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

原標題:書寫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任理軒    發布時間:2021-02-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內容提要

中國脫貧攻堅任務之艱、規模之大、成效之巨、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是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中國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取得偉大成就,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人間奇跡,離不開科學的發展理念、有效的制度設計、精准的脫貧實踐。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創造脫貧攻堅奇跡的深層邏輯,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科學的治國理政方略、深厚的人民情懷和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發展史上,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一項彪炳史冊的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准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劃上句號,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回望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的壯闊歷程,總結其中蘊含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有利於我們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復興路﹔有利於豐富人類反貧困理論、拓展人類反貧困實踐,為世界上仍然處於貧困之中的人民追求富裕安康的生活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

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中國脫貧攻堅艱苦卓絕、成效卓著,是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

中國脫貧攻堅任務之艱前所未有。減貧是一個歷史性難題,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數佔總人口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2012年年底,我國貧困發生率為10.2%,減貧進入“最艱難階段”。隨著扶貧工作向縱深推進,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條件薄弱、致貧原因復雜、發展滯后明顯,脫貧成本更高、難度更大,可謂“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難度。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中國脫貧攻堅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我國貧困問題是歷史上長期形成的,具有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等特征。改革開放以來,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准,我國已有8億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每年減貧數量都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2020年2月,《俄羅斯報》給中國脫貧算了一筆細賬:最近幾年,每個月都有約100萬人脫離絕對貧困,這相當於中國每3秒就有1個人脫貧。如此巨大的脫貧規模,不僅在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在人類歷史上也從未出現過。

中國脫貧攻堅成效之巨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貧困治理能力明顯提升,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得到加強,基層干部本領明顯提高,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中國書寫了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中國脫貧攻堅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走好這一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把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性勝利,有力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完成了一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我國在解決絕對貧困、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上積累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家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啟示和有益借鑒,深刻影響了人類減貧事業的歷史進程。

人類歷史上了不起的人間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發展中國家中,隻有中國實現了快速發展和大規模減貧同步,貧困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間奇跡。”面對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許多人都在關注和思考:這個了不起的人間奇跡是怎樣創造的?中國能創造這一人間奇跡,離不開科學的發展理念、有效的制度設計、精准的脫貧實踐。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始終致力於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才是社會主義,發展必須致力於共同富裕。國家越發展,越要把貧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好。”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包括貧困問題在內的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為我們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提供了前提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測算,20世紀90年代,我國貧困人口減少與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為-0.8,即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農村貧困人口可減少0.8%。經濟增長是減貧的重要物質基礎,但並非實現經濟增長就一定能解決貧困問題。一些國家雖然經濟增長較快,但並未實現像中國這樣廣度和深度的脫貧。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經濟增長偏重效率邏輯,而扶貧減貧偏重公平邏輯。中國之所以能創造減貧奇跡,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將這兩大邏輯有機統一起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生產目的,既致力於推動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把“蛋糕”做大,又致力於促進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把“蛋糕”分好,更致力於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不斷增強發展的公平性、包容性、可持續性。正是在經濟發展和扶貧減貧的良性互動中,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堅持精准扶貧,構建務實高效的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關鍵是要找准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抓重點、解難點、把握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精准扶貧,為新時代脫貧攻堅明確了方向和方法、確立了戰略和策略。堅持精准扶貧,我們探索建立起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包括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准識別、精准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堅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堅持制度建設、執行、監督、考核有機統一、環環相扣,是務實高效的科學制度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脫貧攻堅領域的具體實踐和生動體現。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堅持實踐第一,扎實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准扶貧,就是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准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為了實現對扶貧對象的精細化管理,各地以建檔立卡為基本手段,切實搞清楚貧困人員、貧困程度、致貧原因,對貧困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為了實現對扶貧資源的精確化配置,我們堅持東西部扶貧協作,342個東部經濟較發達縣結對幫扶570個西部貧困縣,310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軍隊和武警部隊定點幫扶3500個貧困村﹔中央企業開展“百縣萬村”扶貧行動,民營企業實施“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推動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為了實現對扶貧對象的精准化扶持,我們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大力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成為中國創造脫貧攻堅奇跡的實踐路徑。

中國創造脫貧攻堅奇跡的深層邏輯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有了黨的堅強領導,脫貧攻堅就有了坐鎮中軍帳的“帥”,億萬人民就有了眾志成城的“主心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創造脫貧攻堅奇跡的深層邏輯,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科學的治國理政方略、深厚的人民情懷和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強化政治領導,堅持科學理論指引。中國脫貧攻堅作為前所未有的創新實踐、偉大變革,始終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開展,在科學理論指引下推進。制定脫貧攻堅的大政方針,明確脫貧攻堅的方向路徑,選擇脫貧攻堅的科學方法,都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和科學理論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脫貧攻堅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把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明確脫貧攻堅“兩個確保”的目標任務,提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建立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把資金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等結合起來,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確立“兩不愁三保障”扶貧標准,總結脫貧攻堅“六條寶貴經驗”﹔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意見,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高瞻遠矚、系統完備,理論指導性、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極強,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

踐行初心使命,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創造脫貧攻堅奇跡提供了強大思想力量、精神動力。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挂、念茲在茲的工作:“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把貧困群眾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邁向小康社會、一起過上好日子作為脫貧攻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協同發力、合力攻堅,東部西部守望相助、協作攻堅,廣大黨員、干部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和犧牲奉獻。貧困群眾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不斷激發內生動力,用勤勞的雙手打造自己的幸福家園。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正是因為全國人民尤其是貧困群眾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和主體作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中國脫貧攻堅才能凝聚各個方面的無窮智慧,迸發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全黨動員、全員參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脫貧攻堅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形成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連續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政治局會議聽取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匯報,連續6年召開脫貧攻堅座談會,連續7年在全國扶貧日期間出席重要活動或作出重要指示,連續7年在新年賀詞中強調脫貧攻堅,連續8年在全國兩會同代表委員共商脫貧攻堅大計,多次回信勉勵基層干部群眾投身反貧困斗爭的偉大事業。2015年,中西部22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貧困縣黨政正職攻堅期內保持穩定,發揮了一線作戰指揮部作用。25.5萬個駐村工作隊,290多萬名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同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長年奮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創造脫貧攻堅奇跡,離不開黨中央加強頂層設計和集中統一領導,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合力促攻堅,離不開各方支援、全民行動,離不開廣大鄉親脫貧奔小康的干勁沖勁。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年,我去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親們愚公移山的干勁,廣大扶貧干部傾情投入的奉獻,時常浮現在腦海。我們還要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干,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上,我們已經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我們還將繼續書寫新的偉大傳奇。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22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