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談政”的譚政

原標題:一心“談政”的譚政
作者:胡志鵬    發布時間:2021-03-01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譚政,原名譚世銘,1906年6月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曾就讀於著名的東山學堂,早年當過小學教師,后受到妻兄陳賡的影響,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投筆從戎走上革命道路,正式改名為譚政。從此,這個名字便記錄在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史冊上,留下了“一縣兩大將”的一段佳話。

毛澤東身邊的第一任秘書

1927年,譚政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先后在連、營、團、師各級擔任司書、書記工作,后參加了秋收起義並隨部隊上了井岡山,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遇到了他的一位重要領路人——毛澤東。

1928年,毛澤東慧眼識才,選定22歲的譚政做“前委書記官”,也是他的第一任秘書。當時毛澤東住裡間,譚政和警衛員楊開富住外間。毛澤東熬夜是出了名的,譚政為了熬夜學會了抽煙,而且抽得很凶,毛澤東開玩笑地說:我這個大煙筒,熏出個二煙筒。當時譚政的一項任務是負責為毛澤東謄清抄寫,許多重要文稿是抄了又改,改了又抄。並且毛澤東在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十分重視將斗爭情況和形勢向中央報告,由於井岡山地處兩省邊界,一份報告必須謄抄兩份,分別給湘、贛兩省委轉中央,加大了譚政的工作量。

作為秘書,工作中最繁忙、最勞累的還是為會議准備起草報告。“八月失敗”以后,黨內一部分人面對挫折失敗變得消極悲觀,提出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為了統一思想、廓清認識,毛澤東准備在湘贛邊界各縣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一個決議案,其中第一部分就是《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譚政后來在回憶文件起草的過程時說:“所有問題的提出與回答,都是有針對性的。但是落實到文字,寫成稿子,不知需要多少次的反復。常常聽了些意見,毀掉重寫重抄……”就這樣在茶油燈下,譚政陪伴著毛澤東寫出了這一指導中國革命斗爭的重要歷史文獻,后來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時,改題為《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雖然譚政作為秘書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時間隻有一年多,但對毛澤東的遠見卓識卻由衷的敬佩。后來譚政擔任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毛澤東任主任,依然是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其間譚政起草的文件電稿,不合適的地方都經毛澤東親自審閱修改,譚政撰寫發表的文稿幾乎件件送毛澤東過目,毛澤東細到文稿標題、文字文法以及標點符號都認真修改。其中,毛澤東親自修改過的《延安軍事部門檢查工作的總結》清樣手跡,譚政一直珍藏在身邊達20年之久。

為了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而奮斗不止

1929年組織派譚政到紅四軍第三十一團擔任黨委秘書,在話別時毛澤東說,政治工作是我們的生命線,這一條,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譚政銘記在心。后來,領導開展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果真成了譚政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

譚政善於做軍隊政治工作。長征開始后,譚政擔任政治部主任的紅一師部隊作為右路縱隊的開路先鋒,負責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長征途中不能停留,譚政就邊行軍、邊進行思想動員,再苦再累再疲勞,也堅持召集各級政工干部進行部署,做好戰前動員,迎接無休無止的敵人進攻,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強大威力。

譚政高度自律,即使在行軍打仗、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始終保持著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每打一仗都及時總結成敗得失,為下一次戰斗積蓄力量。從第五次反“圍剿”到長征結束,他在極為緊張的戰斗環境中寫下來的幾十萬字的戰斗報告和政治工作總結報告,成為我軍政治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譚政還善於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軍隊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通過理論學習與研究,提出軍隊政治工作的觀點和方法。他的工作報告中有兩篇最為著名。一篇是1944年,譚政在西北局高干會上作的《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此報告長期作為我軍政治工作的指南,人們也習慣稱它為“譚政報告”,葉劍英稱這一報告是“繼古田會議決議之后,我軍政治工作的又一歷史性文獻”。另一篇是1956年,譚政出席中共八大時作的題為《建軍新階段中政治工作的若干問題》的報告,中央軍委將其作為新時期建軍文件之一印發,成為軍隊建設又一重要文獻。

勤於思考,善於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譚政平時少言寡語,還有些書生氣,但是在遇到問題時總能及時找到辦法、提出思路,這得益於他平時勤於思考的習慣。

在大柏地戰斗中,紅軍打了大勝仗,但大柏地本來就是山區,老百姓不知紅軍是干什麼的,都躲進了山裡,戰士沒有飯吃,拿老鄉家東西不給錢就是違反紀律,沒有東西吃部隊無法生存,譚政創造性地提出了“打收條”的辦法。具體做法是:軍隊用了群眾的東西,吃了群眾的糧菜,要給錢。如部隊沒有現款,就給群眾“打收條”,寫清楚吃了群眾多少糧食,等革命勝利后再來償還。群眾還可以拿著收條去蘇維埃政府頂交公糧。后來這一辦法在紅軍中實行起來。毛澤東夸贊譚政紀律抓得好,說,聽說你還有個創造,打收條,好啊……希望你以后也有更大進步。
  常言道,有備無患。1958年,擔任總政治部主任的譚政在東北部隊檢查工作時,對正在開展軍事訓練的部隊,提出“一專多能”“一兵多用”的要求,尤其是技術兵種,確保一旦打起仗來,戰士有傷亡,火炮、坦克照樣發揮作用。后來很快在全軍推廣,促進了部隊訓練。

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提片面口號

為了起草古田會議決議,譚政跟隨毛澤東大興調查研究,也進一步幫助他養成了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這一作風也貫徹到他以后工作的各個時期。

1954年,譚政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領導和指導軍隊系統的政治運動。在“三反”“五反”運動中,他始終掌握“批判錯誤從嚴,定案時從寬”的原則,嚴格掌握政策,沒有發生大的偏差。在部隊肅反運動中,譚政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原則,處理了許多假案錯案,平反了多起重大冤案,保護挽救了一大批干部。

擔任總政治部主任后,譚政每年都抽出幾個月時間下部隊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一次,他深入國防施工部隊檢查工作,聽取匯報,有位師職干部講,他們在部隊中提出的鼓動口號是:“大病小干,小病大干,沒有病的拼命干!”譚政聽了,搖了搖頭,當即批評說:不對,不對!這個口號片面性太大,會挫傷群眾干勁,會使部隊病號增加,大量減員,官兵的革命熱情和積極性很難持久保持下去。他提議:“你看是否把你們提出的口號改動一下?改成這樣:‘小病休息,大病住院,沒有病的好好干!’”說得在場的干部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