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嶺下緬懷英烈
那日清晨,我來到南昌市西山萬壽陵園抗美援朝志願軍紀念廣場,祭奠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獻出生命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瞻仰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豐碑。
西山萬壽陵園內的七星湖碧波蕩漾,湖水在初升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湖面上水鳥在嬉戲。天空中翱翔的大雁時而低空飛行,時而展翅高飛。眼前的一切,盡顯生機盎然。我們沿著七星湖向南前行,不遠處便是志願軍紀念廣場。拾級而上時,我的心沸騰起來,一股暖流在奔涌。
抗美援朝志願軍紀念廣場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居於陵園的中軸。高大挺拔的鬆柏樹林前,坐落著一組高3米、長30米的紀念碑群,由1幅大型浮雕和6塊副碑構成。大型浮雕由兩名手握鋼槍的志願軍戰士正面圖、志願軍將士浴血疆場的戰斗場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歌譜、志願軍空軍戰斗機形象等部分組成。浮雕上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6塊旗形副碑分列大型浮雕兩邊,與主碑相得益彰,庄嚴恢宏。黑色的副碑上鐫刻著3258名江西籍烈士的名字。陽光照耀下,那一個個金色名字格外醒目。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在英烈名錄碑前駐足。第一個映入我眼帘的名字,是李湘。他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犧牲的唯一一位正軍級干部,1930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志願軍第67軍軍長,因遭遇美軍投放的生化武器而犧牲,時年38歲。位列第二的是蔡正國。他是在朝鮮戰場犧牲的3位副軍級干部之一,志願軍第50軍副軍長,在美軍飛機轟炸下犧牲。毛澤東主席得知噩耗時喃喃道:“蔡正國,蔡正國,不幸殉國,又折我一員驍將。”接下來,是羅春生等6位師團職干部的名字,其他烈士名字按烈士籍貫所在市屬區域分布排開,供人們瞻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少氣多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贏得了寶貴的和平建設時間。
同行的春梅是陵園的工作人員,邊走邊給我們講起當年紀念廣場落成時的情景。2011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這裡舉行了紀念廣場落成的隆重典禮。社會各界代表300多人參加了庄嚴的儀式。志願軍老戰士代表的到來,把活動推向了高潮。老兵們看到犧牲戰友的名字,老淚縱橫,久久不願離去。
那一天,主辦方為緬懷先烈、傳承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還為每位到場的人贈送了一套《跨過鴨綠江》系列叢書,內含《志願軍老戰士回憶錄》《抗美援朝珍貴圖片集》兩本書。主辦方在每本書的扉頁上寫下如下字樣:樹無語豐碑,迎英烈回家。
近十年來,每逢清明節和10月25日,都會有大批市民、志願軍老戰士及志願軍英烈的親屬來到這座銘記歷史的廣場。他們以唱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敬獻花籃等方式寄托哀思,緬懷英烈。這座廣場,已經成為當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許多人在這裡獲得思想的啟迪與靈魂的升華。
下山的時候,我耳邊仿佛回響起了那再熟悉不過的歌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回到家時,窗外傳來了鄰家孩子那朗朗的讀書聲:“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這是著名軍旅作家魏巍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我的心緒無法平靜。我想起了兒時在課堂上背誦這篇文章時的情景,也想起我鄰家的志願軍老戰士譚叔、鄭叔、冷叔,還想起了曾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老領導李學貢、馬煥清……
西山嶺下思英烈,革命自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