研究原著”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1]。因此,學術研究者在研究原著時要十分重視對哲學、經典原著和所研究領域的歷史發展脈絡的研究,要本著學習和思考有機結合的方法,做到學思統一,要用批判思維來對原著進行研究。

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原著,掌握原著的原意。對原著有科學的認知,並進一步深耕研讀,對其所在領域的不同文本的原著進行對比分析,理性判斷原著的來龍去脈。同時,原著的初始語言值得注意。學術研究者如果能夠掌握原著初始寫作語言,就要優先選擇此類著作版本,這樣才能體悟原著中真切的語言魅力。若無法掌握相關原著的初始語言,學術研究者也可以借助被學術界公認的經典譯本(學術研究領域頂尖學者的譯本或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的職業翻譯學者的經典文本)來進行學習研讀。

另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原著,吃透原著價值。這裡所說的原著價值,一般包括原著的顯性價值和隱性價值。就顯性價值而言,如原著作者對其著作的評介,可以從原著的“序言”“導言”等處找尋,一目了然。就隱性價值而言,如原著被后繼者及后人所研究的價值,后繼者及后人對原著進行研究,發現原著中存在的可以被繼續挖掘、延展、深化、修正等方面的價值,這需要學術研究者自身的學術洞察力。“他們可以根據初次碰到的第三手的材料給你証明,事情必定是這樣,而不會是別的,雖然就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事情是否是這樣。”[4]學術研究者採用學術研究的第三手材料在一定范圍內是普遍存在的,也比較好找尋,從而更需要對其進行深度批判。

需要指出的是,在學術的批判過程中,要重視學術研究傳統的承繼和創新。古今中外的學術大師,都十分重視門派學術的傳承,如在學術研究中“導師—弟子”的學術傳承是學術文化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這裡面也包含著對學術批判思維的傳承。

三、“研究原著”必須守住學術定力

恩格斯指出:“我請您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這的確要容易得多。”[5]如果學術研究者不去親自“研究原著”,而是直接根據第二手、第三手或者更多手的材料來研究,雖然很容易獲得,但也是學術研究懶惰的表現,並存在著重大的學術研究隱患。堅持坐冷板凳是有一定原因的。由於不同學術研究者對原著的認識和理解的維度是發散的和多元的,但原著的中心思想、核心旨意隻有一個,隻有讀懂讀透,才能領悟到了原著的真諦。也就是說,學術研究者在根據多手材料的學習思考后的學術研究與直接根據第一手材料的學習思考后的學術研究成效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根據多手的材料進行學習思考,往往偏離原著的“實際情況”,何況多手的材料來自不同學術研究者的不同解讀更是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后人因為沒有身處前人所處的時代,不能夠與前人進行直接的深入的對話,隻能通過對前人的原著進行解讀性闡釋性研究,即使與原著思想不能完全一致,也不能否定后人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和創新性。因為,這是后人在繼承前人的研究收獲,扎根在現實的生活實踐中的成果。同時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代社會,學術研究者之間的交往也走向全球化,這有利於提高學術研究者的認知能力和學術素養,同時科技的迅猛發展也更有利於原著作品的提取和保存。這就為學術研究者提供了豐富便利的學術環境,隻有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守住自身的學術志向理想信念。一方面,學術研究者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學術研究外部誘惑的事物十分紛雜,稍不注意,就會轉移學術研究者的注意力和定力,陷入誘惑的泥淖,這就需要有責任有擔當的學術研究者發揮“定力不移”的表率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學術研究者的內心修煉發生了巨大改變,特別是在學術研究的“功利化”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的境況下,尤其需要學術研究者坐得住冷板凳,提高自身抗壓能力並積極修煉平和心態,主動自覺做好學術研究,提升學術研究價值,服務於社會。

概言之,恩格斯“研究原著”的學術研究方法,為學術研究者推進原著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啟示:理論方面是必須要提高理論思維能力,這種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研究原著”﹔實踐方面是必須要提高創新發展能力,這離不開在具有較強理論思維能力的基礎上的學術研究的想象力和現實力,即理論思維能力運用於對現實的實際情況的把握,既要做到積極融入時代發展的學術研究新實踐,也要做到提出引領時代發展的學術研究新成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術研究者應堅持“研究原著”,努力攀登學術高峰!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0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84頁。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82頁。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58頁。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2頁。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