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黨史觀應當把握的重要原則

原標題:樹立正確黨史觀應當把握的重要原則
作者:王均偉    發布時間:2021-04-23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要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樹立正確黨史觀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保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歷史的學習,在不同場合提出了許多要求,為樹立正確黨史觀提供了重要指導。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黨史觀?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應當重點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堅持“黨史姓黨”,這是樹立正確黨史觀的政治前提

黨史是一門科學,但又不是一般的科學,而是一門政治性很強、意識形態屬性鮮明的科學。正確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運前途。

堅持“黨史姓黨”,是黨史工作對黨忠誠的直接體現。黨史工作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黨史工作黨性所在。要從政治上、從黨的事業全局的高度研究黨史、宣傳黨史、運用黨史,一切黨史研究和宣傳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黨史姓黨”,首要的就是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維護黨的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線,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天下至德,莫大於忠”,革命烈士方志敏用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樹立了對黨忠誠的楷模。他留下了這樣的鏗鏘誓言:“共產黨員——這是一個極尊貴的名詞,我加入了共產黨,做了共產黨員,我是如何的引以為榮啊!從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淬煉黨員對黨的忠誠,牢牢將忠誠品質鑄入每個黨員的靈魂。

堅持“黨史姓黨”,必須捍衛黨的形象,堅決與一切歪曲、抹黑黨的形象的錯誤觀點、錯誤傾向進行斗爭。過去一段時間,各種敵對勢力通過抹黑黨的歷史、抹黑黨的領袖、抹黑英雄人物,妄圖制造思想混亂和價值錯位,影響青少年一代對黨的認同。比如,有一個時段,敵對勢力集中通過造謠、惡搞等卑劣手段,抹黑江姐的形象,以此吸引眼球和流量。江姐和紅岩烈士群體,是共產主義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結晶,這些寶貴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融入我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通過小說《紅岩》、歌劇《江姐》等文藝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如果他們的形象被顛覆、精神被消解,不僅會影響社會大眾對這個英雄群體的認知和評價,甚至會產生對我們長期塑造和弘揚的整個精神譜系的懷疑。面對這樣的嚴峻現實,黨史工作必須發揮自身的職責和資源優勢,堅決予以抵制和批駁,這是“黨史姓黨”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

堅持唯物史觀,這是樹立正確黨史觀的根本方法

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黨史研究必須堅持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一方面,政治性離不開科學性,科學性是政治性的基礎;另一方面,科學性也離不開政治性,隻有站在黨的立場上才能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主線。

我們黨成立100年來,是在不斷摸索中前進的,歷經坎坷,也走了些彎路。黨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問題、重要人物,如果不用唯物史觀進行分析,就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比如,關於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歷史的評價,就是一個代表,存在著不少模糊的片面的甚至錯誤的認識。前30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確實出現過曲折、挫折、錯誤,對這些問題,我們黨並沒有回避,而是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分析和糾正。看到上述問題的同時,更要看到前3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新中國隻用3年就使國民經濟恢復到了新中國成立前的最高水平,隻用20多年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為受人尊重、有廣泛國際影響、在國際事務中有較大話語權的大國,等等。如果看不到這些成就,把前30年說得一團漆黑、一無是處,就陷入了唯心史觀的泥潭,在學理上是錯誤的,在政治上是危險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

堅持唯物史觀,就要堅持用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待黨的歷史、評價黨史人物。應該放在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應該全面、歷史、辯証地看待和分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樹立正確黨史觀,正是著眼於更好應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嚴峻挑戰,著眼於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更好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眼於更好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眼於更好培育廣大黨員干部的歷史意識、歷史思維、歷史眼光,自覺按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証法辦事。

堅持人民立場,這是樹立正確黨史觀的價值取向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礡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

認識黨的歷史,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是最重要的視角。比如土地改革,如果從人民立場來看,這無疑是一場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的社會革命。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讓農民擺脫封建土地枷鎖得到翻身解放,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最重要的歷史任務和經濟政策,極大地激發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新中國的鞏固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時一些高級知識分子親身觀察了土改運動,無不深受教育。哲學家馮友蘭參加北京郊區土改后寫道:“原來土改工作,大部分都是農民自己辦的。工作組的任務,是組織他們,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好像一個船上掌舵的人,隻管把定船的方向,至於船走,就要靠群眾了。”哲學家梁漱溟參觀四川土改后寫道:“此次到西南看了看,才知道高高在上的北京政府,竟是在四遠角落的農民身上牢牢建立起來,每一農民是一塊基石。”美學家朱光潛參觀西北土改后寫道:“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參觀土地改革使我認識到了新中國的偉大,因而對其光明前途充滿了堅定信心。”但如果背離了人民立場,而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那對土地改革的看法就是另一種評價。

堅持人民立場,必須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黨史研究宣傳的角度看,就是要把一切成就都歸功於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於人民。應當警惕的是,在黨史敘述中,有些人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精英史觀”的傾向,特別是在一些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中,人民的形象單薄、蒼白甚至缺失,或者作為英雄形象的點綴、襯托,這對正確闡釋黨史、科學研究黨史、普及宣傳黨史都是有害的。今天,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宣傳黨的初心使命,突出人民至上、突出黨與人民血脈相依、命運與共的歷史。

堅持系統思維,這是樹立正確黨史觀的科學態度

樹立正確黨史觀,應當堅持用整體的、聯系的、開放的系統思維方法,理解和把握黨的歷史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我們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百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是黨的“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百年歷史的庄嚴使命是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斗目標,百年歷史的鮮明特征是把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這對於我們正確看待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演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我們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進行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了20世紀80年代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民營經濟和個體戶發展,是不是前后矛盾,后人否定前人呢?這樣簡單地看待問題,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5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一個6億人口的大國基本消滅私有制,基本消滅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基本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解放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礎,開辟了廣闊前景。80年代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在50年代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進行的。鄧小平在談到改革時曾這樣解釋:“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因此說,社會主義改造同社會主義改革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內在統一、繼承發展的關系。

堅持系統思維,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清歷史大勢,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我們黨的誕生就是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的結果。十月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的興起,我們黨從這個世界大勢中產生,走在了時代前列;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救亡強烈願望的大勢出發,最終團結帶領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社會主義發展壯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也是順應時代大潮的產物;世界經濟科技快速發展,我國發展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我們黨對世界大勢作出了科學判斷,下決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一往無前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隻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來源:《學習時報》2021年4月23日第1版)