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理念的主線脈絡與實踐要求

原標題:新發展理念的主線脈絡與實踐要求
作者:崔友平    發布時間:2021-03-23    來源: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我國要做好當前工作,最緊要的是要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下,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基本要義

正確認識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依據和根本出發點。新中國成立后,經歷了簡短的一個過渡時期便迅速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階段,隨即我們黨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國際國內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作出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判斷。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明確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黨的十三大(1987年)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認為我國從1956年底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的建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這一段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是在認識到這一基本國情的基礎上,並以此作為我們黨確定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可見,未來30年(2021—2050年),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時期都屬於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我國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所必須跨過、經歷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階段。

發展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成功的發展實踐是由先進的發展理念引領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發展的成敗決定於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科學判斷經濟形勢,提出了許多重大創新性的理論、理念和思想,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新發展理念。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有了新的內涵、新的特點、新的要求,創新成為了第一推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這就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國際國內環境、條件的變化,在正確認識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關乎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不是被動應對、是主動作為,不是權宜之計、是長期戰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能不顧國際格局和形勢變化,固守“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舊思路,但也並不是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度收縮。事實上,各種國外的經濟主體和要素都可參與到國內經濟大循環之中,隻要其落腳點在於國內分工和國內市場的資源配置,其目的在於滿足國內需求和提升國內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新發展格局的循環體系本質上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與傳統“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發展戰略相比,在開放的方式、路徑、落腳點、目標以及內外之間的關系上都進行了重大調整。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在世界的各種不確定性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在新發展階段需要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完整、准確、全面把握新發展理念的主線脈理

理論的邏輯、歷史的邏輯和現實的邏輯都要求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下必須完整、准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所謂完整,是指新發展理念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它系統回答了發展的動力、方式、形態、路徑、目的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明確了我們黨在發展問題上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目標等,五大新發展理念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所謂准確,是指准確把握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站到了新的起點上,要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難點堵點以及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所謂全面,是指新發展理念自上而下貫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中央層面要從宏觀指導、規劃設計、政策法律等方面作出工作安排,帶動貫徹新發展理念整體能力、水平的提升。國家機關各部門要按照自身職責在抓好本部門重點工作之外,做好協調工作。各省市自治區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可能,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特別是要抓住弱項短板來重點突破,但決不能搞重復建設,甚至脫離實際沒有條件硬上。基於此,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應重點抓住其中的主線脈理,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根本宗旨上把握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發展為了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經濟問題,更是重大政治問題。實現共同富裕要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由量變到質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堅持抓主要矛盾,從問題導向上把握新發展理念。進入新時代,伴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們要根據變化了的現實情況,堅持問題意識、問題導向,更加精准高效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構建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明確區域板塊分化重組、人口跨區域轉移加快、農民落戶城市意願下降等問題的思路,盡快解決城鄉區域差距較大問題﹔改變高度依賴石化能源現象,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處理好各種關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擴大開放等等。總之,在新發展階段,要不斷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原則,採取精准、務實、有效的舉措,下大力氣集中力量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底線思維,從憂患意識上把握新發展理念。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的彼消此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內外部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甚至風險進一步上升,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准備應對可以預見和不可以預見的復雜困難局面。宏觀經濟要保持穩定,堅持穩定外資政策,防止大進大出,資本市場要防止壟斷和無序擴張,重要物資確保供應安全,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也須臾不可忽視。社會領域目前主要是加強公共衛生安全,同時做好“六穩”工作,特別是防止失業加劇的風險。特別是要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全面做強自己,增強威懾實力。要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安全的有機統一,尤其要保障國家利益至上,有效處理各類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實踐要求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以新發展階段為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准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准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形勢正發生著重要變化。經濟增長模式發生深刻轉變:一方面,以大量要素投入為基礎的增長不可持續,經濟的驅動力向全要素生產率傾斜﹔另一方面,消費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新的戰略機遇正在出現,當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佔全球比重超過16%﹔擁有超過4億的龐大中等收入群體,正在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為之提供基礎設施的新基建,將帶來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巨大空間﹔正在經歷的產業結構巨大變遷與城鎮化過程中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將產生新的龐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等等。在此大背景下,我們黨重視和強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順應時勢。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以新發展格局為前提。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依據國內國際形勢變化提出的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大國要實現現代化,尤其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就必須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已經從“兩頭在外”的出口依賴轉向以國內投資,特別是消費拉動為主,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內需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進出口佔GDP比重隨經濟發展而下降,是大國經濟發展的規律。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在國民經濟的四個環節即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中,生產環節依然具有先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國內大循環暢通的核心,仍然是改革的主線,要繼續通過供給創造需求實現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在實踐中,一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強自立,隻有科技自主創新,突破產業瓶頸才能保証我們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們要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集合優勢資源,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揭榜挂帥”攻關,發揮地方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積極性。二要使協調成為內生特點。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市場資源,可以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最有力的支撐。我們要盡快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通過投資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來釋放內需潛力,加強需求側管理,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使建立國內大循環暢通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三要使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向綠色轉型,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長期目標,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四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但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必須建立在穩固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的基本盤基礎上,這樣才能使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起主導作用。為此,要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沒有全民共享,共享發展就失去其成效。隻有真正堅持共享發展、實現公平正義,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邁出堅實步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從而對共同富裕目標提出了直接、具體的要求。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堅持共同富裕,在實踐中就要該保障的必須保障,該傾斜的必須傾斜,該促進的要堅定不移地促進。為實現共同富裕,我們要下大力氣解決各類差距(城鄉、地區、收入)問題,統籌做好就業、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養老、社保、優扶、醫療等各方面工作,通過發展和加強保障轉移支付來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向城鄉困難群眾傾斜,向基層、農村傾斜,向欠發達地區傾斜,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我國改革已有40多年的歷史,改革從未停止,永遠在路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四梁八柱基本確立,現在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調整改革重點,把著力點放到籌劃精准施策、加強系統集成、綜合全面發力上來。要在已有改革成效基礎上,圍繞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精准出台系列改革方案,制定完善系統的制度體系。在這樣一個明確的改革導向下,我們要統籌兩個大局、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當前形勢下尤其要提高警惕,防止“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推動發展上,加強黨的領導,發展就擁有了強大的政治優勢、理論優勢、制度優勢和文化優勢。在新發展階段,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我國全面現代化建設任務艱巨。為此,要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求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切實建立起一整套有效、可操作的黨領導經濟、調控發展的體制機制。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注重協同發力、形成合力。新發展理念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在貫徹落實中要注重協同發力、形成合力。要堅持創新發展,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為發展增添新動能﹔堅持協調發展,自覺主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綠色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伴﹔堅持開放,與世界命運與共,實現更深層次的內外聯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國內大循環創造良好國際環境﹔堅持公平共享,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把經濟社會的“蛋糕”做大、切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館長,教授、博導,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人民日報》,2016年1月1日。

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人民日報》,2020年11月3日。

③《深入學習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人民日報》,2021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