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向應:忠心耿耿,為黨為國

原標題:百年先鋒 關向應:忠心耿耿,為黨為國
作者:李樹泉    發布時間:2021-03-12    來源:《黨建》雜志
分享到 :

“半生共險阻艱難,回首江南,湘鄂川黔留戰跡﹔畢世為人民服務,傷心華北,燕秦齊晉哭行軀。”這是賀龍等人撰寫的挽聯,他們所悼念的革命者便是關向應。

關向應,1902年出生於遼寧省金縣(今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1922年,他進入大連泰東日報社工作,在共產黨員李震瀛、陳為人的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列主義的熏陶。

1924年4月,關向應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5月,他來到上海,從事革命工作,並入上海大學深造。年底,按照組織的安排,他前往莫斯科求學。臨行前,他給叔父去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願終身奔波,竭能力於萬一,救人民於屠(涂)炭,犧牲家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負,亦侄唯一之人生觀也。”1925年1月,關向應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

五卅運動爆發后,關向應從蘇聯歸國,先后在上海、山東等地從事工人運動和共青團工作。1928年6月,他在莫斯科出席了黨的六大,並當選為中央委員。會議結束后,關向應回國,輾轉上海、武漢等地從事革命工作。

1931年,因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負責特科工作的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出賣了黨的許多機密,關向應在上海不幸被捕。在獄中,雖然受盡酷刑,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咬牙堅持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不泄露黨的秘密。近8個月后,經黨組織積極營救,他被保釋出獄。

出獄后,關向應來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員、湘鄂西軍事委員會主席、紅三軍政治委員,與賀龍並肩作戰。1934年,在楓香溪會議上,關向應嚴肅批評了當時存在的“左”傾錯誤,會議通過了恢復紅三軍黨組織和政治機關,停止肅反,建立黔東根據地等正確決議。楓香溪會議把瀕臨絕境的紅三軍從“左”傾錯誤的危害中挽救出來,賀龍、關向應二人也在戰斗中相互了解、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創造了我黨我軍歷史上高級干部肝膽相照、精誠團結、長期合作的光輝典范。

抗日戰爭爆發后,關向應任八路軍一二〇師政治委員。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深入敵后,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的方針,他與賀龍率部東渡黃河,開赴山西,堅持華北抗戰,點燃了華北的抗日烽火。

然而,長期艱苦的戰爭環境嚴重損傷了關向應的身體,因積勞成疾,他被重病擊倒。在黨中央的反復催促下,1941年秋,他回到延安休養。1945年,他雖因病未能出席黨的七大,但仍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4月24日,病重的他給黨中央寫下一封告別信:“全黨全軍應該像一個人一樣,緊密地團結在毛澤東同志所領導的中央周圍,相信我們的黨和中國革命是一定要得到最后勝利的。”言語之間,充盈著對黨、對革命的赤膽忠心。

1946年7月21日,關向應在延安病逝,時年44歲。直到呼吸停止前5分鐘,他仍以微弱的聲音說:“不要緊,我還會活下去,繼續為黨工作……”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毛澤東為他題詞:“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向應同志不死。”這是對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的贊頌,也是對他光榮革命生涯的最好祭奠。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