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翻譯、出版、傳播背后的故事

原標題:經典的光芒,照亮前進之路——《共產黨宣言》翻譯、出版、傳播背后的故事
作者:李曉    發布時間:2021-03-22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人們在參觀“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新華社發

《共產黨宣言》德文第一版封面。資料圖片

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封面。資料圖片

【記者探尋】

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的陳列櫃裡,有一本書冊,它縱18厘米、橫12厘米,封面為水紅色,印有馬克思半身像。展品介紹中寫著:《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陳望道翻譯。被時光浸透的泛黃紙頁上,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在《共產黨宣言》百余年的翻譯史中,有哪些譯者的身影?信仰如何延續至今,在青年群體中代代傳遞?請隨記者一起探訪。

1.借“火種”: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3月,上海。

這座飽受帝國主義、軍閥勢力蹂躪的城市,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正風起雲涌,十月革命的炮聲已將馬克思、列寧主義“送”到了中國。新文化運動興起、五四運動爆發,各種思潮不斷萌動,圍繞“中國出路在何方”的爭論相互沖撞與激蕩。

此時,距上海300公裡的浙江義烏分水塘村,29歲的陳望道正在柴房裡翻譯《共產黨宣言》。他忘我工作,有一次竟將墨水誤認成糖水,用來蘸粽子吃,還一個勁兒地說“可甜了”。

是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他就是這樣每天從早上熬到半夜,用一月余的時間將《共產黨宣言》譯完。“翻譯《共產黨宣言》需對馬克思主義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必須精通德文、日文、英文中的一門,還要有很好的漢語基礎。”復旦大學教授、陳望道之子陳振新曾說。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編譯局局長柴方國介紹,陳望道譯本首次在中國完整譯介了《共產黨宣言》的思想內容,充分利用了當時剛在中國知識界流行的現代社會科學語匯,如有產者和無產者、共產黨、勞動階級等,准確傳遞了其理論要義﹔語言表述接近口語,適合大眾普及與傳播。

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第一版印行1000冊,甫一面世即售發一空,不久再版。1921年9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上海創辦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此書。到1926年5月,此書已經印發17版。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高放曾在《〈共產黨宣言〉探真》中記載過如下情景:1920年,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進步青年聚集在紅樓圖書館或中央公園來今雨軒,埋頭攻讀《共產黨宣言》等新書,還共同探討、交流心得。

同時期,李大釗等還引導工人學習《共產黨宣言》。鄧子恢、惲代英等相繼在多地成立書社,組織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啟蒙。很快,《共產黨宣言》的思想傳到全國各地,為無數苦尋中國未來道路的熱血志士帶來了信仰的光芒,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從此書中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

“翻譯與介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道門檻。《共產黨宣言》就像火種一樣傳播開來,對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確立共產主義信仰影響至深,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愛武表示。

2.續“薪火”:為翻譯經典接續奮斗

百余年來,許多像陳望道一樣執著追求真理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共產黨宣言》翻譯而接續奮斗,讓經典的光芒更為璀璨。

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展覽館,不少珍貴史料陳列其間。沿走廊向前走,牆壁上張貼的一份《上海華興書局書目》引人注目。1929年,在國民黨反動派大肆進行“文化圍剿”的艱苦條件下,中國共產黨秘密創辦華興書局,翻譯出版了許多馬列主義經典著作。1930年,由華崗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便在此出版。隨后,1938年成仿吾、徐冰譯本,1943年博古校譯本,1947年喬冠華校譯本以及由謝唯真譯校、1949年在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出版的《共產黨宣言》“百周年紀念版”等相繼問世。

“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我們的經典著作編譯工作者,任重道遠,要拼命向前啊!”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在回憶五譯《共產黨宣言》的經歷時發出感慨。自1929年在歐洲第一次完成《共產黨宣言》譯稿后,成仿吾又於1938年、1945年、1952年、1975年四次對《共產黨宣言》進行翻譯與修訂,因為革命形勢嚴峻,第一次與第三次的譯稿都在顛沛流離中不知所終。

成仿吾五譯《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守信仰的生動例証﹔中央編譯局系統推出的譯著,則反映出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編譯精神。

中央編譯局成立后,多次重新校訂出版《共產黨宣言》。在與記者交流中,柴方國特別提及1964年版本。是年,中央編譯局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中的《共產黨宣言》譯文進行全面修訂,出版了單行本。他舉了兩個典型例子: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譯文:共產主義並不剝奪任何人佔有社會產品的機會,它隻剝奪利用這種佔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機會。1964年譯本改為:共產主義並不剝奪任何人佔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隻剝奪利用這種佔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譯文:代替那存在著各種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一個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1964年譯本改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這個譯本具有標志性意義,編譯術語概念更加准確,語言表述更為嚴謹。”柴方國介紹。

此后,中央編譯局又分別在1978年、1995年、2009年對《共產黨宣言》進行數次修訂,2014年、2018年還編譯出版了文庫版、紀念版,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譯文質量、增強譯文可讀性。

“充分尊重原著、正確理解原著、忠實表達原著是幾代譯者始終遵循的基本原則。”柴方國說,《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百年編譯傳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縮影。它見証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堅定立場和科學精神,反映了編譯者為傳播真理不懈奮斗的赤誠之心和歷史貢獻。

3.“接力跑”: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下課鈴聲清脆而急促,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直博生張曉菲匆匆奔往國福路51號陳望道故居。作為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講解員,談及在故居講解《共產黨宣言》的經歷,她激情洋溢: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年輕人堅定理想信念,才能讓馬克思主義煥發新的生命力。

從1920年到2021年,百余年時光流轉,新一代青年肩負起時代重任:在抗疫戰場上,在扶貧第一線,在突破“卡脖子”困境的科技賽道上,都有青春的色彩在涌動。“新時代青年身處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中,需要堅定意志、勇往直前。《共產黨宣言》所闡釋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場、科學精神等,可為青年提供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洪向華表示。

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張亞東認為,教師要當好“傳道者”的角色,“聚焦青年的關注點和困惑點,將馬克思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融入教學中,回應熱點、講透難點、化解疑點”。

“不少高校在探索思政課的教學體系、方式方法改進上取得成效。進一步拓展新媒體、音視頻等創新傳播方式,讓學生接受知識更為通暢、便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鄭雲天說。

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精神滋養,有益於青年增強理論認知、情感認同、行動自覺。洪向華表示,當今青年面臨紛繁復雜的價值選擇與利益誘惑,要當好馬克思主義的“接力者”,才能在時代浪潮中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供給充沛力量。

(本報記者 李曉,學術指導: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編譯局局長柴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