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存斷指,入黨在危時——

徐特立:“從此解決了我政治上的苦悶”

原標題:徐特立:“從此解決了我政治上的苦悶”
作者:王相坤    發布時間:2021-02-08    來源:京報網
分享到 :

徐特立,原名徐懋恂,1877年2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長沙縣五美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912年加入同盟會,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教育部部長,中共七屆、八屆中央委員,是杰出的無產階級教育家,我國教育事業的奠基人,在中共黨內和我國教育界、思想界擁有很高的聲望。中共中央曾稱贊:“他的道路,代表了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最優秀傳統。”

“從此解決了我政治上的苦悶”

徐特立小時候為了謀生,曾經學習過中醫和卜卦、算命、堪輿。1905年是徐特立思想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先是在科舉考試與追求學問的選擇面前,他毅然選擇了“學問”,並將名字“懋恂”改為“特立”,以示特立獨行、高潔自守、不同流俗、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思想。之后,在政治學說方面,徐特立由追隨康有為、梁啟超,走上了相信孫中山的民主革命道路。徐特立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熱忱,迎來了1911年辛亥革命,但勝利的果實很快被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竊取。人民剛剛看到的一絲希望旋又破滅,這時的徐特立稱自己“我的精神忽然死了”。1919年5月,五四運動爆發,徐特立積極投身到長沙的運動之中。與他人共同發起成立健學會,走上街頭,進行愛國反帝宣傳,同軍閥張敬堯進行堅決斗爭。為了重新尋找救國之路,徐特立告別妻兒,走上赴法勤工儉學的旅程。

在法國留學期間,徐特立開始接觸和學習馬克思主義,並從共產黨人身上看到中國的前途和希望。1924年回國后,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與他推心置腹地進行過一次長談。何叔衡希望徐特立參加到國民黨裡去改造國民黨。經過考慮,徐特立加入國民黨,並擔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長。

期間,有這樣一件事促使徐特立徹底地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1926年12月中旬,徐特立見到了他在省立第一師范時的學生毛澤東。根據毛澤東的意見,1927年春他回到老家五美鄉仔細地調查了農民運動的情況。雖然在那裡隻住了一個星期,但徐特立卻看到了過去落后的農村,在農民運動迅猛興起以后,簡直變成了另外一個世界。這次農村調查后不久,蔣介石就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這革命斗爭形勢如此嚴峻的時刻,徐特立在第一師范的學生李維漢向他轉達了中共湖南省委對他的關心,並表示願意做他的入黨介紹人。同年六七月間,徐特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認為“從此解決了我政治上的苦悶”。徐特立去世后,董必武曾賦詩“救亡存斷指,入黨在危時”,稱贊他堅定的革命意志。

“你們要繼承的不是財產,而是前輩尚未完成的革命事業”

徐特立從19歲起就從事教育工作。從塾師到教師,從以教師職業謀生轉而藉教職服務社會,從以教育為事業到把教育融入革命事業之中,干教育一輩子。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李維漢等一大批中共領導人,早期都曾接受過徐特立的教育培養。后來,毛澤東在給徐特立的信中說:“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參加革命后,徐特立對黨的教育事業有了新的理解。他曾指出:“我們的教育是革命的教育,其目的是教國民不是教順民,應該反對無理的服從及自己沒有了解的盲從……對於破壞紀律的學生,不是懲戒而是說服。說服的方法不是由老師片面的注入,而是雙方的討論的研究。不是壓抑學生的堅強意志,而是增加對問題進一步的了解,以正確的知識來克服無知的盲動。”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后,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到城市。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對新中國的教育事業提出新的要求。這時,北京市舉行了一次中小學教師暑期培訓班。徐特立來到他們中間,與廣大教師討論新中國的教育事業。他說:“國家建設需要廣大的人民大眾﹔對於他們的普通教育,亦即中小學教育是必要的。不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新民主主義社會國家建設是不可能的,小學教師在國家建設中佔重要地位,由此可知。”他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要負起改造人民的腦力的責任”。

教育的根本任務,除了使學生提高科學文化知識之外,還要使學生懂得人生的根本目的是什麼。1961年3月,徐特立的孫女徐禹應征入伍,為了徐禹走好人生的這一步,徐特立破例為她題詞:“你們要繼承的不是財產,而是前輩尚未完成的革命事業,繼承和發揚前輩的革命精神,發奮圖強,做好革命接班人。”那麼,怎樣使青年人接好革命的班呢?徐特立說,要把我們的后代培養成革命的紅色接班人,就要把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個人的努力這三個方面的工作都做好。“我們留給后一代的,不應該是什麼萬貫家財”,而隻能是十分艱巨的革命重擔,要想使他們把這副擔子挑起來,並且沿著我們所開辟的道路一直走到底,那就必須在交給他們任務的同時,也交給他們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就是革命的思想和作風。

“我已74歲,每天還要做八小時以上的工作”

徐特立一生重視學習。1897年,徐特立制定了“十年破產讀書計劃”,即將每年教書所得的20串錢作為家裡的生活開支,而祖母留下的幾畝薄田逐年變賣,專門用來買書,期以十年。1905年,“十年破產讀書計劃”取得成功。這一年,徐特立參加了清廷組織的科舉考試,取得好成績,返鄉后,各處學堂爭相延聘,徐特立的年薪由14串升到60串,生計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1949年1月,隨著三大戰役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取得徹底勝利已經指日可待。徐特立賦詩表達此時的心情:“百年殖民地,從此永完結。前途之艱巨,基本在建設。幸勿過樂觀,成功在兢業。”為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7月1日,他在西郊工程處作《邊做邊學創造新的一切》的講話,指出:“中國工業落后,還缺乏許多優秀的工程師。我希望各位工程師一邊做、一邊還得學習﹔要學習共產黨員的自我批評和互相討論的精神﹔要學習毛澤東思想,以求進步和創造新的一切。”徐特立對自身的學習提出了新要求,他制定了20年學習工作計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學習研究中共黨史、中國古代史、民族史,研究語言和邏輯學等。

為了擠出更多學習時間,他盡可能地減少應酬和家務。1949年8月15日,他與中斷了22年聯系的長女徐靜涵進行首次通信,這時女兒已經結婚。愛女心切的徐特立很希望了解父女分散20多年間女兒的一切情況,所以在信中就說:“希望你把20來年的生活、工作、學問寫信告我。”但是,他又不願因為自己的家事給黨增添負擔,也不願意為此影響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所以在信中又說:“我已74歲,每天還要做八小時以上的工作,生活費公家盡量給我,但時局艱難我不敢多開支,所以我不望你北上……你們如果需要我黨錄用,那麼需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以表示是共產主義者的親屬。”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副主任、一級巡視員,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