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發揮職能作用服務全市黨史學習教育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4-03   
分享到 :

河南省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對標省委市委准備工作需求、借鑒上級黨史部門思路措施,以用好紅色資源、講活黨的故事為遵循,結合許昌實際,積極統籌服務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慶祝建黨100周年等工作,圍繞編寫學習資料、加強黨史研究、深挖紅色資源、做強黨史宣教等方面,研討具體措施,做實各項工作。

一、寫好講活黨的故事,認真編寫黨史讀本,廣泛開展黨史宣講。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省委黨史研究室都把編寫好黨史學習教育的權威讀本和生動教材、開展好黨史宣講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加緊推動落實。市委宣傳部也就開展黨史宣講同研究室多次進行工作對接。據此,研究室一是抓緊編寫黨史書籍。編印《許昌黨史人物傳》,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奮斗精神,目前,已完成初稿50篇,正在統稿修改﹔創作《長征漫畫故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堂,持續激發青少年愛黨愛國熱情。目前,已創作完成30篇,248幅漫畫故事,正在排版。編印《許昌市建國前入黨老黨員口述資料集》,加強黨的口述史料征集研究,搶救黨的重要史料,目前,已整理編輯51篇。二是積極謀劃宣講活動。持續開展黨史“六進”活動,推動“四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成立市委黨史研究室“四史”教育工作專班,建立市縣黨史部門“四史”宣講隊伍,目前,市縣兩級黨史部門已組建20人的宣講隊伍,以地方黨史、革命精神、優良傳統、輝煌成就等為內容確定“四史”宣講選題22個,宣講准備基本就緒,已受邀到魏都區人大常委會機關、結合文明實踐周活動到春秋社區開展宣講。同時,向省委黨史研究室推薦以鄭義齋、高金城、楊水才和燕振昌等許昌著名英烈、革命精神為內容的宣講選題4個和擬參加全省黨史宣講團的成員4名。

二、把准黨史正確方向,積極組織專題研究,全力提供學習資料。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后,省委黨史研究室和市委宣傳部都要求研究室,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研究好,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黨史學習資料。據此,研究室一是持續加強黨史研究闡釋。樹立正確黨史觀,把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確定專題,加強地方黨史研究,撰寫理論文章,推動紅色基因教育入腦入心。加強紅色精神闡釋,深化“紅色基因時代傳承”專題研究,深入挖掘楊水才精神、燕振昌精神的豐富內涵,構建具有許昌特色的精神體系。目前,撰寫完成《中國共產黨在許昌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啟示》《關於我市紅色精神傳承現狀的調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許昌地方黨組織的歷史沿革》3篇文章。二是整理提供地方黨史史料。積極整理地方黨史史料,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學習資料支撐。目前,已向市委宣傳部梳理提供《中國共產黨許昌歷史概述(1921—1978)》和紅色故事、口述史、黨史人物、黨史教育基地等資料。與《許昌日報》、許昌電視台和許昌時刻視頻號共同開設“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欄目,已發12篇,與《小記者》報共同開設“紅色記憶”欄目,已發4篇﹔會同許昌電視台開設“追尋初心、許昌印記”專欄,計劃播出40期,已播出13期。

三、豐富黨史宣教方式,扎實做好黨史宣傳,努力用活紅色資源。王國生書記到省委黨史研究室調研時要求,要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持續創新教育方式,拉近歷史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不斷提高黨史學習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這一要求,研究室一是在用好黨史宣傳平台上主動作為。充分利用互聯網媒體平台,持續創新教育方式,及時更新許昌黨史網和微信公眾號,全方位發聲,擴大影響力。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建黨100周年,已在許昌黨史網開設“黨史故事100講”專欄。繼續開展網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適時開辟“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總專欄和漫畫長征、紅色作品展播等子專欄,傳播正能量,佔領宣傳輿論陣地。依托許昌黨史微信公眾號已發布黨史故事、理論文章等150余篇,擬會同組織、宣傳等部門開展網上黨史知識競賽,傳播黨史知識,目前,已編寫500道競賽試題。編印6期《許昌黨史》雜志特刊,分別以“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偉大的長征”“銘記革命精神”“唱響時代精神”為主題,講好黨的故事。目前,第1期特刊已發放。二是在發揮黨史教育基地作用上積極作為。評選命名第三批許昌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推薦申報第六批河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鞏固拓展黨性教育基地、主題黨日活動基地和紅色教育基地,規劃黨史教育精品線路,指導全市黨員就近實地接受紅色教育。目前,已印發《關於評選命名第三批許昌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的通知》﹔完善許昌黨史黨建館、燕振昌紀念館、楊水才紀念館申報材料,申報河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正在擬訂《關於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更好發揮黨史教育基地作用的通知》。

下階段,研究室將繼續加強對接聯系,主動承接省委黨史研究室工作任務、認真完成市委相關工作安排,聚焦主責主業,扎實推動落實,有力助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

(河南省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