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淬煉成鋼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我想起了一位基層的共產黨員。前不久,我在南昌市新建區核軍工鈾礦老工人安置區見到了他,往事浮現在我的眼前。這人叫陳興樹,是我退役回鄉當工人時的第一任班長,我在他手下開了兩年礦車。那會兒,陳興樹帶領的翻斗車二班完成任務最出色,執行命令最堅決。這一切源於軍人出身的他以及他班裡眾多退役士兵。
陳興樹,湖南長沙縣人。1958年3月入伍,在廣東省軍區汽車四團一連任汽車駕駛員,第二年入黨、當班長,服役六年開了六年車。1963年10月,他退伍分配到原第二機械工業部某礦開車,任翻斗車二班班長。1965年5月調本部另一礦山開車,在這家鈾礦一直干到退休。
陳興樹調到第二家鈾礦后,起初開了幾年平板生活車,其余時間開翻斗車拉礦石、基建石料等生產物資。他在開平板車時有兩件事至今還被人們傳頌:
1968年11月間,陳興樹在修理車廂板時,不慎被木頭砸傷腳趾。當時鮮血直流,腳部腫得像饅頭,痛得他三天三夜沒有睡著覺。當時她愛人正有孕在身,醫生叫他休息兩個月。可是,他想到的是工作正等他去干。僅僅休息一周,他就忍著疼痛拖著鞋、拐著腳堅持上班了。1969年元旦過后,礦裡要到南昌拉一批蔬菜回來。但是,公路上有一座橋壞了,汽車不通。想到礦裡職工家屬吃不上菜,他心裡不好受。於是,他主動請求去完成任務。他克服重重困難,從位於深山密林的銅鼓繞道駛往南昌,繞過了幾十個懸崖峭壁,其中有多處是落石高發區,他精力集中,謹慎駕駛。特別是重車返回更難走,他又是想辦法克服困難。連續行駛了二十多個小時,行駛了七百多公裡,終於勝利完成了任務。
其實,我很早就認識陳班長。就在他調到這家鈾礦的兩個月后,我父親帶著全家人也從湘南調來這裡工作。我們就是坐著他開的汽車從德安轉運站出發,一路翻山越嶺、過輪渡走險道,用了十個小時,費了好大勁,來到位於湘鄂贛三省交匯處的深山老林裡,從那時起陳興樹與我一家人成為了好朋友。
我在陳興樹身邊工作,耳聞目染,受他影響很多,對他了解也就越深。我走進了勞模班長的內心世界,那裡面是純潔、晶瑩、透亮,充滿著真善美。
有一天晚上,車間彭書記來家裡通知我第二天一早坐礦辦的車去縣城參加地方上組織為期一個月的人口普查前期試點培訓班。正好我去圖書館看書去了,夜深人靜時,我回到家得知這新任務,立即跑到陳班長家,將我駕駛的車輛鑰匙交給了他,並向他做了匯報。陳班長很滿意,夸贊我,不愧為當過兵的人,組織性紀律性強,軍人就要有這個樣子。
有一年,陳興樹回鄉探親,臨走時,他向調度室提出讓我頂他的班開他的車。他駕駛的車輛,是有名的紅旗車,性能好、零部件保養到位,全車裡裡外外都擦拭得干干淨淨,靚麗極了。那時候主要的運輸任務是跑短途給新建的水冶廠尾礦壩運石頭,走的都是鄉村小道,我也像他一樣,每天收車前把車輛擦洗干淨,停到指定車位,還不放心,還要檢查,確認沒有問題才去浴室洗澡下班。
每周六晚上,全礦汽車駕駛員安全學習會是雷打不動的,堅持了二十年。我深切感受到這種學習形式既及時又很有實用。有一次,到開會時間了,主持會議的安全員遲遲沒來,大伙七嘴八舌議論開來,有人想走,陳班長勸說大家再等等,沒有接到取消學習會的通知,不要離開,或許組織者有啥突發事件要處理。
大伙耐心等了一會兒,約莫半個小時過去了,陳班長就讓我來念報紙,學習一些時事新聞。一篇新聞稿剛讀完。安全員與幾個司機滿臉通紅酒氣熏天地走進了會場。大伙都看著陳班長,他面色很難看,板著臉。
安全員開始念上級的文件,由於酒喝高了,吐字不清,舌頭發硬,沒法念下去。陳班長站起來開口道:“你是安全員,不知道安全學習重要嗎,還去喝酒了,而且喝醉了,你這樣對嗎?”陳班長一番有力的批評,像是一付解酒良方,安全員猛然醒悟,趕緊承認了錯誤。那會兒陳班長像黑臉包公,他贏得了工友們的尊敬。
陳興樹堅持原則,鐵面無私是出了名的。一些熟人曾多次請求他帶運私人物資,都被他拒絕了。無情未必真豪杰,當別人有困難時,他就主動出手相助。有一次在下班的路上,他發現一位中年人背著一個危急病人,他立即停車問明情況后把病人送到修水縣人民醫院,接診的醫生說再晚來兩個小時病人就沒命了。
1982年,陳興樹在運送水冶車間改造工程中以每天拉運12車,超額50%的實際行動,帶領全班完成任務。1984年3月,他在搶運壘壩礦石任務中,創造月運輸量497車的最高記錄。在榜樣的作用下,全班每月完成的砂石量超過計劃兩倍。
陳興樹在執行運輸任務中,常常碰到有貨卻找不到搬運工,怎麼辦呢?他就既當駕駛員又當搬運工,搶重活干,爭著挑重擔。有一次去縣城拉黃豆,他一個人就裝了二十八包黃豆,每包一百八十斤。
1984年下半年,組織上派陳興樹參加修水縣板山電視差轉台的施工運輸,該處地形險要,條件艱苦,板山廣播電視差轉台是江西幾個高山骨干台之一。他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既當駕駛員又當搬運工,受到地方上干部職工高度贊譽。
后來陳興樹因為工作需要調到另一個車間,我也先后兩次三年時間去省城南昌學習和讀書,我倆見面的機會很少。再次重逢是在礦第三次黨代會上,我與他相鄰而坐,他得知我擔任了車間負責人,拍著我的肩膀,勉勵我好好干,並露出會心的笑容。
從六十年代起,陳興樹就是五好職工、先進生產者。三次獲得九江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核工業部授予“勞動模范”稱號,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省省級有突出貢獻工人”稱號,
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勞模表彰大會上,核工業部蔣心雄部長緊握住陳興樹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贊譽道:“你是全國鈾礦戰線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幾十年如一日,了不起啊!”
陳興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他所做之事,都是平常事。人人能做,個個可為。可是,他一輩子如此,樂此不疲。他在寂寞中勇於堅守,平淡中孕育出偉大的奉獻精神。
(楊勤良,1977年1月入伍,服役於原福州軍區炮兵部隊,曾參加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系列叢書寫作,發表作品兩百余萬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獲解放軍報第七屆長征文藝獎﹔獲共青團中央、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志願文學征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