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扶貧情懷成就偉大的脫貧攻堅

作者:班永吉    發布時間:2021-02-25   
分享到 :

在2021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人民宣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歷經8年,現行標准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感悟總書記的扶貧情懷,對於如期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在2017、2018、2019、2020、2021年這5年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裡,可以感受到讓全國人民備感溫暖、備感鼓舞的偉大扶貧情懷。在2017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把改善困難群眾的生活作為承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一年來,又有一千多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同志們辛苦了,我向同志們致敬。新年之際,我最牽挂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他又發出了實現脫貧的號召:“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庄嚴承諾。三年后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說:“我始終惦記著困難群眾。在四川涼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兩家人。在山東濟南三澗溪村,我和趙順利一家圍坐一起拉家常。在遼寧撫順東華園社區,我到陳玉芳家裡了解避險搬遷安置情況。在廣東清遠連樟村,我和貧困戶陸奕和交談脫貧之計。他們真誠朴實的面容至今浮現在我的腦海。新年之際,祝鄉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的新年賀詞中再次號召全國人民鼓足干勁:“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100年奮斗目標,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習近平總書記的偉大扶貧情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

全面小康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鍵取決於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隻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醒我們黨員干部: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偉大的為民情懷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去了不少貧困地區,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不了解農村,不了解貧困地區,不了解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就不會真正了解中國,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國,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多到農村去,多到貧困地區去,了解真實情況,帶著深厚感情做好扶貧開發工作。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發展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

習近平的扶貧情懷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了實踐動力。從他的7年知青歲月中,可以更深刻地讀懂其根基與源頭。梁家河,是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小山村。如今,這裡已成為黨性教育的大課堂,也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尋找初心,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習近平說:“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這7年裡,習近平跟鄉親同吃同住,不叫苦,不覺累,為村裡做了數不清的事情,他帶頭建了四個大壩,挖了水井﹔修了沼氣池﹔種蔬菜,為村民改善生活,還為村裡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修建了小學……他心裡裝的是百姓,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的人民觀。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史上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的時刻,面對這項由我們共同創造的對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更是情深意長、催人奮進、磅礡大氣:“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我們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帶著強烈的“四個自信”的世界深邃目光,懷著“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博大情感,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情懷催發著全國人民,繼續在新時代奮進的路程中豪情滿懷、大步向前。

(原載2021年2月24日上海黨史信息報·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