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申之祭到窯洞天問

原標題:從甲申之祭到窯洞天問
作者:李忠杰    發布時間:2021-03-0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如何認識權力,正確運用權力,並且不被權力所腐蝕?100年來,尤其是執政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思考和回答這個“天問”,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韌勁,書寫了鞏固長期執政的篇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就是要掌握政權,實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當歷史的契機一步步逼近時,如何認識這個權力、掌握這個權力、正確運用這個權力,並且不被這個權力所腐蝕,便日益成為一個歷史的“天問”,突出地擺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首先遇到的是甲申之祭問題。

1943年3月,國民黨以蔣介石的名義出版《中國之命運》一書,其中說道,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明末“黨派傾軋”和“流寇橫行”,以此影射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電告在重慶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要求組織文章反擊。

1944年,正好是清軍入關、明朝滅亡300周年。南方局約請郭沫若等人撰寫反擊文章。郭沫若認真搜集資料,寫出了近兩萬字的《甲申三百年祭》。3月10日,文稿交董必武審閱。董必武極為贊賞,指示《新華日報》全文發表。3月19日至22日,《新華日報》在《新華副刊》上連載《甲申三百年祭》全文。

文章剖析了明朝滅亡的原因,一針見血地指出,正是因為明王朝統治的極端專制和腐敗,又遇上所謂的“流寇”和“外族”的侵略,最終導致明朝的滅亡。滅亡的主因是明朝王室政治的腐敗。文章還以較多筆墨總結了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城后,把明朝的專制與腐敗接受過來,爭權奪利,腐化墮落,很快自陷絕境,使剛建立幾十天的大順王朝徹底垮台的教訓。

文章觸動了國民黨的神經。兩天之后,《中央日報》發表社論,指責郭沫若文章鼓吹戰敗主義和亡國思想,組織進行圍攻。

由於郭沫若的文章揭示了明末李自成起義由盛轉亡的歷史教訓,對中國共產黨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毛澤東連連稱贊是好文章。中共中央將其列為全黨整風學習的材料。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對延安高級干部的講話中指出:“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4月18日、19日,延安《解放日報》全文轉載《甲申三百年祭》並加長篇按語。6月7日,中央宣傳部和中央軍委總政治部聯合發出學習《甲申三百年祭》的通知,並印成單行本下發各單位學習。

8月下旬,郭沫若致信毛澤東、周恩來等,感謝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11月21日,毛澤東復信郭沫若,再次強調:“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

到1945年,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前途問題更加緊迫。哪個政黨能夠肩負起領導中國走向光明的責任?哪個政黨能夠正確地掌握權力而不被權力腐蝕?不同的政黨都在考慮,不同的人們都在關注。

1945年7月1日至4日,黃炎培等6位國民參政員到延安訪問。毛澤東在與黃炎培的幾天交談中,問到黃炎培訪問的感想。黃炎培隨即作了一番頗具歷史意義的回答。

他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

為何呢?黃炎培概括:“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隻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

“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那麼延安呢?黃炎培約略概括了自己的觀感:“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毛澤東聽后,自信地回應:“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這段對話早已廣為人知。有人稱它為“延安窯洞對”。在我看來,稱其為“天問”更為確切。因為這個問題太大、太深刻了。既是蒼天在問,又是直問蒼天。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大視野、大智慧、大思路、大戰略。

中國共產黨在即將取得全國政權之時,及時向自己提出了警示。

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此“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全會還作出了防止腐蝕和反對突出個人的六條規定:禁止給黨的領導祝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做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禁止歌功頌德現象。

毛澤東的這一告誡和全會作出的規定,為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后經受權力的考驗敲響了警鐘。

100年來,尤其是執政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思考和回答這個“天問”,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韌勁,書寫了鞏固長期執政的篇章。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重提歷史周期率問題,向全黨作出了新的警示。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經常講到歷史周期率問題。”“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宗旨同封建王朝、農民起義軍有著本質區別,不可簡單類比,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執掌政權后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

黨和國家領導人一再提起歷史周期率問題。如何避免這個周期率,仍然是一個嚴重的、現實的問題。我們要繼續努力,以更大的智慧作出更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