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凝聚奮斗力量

作者: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雷鋒精神研究課題組    發布時間:2021-03-05   
分享到 :

雷鋒,一個普通的戰士,一個光輝的名字。他以短暫的22歲生命,在億萬人民心中樹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雷鋒是黨和人民培養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的杰出代表,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堅定理想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等,被冠以他的名字而稱為雷鋒精神,哺育和激勵一代代人成長,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的傳家寶。

雷鋒精神形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遼寧作為雷鋒精神的發祥地之一,雷鋒精神正是從這裡走向全國的。1963年3月,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題詞發表后,學雷鋒活動在全國蓬勃開展起來,一時間雷鋒的名字和事跡家喻戶曉,成為各行各業學習的好榜樣。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雷鋒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時代發展中獲得歷久彌新的活力,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人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上的精神坐標。

榜樣引領時代,奮斗成就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學習弘揚雷鋒精神作出重要論述。2013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要充分發揮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樣作用,大力激發社會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在遼寧考察時來到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向雷鋒墓敬獻花籃。他走進雷鋒紀念館,參觀雷鋒生平和事跡展,聽取學習雷鋒活動情況介紹,在雷鋒的手跡、遺物、照片等展品前不時駐足觀看。他強調,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雷鋒精神的豐富內涵、歷史地位、時代價值和踐行路徑,為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指明了方向。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做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

用雷鋒精神滋養信念能量。崇高信仰、堅定信念不是高不可攀的,雷鋒就是生動的例子。15歲時,雷鋒在他小學五年級的少先隊籌備會上說“人生三件事,入隊、入團、入黨。”他在1956年小學畢業典禮上說:“我們小學畢業了。畢業以后,很多同學准備升入中學學習。我呢?我決定留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當一個新式農民,我決心做個好農民,爭取駕起拖拉機,耕耘祖國大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做個好工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出把力。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參軍做個好戰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雷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把祖國的需要作為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國家發出“大辦農業”的號召,雷鋒小學畢業就回鄉參加農業生產﹔50年代后期,國家大力發展工業,號召“大辦鋼鐵”,雷鋒立刻奔赴東北的鞍鋼,參加祖國的工業建設﹔60年代初期,東南沿海形勢緊張,雷鋒參軍入伍,一心保衛祖國。這是雷鋒人生的三部曲,是一個把理想變成現實,把信念變成行動的過程。1960年11月8日,已經當過農民、工人又光榮入伍的雷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當天的日記裡這樣寫到“今天我入了黨,使我變得更加堅強,思想和眼界變得更加開闊和遠大。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人民的勤務員,為了全人類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河、巨川,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入火海進刀山,我甘心情願,頭斷骨粉,身紅心赤,永遠不變。”這些富有歷史痕記的鏘鏗誓言,體現著雷鋒的信念能量,具有跨越時空的震撼力和感召力,必將在新時代激勵廣大黨員、群眾校准前進方向,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用雷鋒精神砥礪初心使命。雷鋒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寫照。“什麼是幸福?為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幸福。”這是雷鋒幸福感的真實表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雷鋒精神的最基本元素,它奠定了雷鋒精神的基石。雷鋒的那句廣為人知的話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毅初心,充分展現了一名偉大共產主義戰士的高尚品德和使命追求,更是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奉獻人生、不懈奮斗的座右銘,引領著廣大黨員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用雷鋒精神厚植大愛情懷。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話是人們對雷鋒的由衷贊譽,勾勒出一幕幕形象可愛、溫暖人心的生動場景。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雷鋒做好事的善舉源自於他的大愛胸懷。1958年在湖南望城團山湖農場擔任拖拉機手的雷鋒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對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變得一天天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在生活的倉庫裡,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雷鋒這些閃耀著思想光芒的一連串叩問,折射出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引領和激勵人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奉獻自我,從“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雷鋒故事,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用雷鋒精神淬煉責任擔當。雷鋒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雷鋒說:“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連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永遠做一顆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聽黨和毛主席的話,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隨時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雷鋒參加工作六年多,先后在不同崗位上,包括務農、做工、當兵,駕駛過拖拉機、推土機和汽車,讓自己這顆螺絲釘在黨的事業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以釘釘子精神和進取銳氣,給祖國和人民交上了滿意答卷。雷鋒在家鄉望城縣時,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拖拉機手﹔在鞍鋼化工總廠9個月的時間,他3次被評為紅旗手、5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8次被評為標兵﹔在鞍鋼弓長嶺焦化廠時,他被評為鞍鋼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在人民解放軍2年零8個月的軍旅生涯中,他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嘉獎多次,被樹立為節約標兵和模范共青團員。雷鋒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的精神風採,樹立了“平凡鑄就偉大”的光輝典范。

雷鋒精神永遠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